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4日上午八点出发。这是我们昨晚住的奥地利维也纳的宾馆。维也纳(Vienna)位于多瑙河畔,是奥地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全国9个联邦州之一。哲学家尼采说:“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维也纳是欧洲主要的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
宾馆大门右侧的大街,这条街到美泉宫只有二三百米的路程,住这里只为晚上在美泉宫听音乐会方便步行返回。
宾馆大门左侧的大街,通向市区。维也纳是奥地利人口最多的城市,截至2022年4月1日,维也纳拥有195.1万的人口;维也纳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德语城市,仅次于柏林。
今天游览奥地利首都、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先游览了城市公园。冬季的公园总是有点凋零,游人不多。
维也纳城市公园位于老城区东部环形大道内侧,面积有约65000平方米,是维也纳最受游客欢迎的公园。
公园建于1861年,其园区横跨维也纳河两岸。每年从4∽10月底,每天都有免费的约翰·施特劳斯音乐会,并有专业舞蹈演员示范标准的华尔兹舞。(2017年摄)
公园内有众多名人塑像,最著名的是“华尔兹之王”约翰·施特劳斯镀金雕像,俗称“小金人”(2017年跟遊佰旅行社张总游东欧所摄)
除外,公园内还有许多古典音乐大师舒伯特、交响乐和宗教音乐作曲家布鲁克纳、轻歌剧作家雷哈尔和施多尔茨的雕像等,象一座雕像的展览会,也是维也纳纪念碑和雕像最多的公园。
“小金人”对面公园的场景。
“小金人”左侧公园的场景。
“小金人”右侧公园的场景。
右侧公园深处有个小湖,湖里面有各种鸟类。
由于环境保护的很好,这里的鸟儿都不怕人,天鹅还主动游过来乞讨食物。
约二十分钟就离开公园了。出来时公园门口右侧的建筑被朝霞映得金碧辉煌的,特别漂亮。
我们的大巴向金色大厅出发。维也纳由23个区组成,居民主要分布于市区东、西部,而北、南部主要是工业区。
金色大厅路口的街景。维也纳在一战以前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其市中心古城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已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这就是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简称金色大厅(Goldener Saal Wiener Musikvereins),又称黄金厅、维也纳爱乐厅。由T·冯·汉森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
金色大厅长48.80米、宽19.10米,高17.75米、总占地面积932.08平方米。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
金色大厅并非一座独立的建筑,而是音乐之友协会大楼的一部分,其中有多个音乐厅,如勃拉姆斯厅和莫扎特厅等,以及办公室。金色大厅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驻地,每季度至少在此举办12场音乐会。每年新年音乐会的电视转播将该大厅金碧辉煌的装饰和无与伦比的音响效果展现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金色大厅共有1744个座位,300个站位。(团友小蔡摄)
我们旅游团在此一分为二,分道扬镳。自费60欧者参观内部和其他景点。我因2017年来过为不付费的少数人。刘导说的对,金色大厅是个砸钱就能演出的地方,基本场租费两三万欧。一大拨中国演出团队砸钱去金色大厅“镀金”;宋祖英坦言自己“开了个’坏头’”。2013前八个月就有133个团体在金色大厅登台,砸钱镀金的风气使金色大厅的演出水平参差不齐。
金色大厅前地面的五星是由以下音乐家的签名组成的:勃拉姆斯、理查德·施特劳斯、勋伯格和布鲁克纳。
