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龙街景

       苏州古城内有条道路,贯穿南北,气势如虹,因大街南端的文庙像昂扬的龙首,而北端的北寺塔似翘起的龙尾,大街如横卧的龙身,便取名卧龙街。清乾隆皇帝南巡之际,百官在此迎候接驾,遂又改称护龙街。旧时护龙街路宽仅3米,街巷狭窄,交通不便。1928年后道路开始拓宽,沿街民居商铺纷纷改建。此时相机定格,留下了这个民国时期古城马路较经典的镜头……

人类文明数千年,凭借着浩如烟海的典籍流传至今,左图右史,图史并举。摄影技术产生后,相机成为时间的定格器,影像成为记载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

用影像记录真实的历史,在岁月流逝中回忆美好的过往,正是出版《影像苏州》的初心所在。

与以往所出的“老苏州”系列图册中,每册只反映某个方面的内容不同,《影像苏州》全面综合地反映了苏州相关领域在各个方面上百年间的社会变迁和历史风貌。

推荐阅读

书名:影像苏州

编著: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徐刚毅,徐苏君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

ISBN:978-7-5546-2257-5

定价:380.00元

向岁月致敬
文|徐刚毅

因为这座城,因为这些人,我用三十年,去做了这样一件事。

1992年10月,随着干将路工程启动,历经千百年的古城,面貌将从此发生变化。于是我举起相机,满城遍走,去拍摄那些即将消失的景象!

1997年10月,我调到市地方志办公室,面对方志馆内那堆积如山的史志文献,一股崇高的使命感油然生出:岁月需要记载,否则再辉煌的历史,举首回望,也只能是一片空白。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不正是凭借着那些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文字典籍,才得以流传久远?我为能有机会来到这个部门工作而感到自豪!巧合的是当时正值世纪之交,各地纷纷涌现出的“老照片热”,让人格外兴奋。自古以来人们都只能利用文字记载历史,到了近现代,因为有了摄影技术,用图片记录历史才成为可能。于是,一个人生奋斗目标就这样出现了:用影像图录,书写新一代的苏州史志!然而真要用图片反映历史,又谈何容易?有关这座城市百多年来的历史事件、城乡风貌、社会活动、百姓生活等照片资料全是空白。于是上任之初,在地方志办公室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发起了一场规模颇大的老照片征集活动,那一幕幕让人难以忘怀的场景,由此不断涌现。

正是因为有了众多人士和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1999年《老苏州·百年旧影》问世,2001年《老苏州·百年历程》出版,2005年《苏州旧街巷图录》出版,2008年《苏州往事图录》出版,2009年《苏州百姓图录》出版。这时各地出现的“老照片热”已经降温,而我也于2011年退休。

一部百年苏城社会历史风貌变迁的影像图志

然而此时的我却意犹未尽,我的理想是再接再厉,编著一部涵盖苏州城乡近现代诸多方面的综合性图志,为此搜集整理资料的工作一直都在进行之中。多年来我浏览了苏州所属区、市、县和各乡镇的志书,查阅了政府部门编印的工作图集和纪念文选以及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展览会上市委宣传部展出的图片。

除此之外,我还特别幸运地遇见了一个人,他就是市房管局(住建局)公房管理处处长俞国祥。十多年前他已经为“老苏州图志系列”提供了许多明信片和资料,相隔多年再次见面,他听说我还在编书,便将退休之后收集到的大量珍贵明信片和老照片毫无保留地提供给我使用。同时,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让我的眼界扩大了,我有更多机会寻觅到许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摄影师在不同时期拍摄到的资料,弥补了苏州历史照片的许多空白。让人感激的是,这项工作始终得到了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关心支持。

《影像苏州》终于问世,我如释重负,不觉舒出了一口长气。感叹之余,蓦然回首,三十年间的点点滴滴,一一浮上心头。许多时候人们只看见我奔波忙碌的身影,殊不知在我的身后,还有这座文化深厚的城市,有无数热情的各界人士!

《影像苏州》全书共分十八个篇章,刊登历史照片千余张,分上下两册。上册为单色版,设有“城门城墙”“人民路”“马路街巷”“子城风云”“虎丘古迹”“玄妙观”“观前闹市”“石路商圈”“火车站”“水城景色”“运河风光”“乡土风物”“人物印象”“古城俯瞰”十四个篇章,记录了它们在各个时期呈现出的不同场景和风貌;下册为彩色版,设有“五彩旧影”“绘画苏州”“城市记忆”“乡村记忆”四个篇章,再现了那些已经消失的古城景观和风土人情,以及当代苏州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变化。

江南原野秀丽宽广,吴地山脉碧水环流,数千年的古城饱经磨难,虽然百多年变迁,依旧气度不凡。时至今日,当呼啸奔腾的时光一去不复返,面对着蓝天白云,面对着沧海桑田,就让我们通过这部影像图志,共同向那段逐渐远去的难忘岁月挥手告别,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苏州老照片

盘门市井

盘门堪称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城门,而这张照片又堪称所有城门中拍摄年代最早、人物形象和环境特色最丰富的一张,从中可窥见清代苏州百姓的日常生活。

北塔报恩寺

旧时卧龙街起自北塔报恩寺,南至文庙。图为民国时期的北塔报恩寺。

乐益女中

1921年安徽合肥人张冀牗创立乐益女中。张寰和摄。

虎丘西溪

白居易所开虎丘环山溪西段,亦名西山浜。晚唐诗人皮日休、陆龟蒙曾泛舟其上,有诗唱和。清乾隆年间陆龟蒙后裔陆肇域在西溪东南建造别墅,题名“西溪别墅”,以纪念先祖。

竹筏撑运

也叫“拖水篙子”,苏州竹商买的竹子,喊排工承运,从浙江梅溪山区通过运河运往娄门竹行。美国珍妮·洛根夫人1930年摄于吴江平望运河。

街坊改造

1987年苏州市根据“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方针,将古城区划分为54个街坊,于1995年启动了10、16、37号三个街坊的改造建设,并于1997年再次启动了11、12、33、36、39、43号等七个街坊的改造工程。图为37号街坊,东至叶家弄,西至凤凰街,南至十梓街,北至干将东路,建设时间为1995年至1996年。该街坊的改造完整地保留了古城风貌的内涵,使这条街成为既具风味,又集现代文化、商业、旅游于一体的城市风景线。

来源:文字、照片摘选自《影像苏州》

古吴轩公众号 2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