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节构成上,胸锁关节面的形态基本上是一个鞍状关节,锁骨胸骨端的冠状断面为圆形或椭圆形,胸骨关节面在人体冠状面上呈凹形,水平面呈凸形,两鞍状关节面之间有关节盘相隔。
也是是惟一连接上肢与躯干的结构,由锁骨的胸骨关节面下半与胸骨柄的锁骨切迹和第一肋软骨上部构成。盂肱关节无论向何方向运动,均需要胸锁关节的协同。
由于解剖上锁骨长轴与胸骨冠状面之间有约30°的夹角,所以当暴力沿肩部传达到胸锁关节时,容易导致锁骨近端向前下方的脱位。
关节囊围绕关节周围,前后壁为胸锁前、后韧带所增强。两侧锁骨胸骨端上缘借锁骨间韧带相连。下方并有强韧的肋锁韧带,从锁骨的肋锁韧带压迹向下连到第一肋骨和肋软骨上。因胸骨端有一半高出于胸骨柄之上,两关节面不相适应,而这些韧带从各方面增强关节,可限制锁骨脱位。(当胸锁韧带和肋锁韧带慢性松弛,也可发生胸锁关节半脱位甚至全脱位。)
内有关节盘,将胸锁关节囊分为内关节腔和外关节腔两部分,关节盘上附于胸骨端关节面后缘,绕锁骨内端向下外止于肋软骨与胸骨交界处。关节盘不仅加固了关节,还通过增加关节接触的表面积来充当减震器。关节盘的存在可容许锁骨随意倾斜和旋转,并能缓冲来自外侧的震荡,防止锁骨向内上脱位。

锁骨下肌连于第一肋软骨和锁骨下面,此肌的功能为固定胸锁关节,并牵引锁骨向前下。胸锁关节后面有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所形成的肌垫,可保护其后面重要的静脉角、锁骨下动脉、气管、食管及胸膜顶等,后脱位可压迫上述结构,必须立即整复。
锁骨有四种运动轨迹:抬高、压低、伸出、缩回;这些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使肩胛骨保持理想的姿势来接纳肱骨头。
1.抬高与压低锁骨的抬高与压低大约绕着前–后旋转轴与额状面平行。最大抬高与压低角度分别为约45与10°。
2.伸出与缩回 锁骨的伸出与缩回大致绕着纵旋转轴与水平面平行,每个方向的旋转角度至少为15°至30°。
3.锁骨的绕轴(纵向)旋转 胸锁关节处的第三自由度是锁骨绕着骨的纵轴旋转。当肩外展或弯曲时,锁骨上部的一点大约以20至35°角向后旋转。当手臂恢复到侧面时,锁骨旋转恢复到其原来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