我们跟刘导沿维也纳老城这条环行大道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游览。维也纳以多瑙河为界又分为内城、外城和郊区三部分。维也纳市内街道呈辐射环状,林荫蔽日的环行大道以内为内城。
这条1857年建的57米宽、4000米长的围绕内城的环行大道,路边生长着各种树木,两侧老式的有轨电车频繁往来。环行大道两旁有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
站在环行大道拍摄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Wiener Staatsoper),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也是维也纳的主要象征。它与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 英国歌剧院、 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称为世界四大歌剧院。(国人误区:这座歌剧院是一流的,金色大厅不能与它相提并论)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坐落在老城环行大道上,我们跟着刘导穿过这横穿环行大道的地下通道,才能来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这侧。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始建于1861年,历时8年,1869年5月15日建成。总面积达9000平方米。
国家歌剧院是一座高大的方形罗马式建筑,是仿照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剧院的式样,全部采用意大利生产的浅黄色大理石修成的。外观典雅,左右两侧各有一个造型别致的喷泉。原是皇家宫廷剧院。
歌剧院正面高大的门楼有5个拱形大门,楼上有5个拱形窗户,窗口上立着5尊歌剧女神的青铜雕像,分别代表歌剧中的英雄主义、戏剧、想象、艺术和爱情。在门楼顶上,两边矗立的是骑在天马上的戏剧之神的青铜塑像。(网络图片)
2017年我们曾游览国家歌剧院侧面及背面,因此处人车较少。奥地利历史上产生了众多名扬世界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还有出生德国但长期在奥地利生活的贝多芬等。这些音乐大师在两个多世纪中,为奥地利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
国家歌剧院背面的照片(2017年摄)。人们亲切地称它为环城大道上的第一座房子,因它是维也纳环行大道上第一栋主要建筑。
(网络图片)歌剧院内部更是豪华无比,设施全部现代化。整个剧院面积有9000平方米,有六层观众席,共1642个座位,567个站位,三层还有100 多个包厢。舞台总面积为1508 平方米,高53 米,深度为50 米。有容纳110 人的乐池。舞台能自动回旋、升降、横里开阖。还配有一个电视电台转播室,剧场内各个位置都可收进荧光屏中。
国家歌剧院是世界上极具领导地位的,其建筑壮观,演出精彩,每晚都有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和舞蹈家的演出。剧院不惜重金聘请这些世界级的艺术家,并规定只能演名作,不准上演不出名的作品或处女作。这些规定和措施使它赢得了国际声望,跻身世界一流的歌剧院,也成为维也纳这个音乐之乡的重要象征。(网络图片)
歌剧院建筑结构富丽堂皇,反映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奢靡之风。在每年三百场的演出中,包括了古典歌剧中的所有剧目。无论是歌剧还是芭蕾舞,歌剧院的节目没有一天是重复的(网络图片)。
2017年我们在环行大道的西北角看见这座两个高耸的哥特式尖顶的教堂,这是沃蒂夫教堂,又称感恩教堂,是因当年的皇帝在此处得到过帮助,因此修了个教堂来感恩。感恩教堂、史蒂芬大教堂和卡尔教堂被称为维也纳三大教堂。
这是维也纳市政厅,始建于1872年,1883年完工,是座新哥特式风格建筑。正面跃入眼帘的是5座尖塔,中间的一座直入云端,两翼的4座不足其半。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得层次十分鲜明而壮观。(2017年摄)
