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这篇文章,上学时学过,毕业后又教过,可是并没有觉得这篇文章有多好,秦晓静老师在对“以写作能力培养为指归的阅读教学”这一课题的研究中,对此课的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相信您读了一定会真正读出其中的“好”。

        开始我们的阅读吧!

教学实录

《我的老师》教学实录

唐山市古冶区教育局教研室 秦晓静

本文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7—8期

一、导入

师:我们一起学习《我的老师》,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二、感悟作者如何表现“难忘”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读文章的第一句话。

    生: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师:这句话中作者强调的是哪个词?

生:难忘

    师:围绕“难忘”,作者写了与蔡老师有关的“七”件事,写一件事或两件事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这样不能表现难忘蔡老师。

师:是的,相声中说的,想你想得都想不起来了是滑稽的,荒唐的。难忘,一定会常常想,经常回忆所以蔡老师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都会印象深刻,说起来就会滔滔不绝。难忘一个人,记住的与他有关的事情就多。作者借助多写事件表现与蔡老师接触多,表达对蔡老师的难忘之情。 记住,表现难忘、熟悉,所写的事不怕多!越多越好! 

三、感悟作者如何表现浓浓的“师生情”的

    1.品析作者略写的五件事。

师:难忘一个人,是因为对这个人有感情,一定有“情”在里面。这篇文章表现了怎样的“情”?

    生:老师喜爱学生,学生依恋老师。

师:作者略写的五件事怎样体现浓浓的情的?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作者记叙的这些事的情景,细看作者是用怎样的文字表述出来的。

    (教师范读课文3—7段,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7段)

    师:请同学合上书,假如你是作者,请你在这五件事中,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把它写下来。

    (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纸上写。)

    生1:她不打骂我们。有—次,她的教鞭好像要打我们,我用石板一顶,教鞭打在石板边上,我们都笑了。我觉得她爱我们,不是想打我们。

生2:有时候,她教我们跳舞,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
    生3: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朋友的家里。在她的朋友的园子里,她让我们观察蜜蜂,我认识了蜂王,吃了蜂蜜。

师:请同学将自己的语言与作者的语言比对,用彩色的笔修改。思考我们丢掉的词语可以忽略吗?我们选用的词语与作者选用的词语相比哪一个更好?

(学生修改,交流)

生:第一件事的第一句话“从来”不能丢,这个词意思是“一直以来”,它写出了蔡老师爱我们的时间长,从教我们的那一刻开始到现在;“仅仅”强调这样的事情极少,也表现蔡老师对我们的爱;这些词语不能丢。

师:既然“从来”不打我们,却又说“仅仅有一次”矛盾吗?

生:不矛盾。因为那不是“打”,“教鞭好像要落下来”,“落”写出教鞭的力度轻,与后面的“敲”相呼应,这不是“打”,是对我们错误的善意提醒。

    师:“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换成“我们都笑了”,意思是一样的,可以吗?

    生:好像不可以,那时“我”的眼里,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所以要分开说。

    生:可以,这表明老师和同学打成一片,关系好。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们都笑了”,说说你的感受。

    生:第一句好,能感觉“我”当时看见大伙笑,又看见老师笑的情景,写出当时的轻松、愉悦的情景。

师:你的感觉是对的。“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这在时间上是有先后的,大伙为什么笑?蔡老师为什么笑?

生:“大伙”因为“我”的顽皮笑;蔡老师并不想打我们,只是想吓唬我们,看见我们都笑了,蔡老师也忍不住笑了,她爱我们。

师:作者放慢叙述的节奏,自己沉浸在回忆中,也带着读者沉浸其中,表达了浓浓的师生情。注意这里语句的顺序具有表意作用,以后我们也要讲究语句组合的次序!作者写得好,同学们分析得也很好。

    生:第二件事“现在还记得”不能删掉,表明作者的印象深,直到现在还记得突出难忘的师生情。

生:第三件事“她的家里”和“她朋友的家里”不能只写其一,两者都写,突出蔡老师在假日里带我们去的地方多,玩的次数多。

师:说得很好。我们说过,熟悉、难忘要通过事件的数量表现出来,蔡老师对我们“爱的程度”也可以通过事件的数量表现出来。

生:“生平第一次”写出蔡老师带“我”去朋友家印象深刻的缘由,饱含作者对蔡老师的感激之情、难忘之情。

师:我们写的与作者写的是同一件事,但我们写的就少了那么一份情,因为我们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对语言的斟酌不够。我们觉得不重要的词语里,其实有着浓浓的情在里面。这些词语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一定是字斟句酌的,我们读的时候也要认真品味。

请同学们勾画带有“还”字的句子。

(屏显。)

(1)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2)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

    (3)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她教我们的诗…

    师:第(2)句的“还”与另外两句的“还”一样吗?

