新刘玉皇庙

新刘玉皇庙

梁圣军 王吉春 著

五、玉皇信仰文化

玉皇庙是我国传统的群体建筑形式道教宫观,是由单体建筑有机连接组合成的建筑群。明清道教建筑,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从建筑形制、组群布局、工艺水平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

玉皇殿整体建筑群结构方正,对称严谨,充分表现出严肃而井井有条的传统理性精神,和追求平稳、自持安静的审美心理。体现在高台基、大屋顶、装饰与结构功能高度统一木质结构建筑。它以单体建筑组成院落为单元,通过明确的轴线关系串联成建筑群体,在严格的对称布局中又有灵活的变化。玉皇庙古建筑整体形制呈现官式建筑风格,细部构件和做法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木结构建筑以木架为骨干,柱顶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搭成一个木构架。柱上再安装檩,排列承托屋面重量的椽子。独特创造性是中心石柱加木柱的设置,加大了支撑力。墙壁用砖砌,用瓦盖屋顶,而墙壁隔扇不负屋顶重量,作为内外间隔装饰保温之用。屋檐伸出深远,且向上举折,房顶东西两侧饰龙脊兽头,加上鸱吻、花雕脊饰,形成优美而多变的曲线。黄绿色琉璃瓦衬托下的玉皇殿,使本来沉重的大屋顶变得飘逸典雅,使整个建筑显得庄重和稳固,形成了一种曲与直、静与动、刚与柔的和谐美。独特的艺术性还表现在彩绘绘画和雕刻,源自道教思想和神仙故事的图案,加深了文化的内涵。前廊独立成屋,扩大了使用空间。加上塑像与整体建筑融为一体,充分表达宣扬了道教的思想内容。

仙女楼和玉皇殿不是一次建成,虽然总层高超越了玉皇殿,但是体量巨大应为玉皇殿和爽丽的仙女楼相比衬,依然同样给人以威严庄重的视觉。加上两个建筑精细的砖雕,仙女楼二层曼妙的前廊,显示了对比明显的建筑艺术。

研究新刘玉皇庙这个建筑等级最高、保存基本完好的肥城宗教建筑,具有重要的文物、文化意义。泰山绝顶玉皇庙,即古太清宫。后称玉帝观、玉皇祠。创建无考,明成化十九年(1483)重修,隆庆六年(1572)玉皇殿北移。正殿有明玉皇大帝铜像。回马岭玉皇庙,有明陈察、沈王阁记。岱宗坊北路西玉皇阁,为白鹤泉故道,明万历八年(1580)建阁。后废。会真宫在城东,旧名奉高宫。宋真宗东封行宫改名。明成化十八年(1482)重修玉皇殿,任式为记曰:主宰天地之间者谓之帝,儒曰昊天上帝,道家尊曰昊天玉皇上帝。会真宫万历二十二年(1594)毁于火,后为关帝庙。

肥城有许多玉皇庙以及类似建筑。陶山有玉皇庙。万历二十九年(1601)湖屯吕店摩崖碑记载,张家店重修三清宫玉皇殿。康熙五十一(1686)《重修大殿并钟楼记碑》载:湖屯张家店东里昊天金阙玉皇上帝行宫,创始无考。明永乐、嘉靖重修,明末荒废。清朝丙寅(1712)后神像贴金,增修钟楼。正月初九日玉帝圣诞建憔、设戏、献供。庙祝焚修,晨夕诵经。康熙三十一年(1692)蒋焜《济南府志》载塔山,“乡人建玉皇庙于上,又名玉皇山。”“玉皇庙,在(肥城)县西北三厘樱桃峪。”桃园涝洼村玉皇庙,正殿供奉玉皇大帝,挂“风调雨顺”匾额,门口石柱楹联:“玉座完美,秉三无以居上帝(李留社三甲);金阙现像,乘六龙以御皇天(崇祯八年[1635]仲春)。”月台西南有万历二十三年(1605)创建歇山顶石质方形钟楼碑,东侧檐板刻有铭文“肥城县吕店等社创建钟楼”,落款为“万历三十三年(1605)二月十五日立”。到2005年冬季恢复了主殿后殿红墙青瓦原貌,新建了围墙、影壁和大门等。仪阳张南阳村南山顶明末玉皇庙,座北朝南占地一亩,大殿3间内供玉皇大帝泥塑,两边有神仙塑像,墙上是壁画,有东西配房、石碑、钟楼和千斤铁钟。门前有石狮一对,清朝光绪间山洪冲到王晋河坝。已废多年。仪阳石坞村玉皇庙在北山顶,大殿坐北朝南,内供玉皇大帝泥塑,两边有天神塑像,两厢房塑有十八罗汉、哼哈二将和二十四孝壁画等,大门内石碑。外戏台每年三月三庙会三天。1960年代末被拆除。王庄玉皇山玉皇庙,万历甲申(1584)阎子耕撰重修玉皇庙记碑载,有玉皇三官殿各三楹,殿前石钟楼,后置道士草舍一间,山田五十亩。元至正年号始建,重修于成化三年(1467)嘉靖二年(1523)隆庆二年(1568)。安临站镇孟家庄青龙山玉皇庙,创建于明末清初,原位于古官道附近。有题名碑。2013年5月动工年底完成三间大殿复建工程。潮泉玉皇山上有玉皇庙(玉帝阙、玉清观)。孙伯岱阳观里有玉皇殿。桃园镇西尚里、西里村有玄帝庙,新城伊家沟有玄天上帝残碑。民国《泰安县志》记载的边院兴隆宝金山的玉皇庙,实际为碧霞元君庙。边院镇北仇村张志纯修炼处,俗称北观。民国《重修泰安县志》记载:“玉皇观,西南七十里北仇庄。”殿房三间,供奉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像。殿房两侧各有厢房三间。有壁画、石碑。高大宽阔三间北大殿,其前檐外卷房顶东西两侧饰龙脊兽头,庙势雄伟壮观。大殿之内塑有玉皇大帝偶像,像前设有香案、木鱼、钟罄以及拂尘等,四壁绘有玉皇大帝进出宫和随从、旗牌、伞扇等的壁画。大武家南仇(大海子)等村也有玉皇庙。