市政厅位于市政厅广场的东侧,正中的高塔98米,塔尖上又加上了一尊高达3.4米的“市政厅铁人”,是维也纳的吉祥物。(2017年摄)
沿环行大道到特雷西娅女皇广场再往西走,路边一座白色的希腊式建筑,这是国会大厦,1874年由奥费尔‧汉森所设计,1884年完工。这是一座建筑与雕塑完美结合的艺术宝库,最美户外雕塑是大厦前的喷泉雕像,中间是高达4米的雅典娜女神,一手执矛,一手托着胜利女神像;基座旁四座群塑,象征奥匈帝国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和摩尔多瓦河。(2017年摄)
为了象征民主来自于希腊,整栋建筑仿希腊式。国会大厦中殿立面是12支古希腊科林斯式柱头(前8支,后4支),东西二殿各6支柱头。在通往中殿的弧形石道二旁有8座精美绝伦的雕像,石道下左右各二座青铜骑马雕塑。大厦屋顶上到处是浮雕墙和石雕立像。被誉为“欧洲最美的国会大厦”。(2017年摄)
国会大厦原属于哈布斯堡王朝,1919年哈布斯堡王朝被推翻后,建立了奥地利共和国的国会,国会分为上、下议院,是当时决策主要制定的地方。(2017年摄)
环行大道与另一相平行的环行路之间为中间层,这一带为商业区、住宅区、也有宫殿、教堂等夹建其间。刘导带我们直奔克恩顿商业街,这是砍特路口的艺术雕塑。
刘导告诉我们,门口装饰漂亮的商店为一家著名的咖啡甜点店。
这是克恩顿大街的街口。克恩顿大街是维也纳最著名的步行区,该大街坐落在维也纳的第一行政区,位于市中心。由于它的形状很特殊,像个U字,在维也纳又拥有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所以也被称为金色的U字。
克恩顿大街拥有53400平方米购物面积的步行区,是奥地利经济增长最大的商业区。拥有年销售额40亿的这条商业街,也是奥地利其他城市所没有的。
克恩顿大街很少高层房屋,多为巴洛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临街商铺都是各种品牌店,商品琳琅满目。街上方的彩灯好象挂满彩带的摇篮似的。
刘导说这是哈布斯堡家族纳骨教堂。教堂的地下墓穴中长眠着哈布斯堡家族143名皇家成员,包括12位皇帝、18位皇后和113位其他家族成员。作为欧洲最重要的皇室之一,哈布斯堡家族在15~18世纪期间统治了欧洲大部分地区,直到一战开始。这座皇家墓穴中有105座石棺,其中最精美、最宏伟的棺椁属于玛丽亚·特蕾莎及她丈夫弗郎茨·史蒂芬。还可找到伊丽莎白皇后也就是茜茜公主的棺椁和她丈夫弗兰茨·约瑟夫皇帝的棺椁,另一侧则是他们的儿子鲁道夫的棺椁。
刘导让我们逛街到11:30,在此商场门口集合,这商场五楼有免费厕所,看刘导的细心和照顾。
商店门口还保留着圣诞节的装饰。
还不到九点钟,街上行人较少,商铺大都十点左右开门。
街道纵横交错,我们来到了斯蒂芬广场。
维也纳斯蒂芬主教座堂(Wiener Stephansdom)又称作“圣·斯蒂芬大教堂”,是天主教维也纳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是维也纳城市的标志和象征,位于维也纳市古城中心的中央,故又有“维也纳心脏”之称,教堂塔高136.7m,其高度仅次于科隆教堂和乌尔姆教堂,居世界第三。
教堂始建于十二世纪,最早的建筑部分是现在的大门和左右两侧的门墙,为罗马建筑风格。哈布斯王朝统治奥地利后,又对教堂进行了重新扩建,修建了南北两座高塔。南塔先造,有136.7m之高,具有哥特建筑风格。北塔后建,又具有文艺复兴的味道。
高136米的南塔在世界上排名第三,昵称为Steffl(小斯蒂夫),教堂巨大的钟被昵称为普默林(Pummerin)。铺反的屋顶上引人注目的由黄、绿、黑三种颜色组成的臂章图案以及代表哈布斯堡王朝的双头鹰。
这座教堂的最大特色在于它是欧洲各种古典风格建筑的混合体,也是建筑艺术互相包容、折中调合、兼收并蓄的代表。历经多个世纪不断地改、修、扩建工程,使这座教堂成为世界上一座奇特的混合式建筑。
SJC 约翰的讲坛(Saint John of Capistrano pulpit)。
每一个走进教堂的人,都会为其建筑的浩繁和精美所折服。两排哥特式的柱子,把教堂的正殿隔成三部分。放眼望去,从圣坛背後唯一的两块免遭摧残的玻璃窗画射进了一缕缕五彩缤纷的光线,为巴洛克的圣坛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气氛。
入口处教堂的穹顶,进入教堂铁栅栏内要收费的。
刘导告诉我们,看街上方的彩灯不会迷路。现在这条路的彩灯象吊篮似的,也不知街名。😄
我来过这条街,2017年有地陪导游,讲的头头是道,六七年时间全忘了。😄