    生:不一样,第(2)句的“还”表明蔡老师不仅带我们观察蜜蜂,还让我们做了许多其它的事情,“还”字写出蔡老师带我们玩的活动多,表现蔡老师爱我们,喜欢我们。(1)(3)两句“还”突出作者对蔡老师的印象深刻,蔡老师对作者的影响深。

师:“还”字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表达作用。“还记得”“还能背诵”表现“我”难忘蔡老师的状态一直不变,表达了作者的难忘之情。“还让”表明事件数量的增多,写出蔡老师对我们的喜欢和关爱。

在作者略写的五件事中,还有哪些词语是我们忽略了,但不该忽略的词语?

    生:“多么”“怎么会”“即使……也……”

    生:“不由得”“默默”“急于”

师: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用着重号标出来,有感情的读一读。

(生自由的大声的朗读)

当我们不能发现文章语言好在哪里的时候,不妨自己试着写写,然后与作者比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样你也许就能发现作者语言的美了。

师:在作者略写的五件小事中还有这样的句子,请同学齐读:

(屏显)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师:请同学们将这样的句子删掉,再读作者记叙的五件小事,说说你的感觉。

生:感觉平淡,感情不够强烈。

师:对,从表达方式看,这是抒情,是直接抒情,当作者感到将情感蕴含在叙述和描写中仍不足以表露自己的心声的时候,就直接抒情。这些语句将作者对蔡老师的喜爱之情、敬佩之情、感激之情淋漓尽致地抒写了出来。

师:朴实的词语就像涓涓细流,绵长深远,抒情的句子就像涓涓细流上卷起的浪花。作者借助朴实的词语,借助抒情的语句表现了浓浓的师生情,阅读时,我们要注意品味。写作时,也要注意斟酌选用朴实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同时,不要仅仅干巴巴地叙述,在叙述、描写的同时也可以抒情,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

2.品析作者详写的第六件事。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详写这件事?

(生自由读)

    生:因为这件事作者心里难过,作者印象深。

    生:因为这件事占据过作者的心灵。

    师:这是触动作者内心的事。打动作者的事,才能打动读者的心。双腿瘫痪的史铁生在母亲逝世七年后写回忆母亲的文章,写的不是母亲对他生活起居的照顾,而是母亲央他去看花。因为母亲希望借花唤起儿子对生活的热爱。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不是因为莎莉文老师教给她拼写、识字,而是因为莎莉文让海伦·凯勒懂得了惭愧、悔恨和同情,让她成为真正意义的“人”。我们选择详写的事件一定要选择打动我们内心的事。

师:作者是怎样详写这件事的,请勾画直接写蔡老师“排除孩子世界纠纷”的句子。

   (屏显。)

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将“蔡老师援助了我”后面的语句删掉可以吗?

生:不可以。后面的语句在具体说明蔡老师是怎样援助“我”的,这样写更细致更具体。

师:对。“蔡老师援助了我”是概括性的语言,我们要把事件写详细,还需要有具体的、形象的语言。

蔡老师是怎样援助的呢?

生:先批评小“反对派”们,再劝慰“我”。

师:先劝慰“我”,再批评我的小“反对派”们,行吗?

生:不行。先批评我的小“反对派”们,从源头上消除让“我”伤心的难题,再劝慰“我”,这样劝慰会更有效。

师:哦,这句话写出蔡老师的做事有策略、有方法。写蔡老师“劝慰我”和“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一样吗?

    生:不一样,“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更体现蔡老师对这件事很在乎,很重视。

    师:写信还体现蔡老师帮助“我”的方式很细心,如果用几句话劝慰我,只能安慰我一会儿,如果写信,当我再次伤心时,可以拿出来看看。

师:如果蔡老师用其他词语夸奖我,比如诚实勤奋,比如聪明活泼,与“心清如水”相比哪个好?   

生:“心清如水”写出蔡老师对我的信任。

师:教育有一个理念,期待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夸他有怎样的优点。此时,蔡老师期待“我”忘掉对父亲的忧虑,忘掉小反动派的“猛喊”,做一个“心清如水”人。“心清如水”既是蔡老师对“我”的表扬,也是对“我”的期待,简单的一句话写出蔡老师对“我”的援助非常用心、非常细致、非常周到。

师:作者直接写蔡老师援助“我”的句子只有这一句,但这句话“写什么”,用怎样的语序、用哪些词语来表述,作者都有细致的思考。用最节省的笔墨,勾勒了一位有教育策略、教育智慧、细心呵护学生的老师。我们读时一定读出作者的这份精细。

作者直接写蔡老师援助“我”的句子只有一句,那大量笔墨写了什么?

   (屏显。)

    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

生:写了我的处境、我的悲伤。

师:作者怎样详写的?请同学们一句一句的读。

生:先写父亲在“军阀部队”;再写“好几年”不回来,不知死活;再写母亲焚香占卜;再写小伙伴“猛喊”;再写我的感受“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

师:作者用了这么多文字,有必要吗?