和肥城、泰安的玉皇庙相比,几乎同为明朝后期所建,但新刘玉皇庙规模形制最大,具有代表性。这可能和当时藩亲王占有的官庄,委托道观代收田租有关。

汶阳的道教宫观。塔房村东原有天齐庙,供奉玉皇大帝,后为学堂。城上天齐庙。庙坐落在城南村和城西村的交界处,天齐大殿庙宇辉煌十分壮观,殿内供奉神像除有东岳大帝外,还有天齐娘娘(碧霞元君)、菩萨、四大天王、月下老等,西面建有六间厢房和三间东厢房。后面有地藏王殿6间。

佛教庙宇,有砖舍三教寺、兴善寺,孝门灵感寺,西徐延庆寺、高淤泰清寺、(明家)新村古佛寺等。泰清寺虽然名为寺庙,有和尚驻寺,也有太清宫、太清庵等名称,有禹王殿等民俗敬仰神灵,也算是佛道综合寺观。

新刘玉皇庙建筑具有民间宗教信仰的典型意义。中国传统民间,家家户户都有族谱,每到重要日子,宗族成员都需在家族族长的组织下,按辈分高低、家族地位,有秩序地参加家族的祭祀活动。祖宗崇拜在所有信仰中最高。民国时,东史还有田家东史的田氏祠堂、马家东史的马氏祠堂。

田东史村西南有田氏祠堂,始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1850年、1943年维修,祠堂正房共有5间,中间3间硬山单脊,砖石土木结构,垂脊浮雕有缠枝花卉二方连续图案;两边两间为耳房,略低于正房,卷棚顶,有垂脊和戗脊,垂脊用黑色布瓦扣合而成。正房东西两侧各有厢房3间。正殿前东册为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3)田氏续修谱碑,由3块宽54厘米,高1.7米的方形石板拼合而成,碑阳为续修谱碑序,碑阴为家谱。正殿西侧还有清咸丰五年(1855)家谱碑。后来一直作用学校使用。2012年维修。

马家东史东端,有马氏人家修建马氏祠堂,也称为家庙,祠堂三间,另有南屋,后成了村小学所在地。

东史信仰和庙宇除有玉皇庙外,还有玉皇庙南的菩萨庙、西边的耶稣教堂、朱家东史的三官庙。

刘家东史玉皇庙南的3小间菩萨庙,距离玉皇庙约100米。卷棚朝北,隔湾与玉皇庙相对。始建年代不详。旧时乡里人家发丧时领魂,就去娘娘庙,撒泼浆水。玉皇庙大街东50米有巨大石头,似乎过门石,修路时嫌碍事运到湾里。东200米十字路口路北有一只不知来历的石狮子,后来被埋掉,2000年后被偷走。

玉皇庙西、范武村西南300米处有耶稣教堂,美国传教士韩培瑞(曾为现泰安一中前身萃英中学校长、教师)来此进行传教活动,解放前有长老1人教徒40余人。建筑有5间北屋,另有东屋。田氏祠堂以西有空闲地,再以西为三教寺大殿,殿前有钟楼,悬挂一铁钟。大炼钢铁时毁掉。庙中有宋朝八角形石环刻经幢两个,一个为记事一个环刻佛经,还有清末三教寺重修记与题名碑。再西为医药神华佗庙。

马家东史西寨门外的三官庙,大殿五间,有东屋南吾各两间。庙中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三官老爷,是玉皇庙的补充。庙里有大杨树,庙前有直通汶河的大路。后来庙殿作为学校的一部分教室使用。


作者简介

梁圣军,肥城市诗词学会副会长,有论文《信息化时代的肥城进士文化研究》《商周时期泰山附近的遂国、铸国、商丘与出土青铜器》等,主编《布金山张志纯资料汇编》《古镇东向》《藏书胜地陶南别墅》《新刘玉皇庙》《马家埠村志》等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志纯传说》。

王吉春,肥城市汶阳镇人大副主席。主编和参与编写《汶阳镇志》《新刘玉皇庙》《汶阳田文化》等书。写作“古今文明汶阳田”“品鉴古迹文物传承农耕文明”分别在《肥城文化》和《汶阳田文化农耕与研究》中发表。其事迹《扎根汶阳田 繁荣一方文化》在泰安日报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