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唐山市丰润区孙艳平老师是我们工作室答疑群中非常勤奋的一位老师,在进入我们的团队之后,她有哪些收获呢?

      有请孙老师——

我们,在工作室成长

                         孙艳平

参加工作室答疑活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工作室这片芳草地里,我如一朵小小的苔花,在一片姹紫嫣红之中,默默成长,悄悄绽放。

“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在工作室里,我结识了一群勤奋积极的人,受到了极大的极深的影响。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当属田贺书老师。

每次选题,我都认真对待,几经思索后才开始动笔答疑。当我把几易其稿、精心写就的稿件上交时,我都是有点小自信的。可是当改稿转到我手中时,我都惊异不已。因为稿件上田老师已经用蓝色的文字,对我分析的内容和思路提出了中肯的修改建议。一个质疑的问号,是对我表述不妥的提示;一个思路的点拨,是对学生问题的精准把握;一个关键词的提醒,是对新的思路的引领……

在我所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这一论据的后面,田老师用加粗的蓝色字迹批注为“这是否有根据?未经检验的推论,是不能作为论据的”。这让我意识到,做学问,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严谨的态度。即便是学生的一个小小的问题,为人师者也应该用确凿的证据来引导学生理解,而不是用自己所谓经验性的东西,给学生一个想当然的答案。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中,我为学生解答“为什么要引用’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句时,结合文中寿镜吾老先生读书入神的描写,写下这样一段文字,“也许鲁迅当时未曾觉察,先生已经在他心中埋下一粒种子……如果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的话,我们再读这段文字,是否能从字里行间读出鲁迅对先生的景仰和感激之情呢?”田老师批注为“’景仰和感激’,有没有?”这又让我想起田老师的话:文章写什么怎样写是“文意”决定的。离开“文意”这个内部语境割裂地分析某些语句是不合适的……

在答疑写稿的过程之中,我对课文的精读能力得到提升,开始思考作者、编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开始学着辩证地思考问题;在交稿改稿的过程之中,我慢慢走入一个崭新的语文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语言文字是鲜活的,逻辑思维是闪光的。在我保存的初稿、改稿之中,田老师的评改建议处处体现着求真的精神,时时闪耀着思辨的光芒。

工作室开办宗旨的第一条就是“提高学员的研究能力”,确实,当我们取得一点点的进步,田老师比我们还兴奋。那次我答疑的“跳读会不会错过某些重要情节”这个问题,在公众号发出后,得到了市教育局师教处刘洪兴处长的赞赏,田老师第一时间让杨慧莹老师通知给我。隔着手机屏幕,我也能想象出他脸上那灿烂的微笑,我猜那一刻,他的心里一定是欣慰的吧。

而我除了欣喜若狂,更多的是暖暖的感动。刘洪兴处长的留言“’跳读’的文章不长,写的严谨有章,读有所获,值得点赞”,只有我自己知道,文章虽短,却是我字斟句酌,改了三个晚上的结果,而给与我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的,是工作室发回来的评改建议。有谁知道,那评改建议,竟然比我所写初稿的字数还多!其中,有对我答疑思路的支持肯定,也有对学生问题的深入思索;既有解答方法的示范,还有对我业务提升的理论引领……

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我很荣幸能够植根于工作室这片沃土。在这里,我结识了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县区,甚至是不同省市的骨干教师们,我们在答疑群里沟通研讨,思维的交流时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答疑活动中,我们不仅为解答学生问题做出了一些努力,个人业务素质也获得很大的提升,并且有效地推动了区域教研。这个精神的殿堂里,有田老师这样的语文人作为我们的文字之师、思辨之友,以勤勉之心对待工作,以笃定之志追求理想,时刻激励我们朝着前方迈进!

工作室的愿景是以工作室为平台带动区域教研,提升广大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走好推动新课程改革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而我们,愿意为这“一公里”努力!

我们,在工作室成长!

工作室,也因我们而更有活力!

小编有话说:

孙老师所言极是呀!

各位老师,

你难道不想得到

河北省名师、特级教师

田贺书老师的亲自指教吗?

你难道不想获得这样的成长吗?

你难道不想获得这样的幸福感吗?

如果想,赶紧加入我们的答疑队伍,

从公众号所发问题中选一个来解答吧!

稿件请发至邮箱:hbmsthsgzs@126.com

不信,你看——我们的每一篇稿件都是这样

诞生的!