前面街上伫立的雕塑柱是黑死病纪念柱。逛街购物我脚就走不动,非常累,只能到咖啡甜点店去休息了。
这是2017年拍摄的黑死病纪念柱。
克恩顿街上有个著名的“中央咖啡店”,这是一个永远排长队的店铺,我们只能来这个外面装饰很好的网红店。由于我们来得早,还有座位。
店内的装饰也非常讲究,甜点也很精致。我们老人不敢吃甜点,就喝茶了。小费都记在账单内了。
小桌的玻璃能倒映出屋顶的花纹。中饭后仍是逛街购物,我觉得安排不妥。上午自费团玩了几个地方,下午他们购物。其实维也纳游览的地方太多了,不自费也应多玩几个地方。
2017年夏季我们首先游览维也纳排名第一的景点-美泉宫(德语:Schloss Schönbrunn ,又音译作申布伦宫),它是坐落在维也纳西南部的巴洛克艺术建筑,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这是美泉宫的入口,高耸的雄鹰雕塑与旁边横向的裙房形成了鲜明的尺度对比,彰显了皇家的气派。(以下白天游览美泉宫照片均摄于2017年)
维也纳美泉宫是与法国凡尔赛宫、西班牙马德里皇宫齐名的欧洲三大皇宫之一;美泉宫及其花园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一进入皇宫前的回字型广场,非常开阔。美泉宫正面被涂上原创性的赭色,又称“美泉黄”,整个建筑端庄优雅、大气且威严。
(网络图片)我们先看总平面图,就可感受到它的雄伟壮丽和气势磅礴。严谨的轴线,精致的花园设计图案,星状的花园林荫路在美泉宫中心的中轴线上交汇,暗喻皇家由内向外的统治。
面向皇宫左侧的建筑。美泉宫的名字来源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1612~1619年在位),传说1612年他狩猎至此,饮用此处泉水,清爽甘洌,遂命名此泉为“美泉”,此后“美泉”成为这一地区的名称。
面向皇宫右侧的建筑。后任皇帝以此地为夏季狩猎地并建造夏宫。1683年土耳其人入侵,将夏宫毁坏。1696年,御用建筑师奉命在毁坏的夏宫上建成美泉宫的主体。1743年,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下令在此营建气势磅礴的美泉宫和巴洛克式花园,总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的凡尔赛宫。
美泉宫前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椭圆形的大型喷泉雕塑,人体刻画的非常精致细腻。这是右侧有一排拱门,通过拱门可进入花园。
这是通向皇家花园的小路。
绿藤缠绕的拱形长廊。
这座巴洛克式皇家花园的扩建在玛丽娅·特蕾西娅生命的最后一年(1780年)终于完工。这是欧洲园林的典范,除了几个皇家专用花园外,大部分花园已向公众开放。
进入美泉宫背面,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法国式的皇家园林花园。沿中轴线上排列着对称的硕大草坪花圃,两边种植着修剪整齐的绿树墙,绿树墙内是44座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朝向花园的皇宫建筑增加了露台设计,便于居高临下眺望花园美景。
顶级的皇家花园用小碎石铺路,充分保证了地面的透水性与自然性,真正做到了接地气。
巨大的花圃上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中轴线两侧的绿树墙边有44座雕像,造型生动、姿态万千,每座都堪称精品,个个都栩栩如生。你看右侧的雕像把衣服柔软的质地和丝滑褶皱都刻画的淋漓尽致。
对植物也同样精雕细琢,把植物修剪成线角图案,真的是用心、用情了。
在花园的尽头,是座1780年修建的美丽的海神喷泉(Neptunsbrunnen)。水池的中央是一组根据希腊海神故事塑造的雕塑。整个园林场地特大,坐马车遛弯是个不错的选择,体会一下当年皇室贵族的享受。
站在中轴线最后的花圃前眺望,皇家花园最高点是凯旋门(Gloriette),海神喷泉的西侧是动物园和热带植物温室。向东便是皇宫名称由来但却不起眼的“美泉”,美泉的正对面是一片人造的罗马废墟和一块方尖碑。
在美泉宫的山顶最高点建造了凯旋门,凯旋门从视觉上同皇宫花园紧密合一,它用来纪念带来和平的正义战争。
