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之行的第二天早上起来,天空中忽然下起小雨,有幸邂逅烟雨江南。从三阳广场出发,沿中山路向东南行走,准备前往南禅寺。途中有一处顾毓琇故居,正好顺路参观。来的有点早,还没有开门,工作人员正在做着准备工作。

故居面向学前街,撑着伞来到其西侧,山墙外立有一尊顾毓琇先生的塑像,只见他斜靠在沙发上,仿佛正在凝神思考。这座雕塑取名“高山景行,文理学人”,旁边还有一个空闲的沙发,如果不是下雨,可与先生对坐,感悟将科学与艺术整合无间的奇妙境界。

大门比规定的时间提早打开了,工作人员笑称,是专为我提前开放的,我也就成了当天的第一位造访者。

故居原称“燕誉堂”,始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是顾氏祖宅,顾毓琇先生就出生在这里。因周边修路,曾拆除了部分建筑,现仅存五开间五进,占地968平方米。1988年,顾先生为纪念其母亲王镜苏(字诵芬),将其更名为诵芬堂,匾额由王震题书。

走进大门,门厅正面立着一座木质屏风,上有前国家领导人的题字,屏风前是顾毓琇晚年的半身像,两旁悬挂一副白底黑字的对联:励精图治千秋业,继往开来亿万年。

后面的几进院落都不算太大,但布局精巧,是典型的江南民居。房屋则还原当年的场景,包含燕誉堂、惟善堂、诵芬堂等,其中诵芬堂匾额揭牌于1988年5月22日。顾毓琇的父亲顾庚明英年早逝,全靠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沉毅奋斗将六子一女培育成人。故居大厅题名为诵芬堂,正是为纪念操劳一生的母亲。

王氏本为无锡望族,其六子一女,有五子为博士,另外一子为名校上海交大毕业,一女也是大学生。被赞为“一门五博士,毓琇称翘楚”。家学渊源,存德重文,一门五博士,绝非寻常。

顾毓琇先生清华毕业后赴美留学,并获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潜心科研和教育事业,1950年移居美国,被聘为麻省理工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他在麻省理工的博士论文《电机瞬变分析》中提出的“顾氏变数”,奠定了其在国际电机学界的学术地位。五十年代致力于“非线性控制理论”的研究,又让他成为世界公认的现代控制理论的开拓者。

更让人称奇的是,他还是一位文坛大家,一生笔耕不辍,发表散文小说43篇、戏剧10余本、译著10余部,作有6000余首诗歌、词曲。另外,对古典音乐和佛教也有颇深的研究,堪称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艺术家。他在清华读书时参加文学社,担任戏剧组主席,是一位能编能导能演的话剧家。

2002年9月9日,顾毓琇先生在美国逝世,2006年1月23日,其夫人王婉婧也离世,当年4月3日,夫妇二人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