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下午两点过,我们从天坛公园南门出发,乘坐公交车来到大观园站。下车后,传说中的“补天遗石”立刻映入眼帘。正如《红楼梦》中所描述,这块五彩斑斓的石头是女娲补天时遗留下来的,现在已成为北京大观园的基石,静静地躺在这里,见证了“大观园”的沧桑岁月。

我们穿过假山石的“曲径通幽处”,沿着蜿蜒的小径,来到了潇湘馆。这里曾是林黛玉的居所,四周翠竹环绕,环境清幽宁静。站在林黛玉的画像前,我驻足细观。画上题有“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的诗句,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女子静态时如水中花影般婉约动人,动态时如风中柳枝般轻盈柔美的形象,林黛玉温柔婉约的画像与题诗相得益彰。

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对林黛玉房间里挂的一幅书法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幅作品引用了唐代薛易简《琴诀》中的文字:“琴之为乐,志士弹之,声韵皆有所主。其善者可以观风,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擅长书法,常通过笔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境。在一次元宵节的联欢中,林黛玉写下“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对联。这句诗意境深远,书法风格清丽脱俗,笔触细腻而有力,透露出她内心的孤高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她的字迹或许像她的人一样,瘦劲而有力,每一笔都似乎在诉说她的心事,每一划都仿佛是她情感的流动。

离开潇湘馆,我信步走向藕香榭,这座位于大观园中轴线东侧的水上建筑,四周环水,荷花香气袭人,是欣赏水中花影、临水观景的绝佳场所。仿佛穿越到了《红楼梦》的小说情境中,在这里,贾府的姐妹们曾举办螃蟹宴、吟咏菊花的联诗盛会。

沿着曲折的小径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暖香坞,这里是贾府的四小姐惜春的居所。接着,我们又走到了稻香村,妻子在茅草门前留影,门上的对联“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获採芹人”描绘了春天溪水新绿、水位上涨时,人们在溪边洗涤葛衣的景象,以及天空中飘浮着朵朵好云,香气四溢,采摘芹菜的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劳作,整体上传达出一种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沿着村庄的小径,我信步走向“杏帘在望”,这是一座位于山岗之上的亭子,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北京大观园的壮丽景色。随后,我们穿过了花团锦簇的花叙和红香圃,最终抵达了蘅芜苑,这里是薛宝钗的居所。苑内遍植着蘅芜,散发着清新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苑中有一座小亭,亭内的石桌上镌刻着“蘅芜苑”三个字,这些字迹不禁让人想起宝钗那端庄而秀丽的身影。

在《红楼梦》这部作品中,薛宝钗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作者曹雪芹巧妙地通过描绘蘅芜苑的环境,其充满药香、清雅、简朴而又不失精致的氛围,与宝钗温和、稳重、理性的个性形成了完美的呼应。蘅芜苑主要以种植药草为主,这些药草既有观赏价值又不乏实用价值,反映了宝钗既注重内在修养,又具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宝钗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着调和者的角色相映成趣。今日所见的蘅芜苑正是依照《红楼梦》中曹雪芹的描述来设计的,巧妙地揭示了宝钗的内在世界和人物形象。

离开蘅芜苑,我们漫步至迎春的居所紫菱洲,穿过饮碧涵红,来到了省亲别墅。这是为贾元春探亲而建造的,代表了贾府的鼎盛时期。正堂门上的横匾上写着“顾恩思义”,下方的对联是“天地启宏慈,赤子签头同怀戴”和“古今垂旷典,九州成国被恩荣”。这幅对联通过宏大的词汇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对天地宏慈的感激,以及对皇权恩典的颂扬。

沿着园中的小径,我们来到了妙音香界,这里充满了禅意,让人心灵得到宁静。沿着寺庙后的山间小径,我们来到了倒驾慈航,这是一座建在临水处的小亭,传说观音菩萨曾在这里显现,给予众生指引和安慰。

随着脚步的缓缓前行,我们终于抵达了那座传说中的院落——怡红院。这里是贾宝玉的居所,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所,每一寸土地都弥漫着浪漫与幻想的气息。院中的花木如同守护的精灵,繁茂而充满生机,它们在微风中轻摇,仿佛在低语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奇花异草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如同宝玉那多情的心,既甜美又带有一丝忧郁。

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给院落增添了几分梦幻般的色彩。青石小径蜿蜒曲折,引导着人们深入这个神秘的境地。院中的建筑,每一处都透露出华丽而不失雅致的气息,仿佛是宝玉那反叛而又细腻的个性的写照。

楼阁内陈设着宝玉的用品,如笔墨纸砚、琴棋书画,每一件都诉说着主人的风华绝代。在这里,我仿佛穿越到了《红楼梦》中的世界里,感受到了宝玉那多情而又叛逆的个性,那才情横溢的灵魂。

站在怡红院中,可以想象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的情感纠葛犹如院中的花木,错综复杂而又生机勃勃。宝玉,这位多情的少年,他的心灵如同这院落一般,充满了浪漫与幻想。他对黛玉的深情厚意,如同奇花异草的香气,既甜美又带有一丝忧郁。他们在院中的每一次相遇,每一次眼神交流,都充满了无言的情感。

黛玉,这位才情出众而又多愁善感的女子,她的情感如同微风中的花影,既婉约又脆弱。她对宝玉的爱意,如同院中的青石小径,曲折而深沉。她的每一次微笑,每一次叹息,都是对宝玉情感的真挚回应。

宝钗,这位端庄稳重、理性内敛的女子,她的情感如同蘅芜苑的药草,既清新又实用。她对宝玉的感情,如同院中的建筑,华丽而不失雅致。她的每一次关怀,每一次劝诫,都是对宝玉情感的深刻影响。

在怡红院中,这三个年轻人的情感故事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宝玉在黛玉和宝钗之间摇摆不定,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黛玉的敏感和脆弱,宝钗的理性和稳重,都让宝玉感到迷茫和困惑。他们在院中的每一次对话,每一次争执,都是对他们情感的考验。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故事,让人陶醉其中,不愿离去。

在夕阳的余晖中,我们告别了北京大观园,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深深的眷恋,来到了大观园西门公交站,乘坐公交在复兴门南站下车,转乘地铁2号线、换乘13号线至五道口地铁站下车回到住所,结束了一天的游历。

特赋七律:大观园里寻靓影(平水韵)

幽深曲径寻潇馆,

翠竹稀疏映玉妆。

蘅苑清谐栽药草,

宝钗春暖调阴阳。

怡红院里情丝织,

俏丽多姿梦难央。

灵石通天今古幻,

大观园内觅仙裳。

2024年6月29日凌晨,鄢德良作于北京市中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