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
东山的启园是苏州最大的滨湖园林
背山面湖,尽得湖山之胜
但是最近
“依绿园”突然蹿红朋友圈
东山什么时候又多了一座园林?
小编急忙赶赴现场探访
从不起眼的石门进入依绿园,主人周学明带着我们穿过悠长的曲廊,此时豁然开朗,一个美轮美奂的园林尽在眼前。
亭、台、楼、轩、榭、廊,多种形式的建筑组合在一起,依绿园把有限空间巧妙织成变幻多端的景致,可谓古典雅致、精妙绝伦,高度浓缩了苏式园林建筑艺术之精华。
园林不是凭空而建,依绿园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为隐士吴士雅所构,初名“芗畦小筑”,又名“南村草堂”,后改名为“依绿园”,取自杜甫的名句“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
据文献记载,依绿园广居于武山之麓,由“云间张陶庵为之叠石”“鸟目山人王石谷为之图”,因而园林十分精美。它临池面山,借景自然,园内置“水香簃”,飞挑于碧波之上;立“飞霞亭”掩映于古桂、苍松之间;筑“欣嫁阁”,前揽水光天色,后眺层峦复岭;建“凝雪楼”,俯瞰平岗梅花,灿然如雪;又有“桂花坪”“芙蓉坡”“锦鸠峰”“鹤屿”“濮公墩”“藤桥”“芗畦小筑”“花间石逸”诸胜,缀以曲廊、石桥、竹屏、短垣、平岗植松、竹、梅“岁寒三友”,曲折高下,有不尽之美。
∆点击放大查看导览图
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大儒顾炎武外甥、清探花徐乾学“奉敕领纂修明史馆职,给假南旋”,于是借依绿园“开馆从事”,因与主人吴士雅父子私交甚笃,“故援笔而为之记”。《依绿园记》现存于苏州园林档案馆内。
民国时,依绿园圮废。时至当代,东山镇企业家周学明斥巨资、花十年时间恢复修建依绿园。新修建的依绿园高度还原历史面貌,让我们在触摸一砖一瓦时,都能感受到建筑之华美、历史之厚重。
12亩的总面积,园林元素占据50%以上。周学明对依绿园的修建工作,不管是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还是雕梁画栋和青砖灰瓦,每一处细节都透着江南园林古典之美。在这里放慢脚步,聆听历史的回声,感受时光的流转,不仅仅是一种旅游或休闲的选择,更是对历史的触摸和文化的体验。
飞霞亭,依崖而立、傍水而筑,掩于古桂苍松之间,飞檐翘角,尽显风姿。这里是依绿园最高的地方,朝可观日出,暮可看晚霞。
水香簃,临水而建,像一艘方舟浮于水上。这个空间可以说是东山唯一的古典园林咖啡馆,一边喝咖啡品茗,一边欣赏栖凤池边亭廊楼阁、池中流水淙淙,宛若踏入了明清时空。
锦鸠峰是一组小景群,位于依绿园西南角,紧邻武山之顶,由鹤屿亭、阅梅草堂、古杨梅树、依绿泉等小景组成,可以说是依绿园的“桃花源”。
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韵味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而将古建筑改造成民宿,更是要有一定勇气的,毕竟它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阴冷、昏暗。周学明将历史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舒适的居住环境,便利的生活设施,推门即见轩窗连廊,开窗就是小桥流水,更是种植了上百种珍贵植物,不管是在房内还是室外,都是一片绿意盎然。全园一共38间客房,为旅人们提供了一个最富江南特色的现代居宿。
凝雪楼
绿筠山房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的凄美爱情故事,世世代代都在被人追忆。如今,苏州古典园林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关于园林的一个个故事,将被更多世人提及并传唱。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游园、圆梦
逃离喧嚣、穿越古今
这里当不负此行!
拟稿:席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