生:有必要,先写“我”的悲伤,再写蔡老师对“我”的帮助,这样更能体现蔡老师的慈爱。

师:作者一层层铺垫,把“我”心理焦虑不安的状态一点点表现出来。“我”越难过越焦虑,越能体现蔡老师对“我”援助的及时,对“我”援助的重要。蔡老师对“我”的爱护,对“我”的援助通过“做什么”表现出来,而“在什么情况下”援助则表现出了的援助的重大意义,爱护“我”的程度。可见,详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

请同学读下面的语句。  

(屏显。)

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师:本段抒情的句子跟前面略写的五件小事中抒情的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抒情的语句多是一句话,散在记叙中;本段抒情的句子集中,感情更强烈,“莫大的支持”写出作者的感激之情,“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表达了强烈的赞美之情。

师:回顾思考,作者是怎样详写一件事的。

生:先一层层铺垫“我”的悲伤,再写蔡老师援助“我”,怎样援助的,“我”有什么样的感受?

师:我们详写一件事时,也要思考:做了什么、怎样做的、在什么情况下做的,内心有怎样的感受。这样我们写的内容就丰富了,条理也清晰了。在写做了什么、怎样做的、在什么情况下做的时候,要思考确定详写哪一点,详写的侧重点一定要为所表达的中心服务。

3.品析作者详写的第七件事。

师:下面我们品读作者详写的第七件事。在品读之前,我们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品析第六件事的。

生:先想作者为什么详写这件事,再分析“怎样详写”这件事,找出叙述事件的句子,一句句读,看看作者是怎样组织语言的;在叙述这件事前,作者有没有铺垫,这个铺垫有没有必要,怎样铺垫的;最后,品读的抒情句子。

师:非常好。就按这样的步骤自读,品析913段,一会交流。

(学生自读)

    生:作者详写在睡梦中去找老师,因为这件事特别能体现“我”对老师的思念。前面几件事是蔡老师关爱“我”,这件事是“我”思念蔡老师,这样就能把老师爱学生,学生依恋老师的感情互为补充地表现出来。

    生:作者先写睡前的情景:夏季的夜晚,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蚊香;再写梦的情形,有“我”走的情态,有母亲和“我”的对话。这样就把梦的情景像画一样展现在读者面前。

    师:作者为什么能把梦境像画卷一样展现在读者面前?

    生:因为作者印象深刻。

    师:文中有一句话:“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珍宝”是珍爱的,时时拿出来把玩、欣赏的宝物。作者一想到蔡老师,就想到这一梦境,这个梦境作者时时回忆,印象深刻,而细致写梦境就表达了作者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作者在叙述梦境前,有铺垫吗?

    生:有。“每逢”“更”“默默地站”“看她”这些词语写出“我”对蔡老师的依恋,还有一个直接抒情的语句,让依恋的情感达到高潮。这样很自然地有了后面的梦里寻师。

生:这段抒情的句子与前面相比,从数量看,最多。从“多么”“珍宝之一”“难比”“再见一见”等词语看,表达情感的程度最深。从标点看,此时作者情感最浓。

师:请同学们将第六、七两件事相比较,作者详写的侧重点一样吗?

生:“排除纠纷”,作者详写“我”当时的心境;“梦中寻师”作者详写“寻师”的情景。

师:“排除纠纷”详写的是蔡老师“什么情况下”帮助的我,“梦中寻师”详写的是梦境。这些都是为了突出“我”对蔡老师的感激、思念之情。详写一件事侧重点可以是“这件事”,也可以是这件事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还可以是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但一定要为表达中心服务。我们读文章时,同一篇文章可以进行段与段之间的比较阅读,不同文章也可以选择不同的点比对着阅读,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通过比较,我们会有更多的发现、更深的感悟。

四、小结收获

师:今天学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生:对于喜欢的文字,反复读后,自己试着写写,这样就能发现作者语言的美。

师:这是我们找到自己语言表达与作者差距的最好途径,多模仿,我们的表达会越来越精彩。

生:读文章不能只图快,要一句话一句话的读,读出段落层次,读出脉络。

生:不要只看文章的内容,还要品析文章是“怎样写”的。

    生:写文章一定要有情,可以把情感融在朴实的词语中,也可以借助抒情语句大胆表达。

生:选择打动自己心的事件详写,详写的内容一定要突出中心。

师:读文章不能粗略地读,不能只读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还要读出作者是“怎样写”的。当我们感知这篇文章“详略得当”的时候,不能止步于这份感知,还要深入思考作者详写的为什么是“这一件”而不是“那一件”,细读作者是怎样详写“这一件”的,读出作者的思路,慢慢就能形成我们的思路。优秀作家的作品语言很精彩,这份精彩,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当我们不能发现这份精彩的时候,不妨自己试着写写,这样你就能感知作家语言的魅力。

好,今天这节课上到这儿。下课。

明日预告

秦老师为啥教这些?

她是如何确定教学内容的?

明天请继续看秦老师的执教感言。

让你看到这节课背后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