跳读会不会错过某些重要情节?(初稿)

(乐亭县新戴河初中学生张芮琦)课文中说阅读有精读和跳读,那么跳读会不会错过某些重要细节?(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表述不太准确,“阅读有精读和跳读”?应该是阅读方法吧?“课文中说”也不对,这两个阅读方法或方式不可能是课文里说的。“课本”“老师”?)

                             答疑者:孙艳平

     张芮琦同学,你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是一个喜爱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跳读会不会错过某些重要细节?

     我们需要先弄清楚什么是跳读?

跳读又称略读或浏览,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跳读的目的是快速了解文章的大意,要求读者在跳读时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你的忧虑正在于此,跳过的某些情节,会不会是重要的细节,从而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呢?

老师的建议是:掌握正确的跳读方法,或许能帮你解决这个困惑。

1、抓住标题、小标题、黑体字等关键处跳读,这些往往是文章主要内容、中心题旨所在。

      2、根据关键词语的提示阅读,有关键词语的地方大都是同阅读者所关心的内容或问题联系最密切的。

3、关注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的首句或尾句,这些常常是议论性文体的主要观点或论据要点的所在。

4、沿着情节发展线索跳读,如在记叙文体中情节之外的纯景物、人物的大段静态描写可以直接略过。

5、根据语法结构的提示跳读,通过结构词语的帮助来把握书中的思路,如“由此可见”“总之”等就可提示读者很快找到关键性的总结句。

当然我们还要明确的是,跳读能快速了解文章的大意,如果想真正读懂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并且希望学有所获的话,还是需要将精读与跳读相结合。就像去旅游,跳读是在景区内“走马观花”,大概了解景点的风格特色,精读则是对感兴趣之处驻足观赏,细细品评一番。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阅读的速度和能否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都会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学习质量。跳读不失为一种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张芮琦同学,希望你能成功驾驭这种读书方法,在阅读的百花园中自由快乐地徜徉!

工作室反馈建议:

首先,我觉得孙老师思考这个问题时思维的路径是对的:先思考什么是跳读,再来思考怎样跳读才不能错过重要细节。我想在弄清楚什么是跳读之后,还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细节。

第二,对“浏览”“略读”“跳读”三个概念的辨析,虽然不必要给学生讲清楚,但是我们应该弄明白。课标里没有提到“跳读”这种阅读方法。课标中涉及到的是:朗读、默读、略读、浏览、诵读。其中关于略读和浏览的内容在学段目标中:第二学段: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140页写到:按照一般理解,“略读”是粗知文本大意,即古人所说的“观其大略”;“浏览”重在提取所需信息,扩大知识面,多采用扫描和跳读的方式,尤其注意通过书(篇名)、作者、大小标题、段落的起结、图表等提示性信息,捕捉符合自己阅读需要的关键信息。

我认为基本的阅读方法中“朗读、默读、诵读”是一类,可从阅读是否出声、阅读者的外部表现等区分;“精读、略读、浏览”是一类,可从阅读的精细程度、目的来分。“精读、略读、浏览”都是采用默读的方式来进行的,“精读”是细嚼慢咽,“略读、浏览”是不求甚解。

那么跳读呢?孙老师说:跳读又称略读或浏览,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我觉得把跳读等同为略读和浏览不当,因为略读和浏览就不相同。但是,略读、浏览、默读好像都与跳读不可分,课标的编者为什么不把跳读也放入其中呢?是不是有概念之前易混淆这方面的考虑?或者,可否理解为,跳读是略读、浏览时的一种具体方式?

第三,跳读时会不会错过一些重要的细节?我认为一定会。“细节”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像孙老师说的,跳读这种阅读方式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文章大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才采用这样的阅读方式。如果为了深入、细致地理解文章,就需要关注一些重要的细节。但是这时就应该采用精读的阅读方法了。

建议学习田老师博客中的这篇文章:几种常见的阅读方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74ae9010008k2.html

既然知道运用跳读的方式是有条件的:它只适用于略读和浏览,不适用于精读;那么我们根据阅读方法选择洽当的阅读方式就行了。学生的困惑产生于不明白这一点:阅读应该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目的——阅读方法——阅读方式,应该按这样的次序确定阅读方式。


孙老师认真阅读和思考了工作室成员和主持人的意见,对初稿进行了两次修改。于是,一篇优秀的答疑稿就诞生啦!

(留作业:点击下面的链接,与初稿进行对比阅读。)

(哈哈,职业病发作,列位看官请配合下,表示理解和同情,并认真完成作业。)

跳读会不会错过某些重要细节?

摄影 | 田贺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