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刘玉皇庙
新刘玉皇庙
梁圣军 王吉春 著

一、玉皇庙概述

新刘玉皇庙位于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新刘村西北角,濒临中华文化母亲河之一的大汶河。所处经纬度是东经E116°866′,北纬N35°934′,海拔78米。庙宇院落占地面积1840平方米,座北朝南东偏约10°。庙前临东西大街,大街南面是一个大湾崖。

玉皇庙的历史追溯,相传从唐朝开始初建,经过宋金元朝扩建。现在玉皇殿等建筑是明朝嘉靖年间修建,天启年间重建,清朝到民国陆续扩建维修。玉皇庙原有主要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天地楼)、玉皇殿。东侧三官殿,西侧有钟楼。大门西南为土地庙,大门里东侧为月亮门,东院里边北有仙女楼,前方是东大殿元君殿和药王殿,南部是道士住房。道观建筑功能齐全,主次分明,雄伟壮观。建筑细部精雕细磨,整体雕梁画栋、华美素雅。由于年久失修和其他历史的原因,21世纪初玉皇庙建筑原有建筑已残缺不全,仅有玉皇大帝大殿、仙女楼尚存,山门、土地庙、天王殿、药王殿、东大殿已拆除。2010年村民集资修缮,并在仙女楼东侧新建元君殿,而且由东房改建成北房。

玉皇庙是道教信仰为主的道观建筑,是以玉皇大帝为主要祭祀对象,集合天王祭祀、关帝崇拜、土地祭祀和妇女的仙女崇拜、观音、碧霞元君信仰为一体,满足东史附近百姓平安、求子、驱病等要求的宗教场所,民国末犹有道士常驻主持。玉皇庙供奉神灵有玉皇大帝、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八罗汉,另外有妇女为主祭拜的斗姆、仙女、送子娘娘等,乡土崇拜等的土地、关公等。

玉皇庙是肥城市乃至泰安市保存较完整的一处明代建筑,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重要的民俗价值。玉皇殿室内梁架用料及造型独特,有重要的古建筑及宗教研究价值。玉皇庙对明代建筑艺术变迁,古代宗教及当地风俗习惯沿革,有一定的研究意义。玉皇庙是东史的乡土记忆和民俗信仰中心,也是汶阳地区有名的道观,是汶阳现存的建筑较早、规模最大的宗教建筑。玉皇庙建筑规模较大,神位齐全,在方圆百里都颇有影响,常有百姓来施舍求神。特别是每年的正月初九(农历)开始的庙会,自玉皇庙建成以来每年举办。众多善男信女接踵而来,数日不断。人们参拜祈福、休闲贸易,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很大,反映了当地的宗教信仰状况。

玉皇大帝,是道教神话传说中天地的主宰,神格至高,比为大道圣尊,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极大。道教祭祀玉皇的仪式往往超越三清等自有神仙规格。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俗众,最信仰最敬奉的是玉皇大帝,称为昊天上帝;最高崇拜的是皇天后土。人们把霹雳当做上天的最严厉惩罚。百姓最恶毒的诅咒是:天打五雷轰、打嘎啦霹。人们祭拜玉皇及众神,形成独特的宗教风俗、人文风情。

乡民以玉皇庙为核心发展,形成了玉皇庙村,是东史的一个自然聚落几何中心。玉皇庙在解放前建学,后作为乡村行政中心和新刘村工副业所在。2010年,刘锡芝、郭健等人发起修缮维护玉皇庙,玉皇庙面貌焕然一新。

玉皇庙的文化从明代开始兴起。古建筑和造像考古专家王晶,是副研究馆员,原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现山东女子学院教授。他认为:从玉皇庙建筑部件和做法,能看到明代构件和各个时期的维修痕迹:石头柱础明代嘉靖时期,木柱础是万历朝以后;大殿檐口琉璃瓦件是明代中后期;大殿墙砖是明晚期的。古楼脊饰是清代做法,檐口的砖雕饰是民国时期做法。从最早的柱础断定加以综合判断,该大殿始建于明嘉靖时期。

2018年4月,新刘玉皇庙被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1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汶阳镇是泰安市第一个亩产吨粮镇。汶阳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土壤肥沃,适于小麦、玉米、大麻等农作物的生长。沿大汶河有砂水资源,地下蕴藏着石膏资源。汶阳东距大汶口文化遗址20千米,实属古老文明的“膏腴之地”,春秋时就有“齐鲁必争汶阳田”的记载。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汶阳民风淳朴、仁爱、善良,也富有尚德、勇敢、创新的精神。

玉皇庙所在的汶阳镇新刘村,地处肥城市南部汶河平原区,南与宁阳县隔大汶河相望,西有漕浊河汇入大汶河。村民种植小麦、玉米和小米,也种植蔬菜、经济林果、植桑养蚕。

作者简介

梁圣军,肥城市诗词学会副会长,有论文《信息化时代的肥城进士文化研究》《商周时期泰山附近的遂国、铸国、商丘与出土青铜器》等,主编《布金山张志纯资料汇编》《古镇东向》《藏书胜地陶南别墅》《新刘玉皇庙》《马家埠村志》等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志纯传说》。

王吉春,肥城市汶阳镇人大副主席。主编和参与编写《汶阳镇志》《新刘玉皇庙》《汶阳田文化》等书。写作“古今文明汶阳田”“品鉴古迹文物传承农耕文明”分别在《肥城文化》和《汶阳田文化农耕与研究》中发表。其事迹《扎根汶阳田 繁荣一方文化》在泰安日报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