这是美泉宫的背侧,宫内有1400个房间。从中央大厅进去,有44间是洛可可式(18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纤巧华美的建筑风格),优雅别致,但大多数是巴洛克式(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重视雕琢的建筑风格)。
宫中专门有东方古典式建筑,如嵌镶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国式房间和用泥金和涂漆装饰的日本式房间。房间内部的装饰品也以东方风格统一协调,四壁和天花板上镶嵌着陶瓷器。(小蔡摄)
宫殿长廊墙壁上是哈布斯堡皇族历代皇帝的肖像画以及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16个儿女的肖像。(小蔡摄)
美泉宫内的中国陶瓷不可胜数,据专家统计,其收藏的成对的中国瓷器数量为除中国本土外最多的。
在琳琅满目的陶瓷器摆设中,有中国青瓷、明朝万历彩瓷大盘和措花花瓶等。
2017年我们来到这霍夫堡皇宫外门,它是弗兰茨一世皇帝时代的产物。它由彼得诺比勒设计,并完全由士兵们动手建造的。1824年,这座大门专门选在莱比锡大会战(盟军第一次从拿破仑军队手中收复失地)的纪念日落成,以此为弗兰茨皇帝败北雪耻。
穿过霍夫堡皇宫的外门,就来到了气派非凡的英雄广场。英雄广场上的两座铜像分别纪念的是:1.在土耳其人大战中战无不胜的欧根亲王;2.成功抵御拿破仑的卡尔大公爵(左侧雕像)。
霍夫堡皇宫(Hofburg)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宫苑,坐落在维也纳的市中心。自1275~1913年间,经多次修建、重建,最终才演化成现在这个占地面积达24万平方米,有18栋楼房、54个出口、19座庭院和2900间房间,素有“城中之城”的美名。这座新霍夫堡皇宫是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皇帝于1881年建造的,1926年建成。
霍夫堡宫殿曾是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皇帝冬宫(夏宫是美泉宫)。如今是奥地利总统官邸所在地。穿过礼仪大厅的走廊,就来到了弗兰茨皇帝广场和老霍夫堡皇宫。在广场见到的是弗兰茨二世皇帝塑像。这位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为了破灭拿破仑想当该国皇帝的梦想,于1806年主动解散了这个帝国,并同时成立了奥地利帝国,又变成了奥地利帝国的弗兰茨一世皇帝。
在弗兰茨广场的右侧的红色大门称瑞士人大门。在中世纪的时候,许多皇宫喜欢让彪悍而诚实的瑞士人把守城门,哈布斯堡王朝也不例外,这个最古老的城门因此而得名。
沿着霍夫堡皇宫后门的围墙西行数十步,就来到了维也纳著名的西班牙骑术学校。始于1572年,开始这种马步和舞蹈的表演,如今能够把这一古老传统保留下来的却只有维也纳了。
18世纪以来,这座奥古斯丁教堂一直是宫廷教堂。皇家的婚丧大事都在这里举行。其中最让人注目的婚礼有拿破仑和玛丽·路易丝、弗兰茨约瑟夫和茜茜公主的婚礼。此外该教堂内还有一座小墓穴,里面珍藏着54个哈布斯堡皇亲们的心脏小罐!哈布斯堡王朝的葬礼很奇怪,一具尸体要分三处埋葬,心脏放在此教堂,其它内脏放在斯蒂芬教堂,尸骨则放置在皇家墓穴(纳骨教堂)里。
这是米歇尔广场。霍夫堡皇宫是欧洲各种建筑风格的见证人,无论是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还是上纪末的仿古典式风格,霍夫堡皇宫都把它们汇集在一起。
2017年还去游览了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等。
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全景。
2017年游览的教堂,都忘了。😄
霍夫堡皇宫的夜景。2017年夏季我们游览了美泉宫、霍夫堡、自然史博物馆等,以上都是2017年照片。
这次是下午四点集合,夜游美泉宫。这是美泉宫大门入口处。
美泉宫的夜景。
美泉宫花园最高处的凯旋门。除外,夜色下花园是看不清楚了。
参观美泉宫内部是不准拍照的。这个大厅实在太美了。😄
晚上在美泉宫内餐厅吃的晚餐。刘导正在与餐厅协商坐位什么的。
第四次特色餐:嫩牛肉(最多五分熟)
晚上在美泉宫的橘园听音乐会。节目真不错,维也纳不愧是音乐之都!今天的游览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