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日 – 3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承办的“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化建设与能力提升项目第六期理论学习班”在福建厦门圆满举行。
开班仪式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和福建省预防医学会王喜瑛会长进行致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家骥教授作开幕主持,感染肝病领域的近200位医生参与本次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
开展理论学习班有助于
乙肝临床治愈门诊的建设
高志良教授提出,乙肝是一个主要的全球健康问题,慢乙肝患者应争取尽早控制病毒、追求临床治愈,以预防肝脏疾病进展。截止9月30日,“珠峰”、“容愈”、“星光”项目共有8983例慢乙肝患者成功获得临床治愈,良好的研究结果表明乙肝临床治愈已是可及的目标。“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化建设与能力提升项目”的开展有利于临床治愈门诊的规范化建设,希望借助该项目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助力实现2030年消除乙肝的目标。
王喜瑛会长指出,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号召,2022年福建省启动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规范治疗项目”的试点工作,坚持防治结合,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推进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化建设与能力提升项目,对于进一步降低乙肝的危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坚信,通过本次培训班学习,能进一步提升临床医师对乙肝治疗的理论水平及临床实践能力,引导乙肝患者及时就诊,深度普及乙肝防治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对肝炎的认识水平,促进我省乙肝患者的检测率、就诊率和治疗率进一步提升。
福建省预防医学会 王喜瑛会长
江家骥教授诚挚欢迎各位莅临的专家学者,期待本次学习班能够搭建一个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桥梁,汇聚各方专家的智慧,深入研讨乙肝治疗的优秀经验,进一步提高乙肝临床治愈门诊的诊疗能力,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推动我国乙肝防治水平不断提升,实现肝癌防治关口前移。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家骥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高志良教授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胡国信教授
随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月永教授详细介绍了《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化建设与能力提升项目》实施方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卢明芹教授和南京市第二医院常家宝教授分别就乙肝临床治愈门诊模式及门诊运行管理模式探索进行相关经验分享。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朱月永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卢明芹教授

南京市第二医院 常家宝教授
随着乙肝临床治愈的研究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提高各人群的临床治愈率及临床治愈的持久性也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各位专家对此展开了深入的讨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谢尧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郑素军教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薛秀兰教授分别指出核苷经治患者、HBsAg低水平初治患者及干扰素经治人群接受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策略已能获得较高的临床治愈率,且相关证据不断夯实。之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高海兵教授探讨了如何最大限度维持临床治愈持久性,避免复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谢尧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郑素军教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薛秀兰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
高海兵教授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提升对于不良反应的应对能力是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关键。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郭瑛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李明慧教授分别从临床治愈门诊患者沟通与管理及聚乙二醇干扰素α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管理进行了分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项晓刚教授详细分享了科研思维训练与“乙肝临床治愈门诊”数据管理。
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
郭瑛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李明慧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项晓刚教授
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陈兰处长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祝贺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化建设与能力提升项目第六期理论学习班圆满举行!本次会议汇聚国内顶尖的乙肝治疗专家,聚焦乙肝临床治愈的策略与实践,促进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并完善乙肝临床治愈门诊,为慢乙肝患者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诊疗。相信通过各位专家的课程分享和答疑解惑,为医务工作者未来的临床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使更多患者获益,共同推动我国乙肝防治事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为2030年消除乙肝的目标贡献力量。
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陈兰处长
滑动图片查看更多第六期理论学习班的现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