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东莞市松山湖第二小学课程研发中心负责人

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曾提出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分别是设计感、故事感、交响力、共情力、娱乐感、探寻意义;哈佛教育研究所霍华德·加德纳也谈到迈向未来的5种能力,即整合力、创意力、尊重力、学习力、道德力。
未来已来,学校教育如何帮助学生习得这些能力,夯实未来世界的根基?答案就在一间间有归属感的教室里,在一节节有生长力的课堂里,在一个个有价值感的课程经历里。一间间教室好了,学校就好了。

图片

“铁三角班级管理,

让教室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在学校,只有学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得到保障,他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为了创建一间间让学生感觉安全、有归属感的教室,我们采取“铁三角”的班级管理模式。
所谓铁三角,即每间教室不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而由三位老师共同负责、建设,即班主任(语文老师)、数学老师(或英语老师)、非语数英老师。全校教师一起落到班级,共同搭建每个教室里的三角。

结构变了,结果就会改变。铁三角管理让一个班的孩子从原本获得48分之一的关注,到现在的16分之一被关注,被重视的程度和比例大大提高。
为了更好地看见孩子,铁三角有许多的办法,比如每周一信、与孩子们一起做暮醒、制作彩虹日签、给特别需要照顾的开小群,做修炼手册等。教师“看见”的视域开阔了,对孩子的观察更细致全面。特别是原来处于中不溜秋的孩子,都会在铁三角的关注下发光。

因为有了三个人,大家可以为学生做的事更多了。比如:繁星教室构建了自己的声音课程——“全琅读”成长路线,从一年级到六年每学期有阶梯推进。鸟教室创新游戏化积分,活跃班级,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图片
铁三角每天守在教室里,给予高品质的陪伴,让孩子们感觉到安全,能够看到希望。这种以教室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让每一位孩子获得更多的爱,更多的“看见”。感觉好,氛围好,学习才会好。


图片

有价值的课程经历,

让每个生命发出噼啪的拔节声

多一个课程,就多一种可能,多一条赛道,就多一个个体被“看见”。学生只有经历大大小小的课程,并学得扎实、学得有意思、有价值,每个生命才能发出噼啪的拔节声。

这就需要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进行梳理、整合,形成全面又彰显个性的课程图谱。

固态课程:形成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的校本课程分为固态和动态两种。固态课程就是每天固定的时间做同样的事情,让大脑形成“生物钟”,培养学生拥有培养稳定的习惯和生活方式。

比如:日日诵(8:00-8:10),从部编教材中提炼而来,培养全民共读的习惯;阳光体育(9:10:-9:45),形成全民运动的习惯;天天练(14:05-14:25)、小乐器(16:00-16:15则专注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为未来的生活气质打下基础。

动态课程:提供多样选择,培养创新精神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说,幸福、成功的人,一定是对某件事物的擅长且热爱,才能持续性的追求和发展,而且擅长程度越高、热爱浓度越高,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越大。

动态课程则提供足够多样的选择,让孩子拥有充分的选择权,通过六年的体验和探索,寻找自己的热爱和擅长。

动态课程就是变化、流动的,包括校园文化活动、不同的节日体验、64个社团和108个好奇时刻课程,为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探索可能性提供平台。

所以,国家课程夯实孩子们的基础,固态课程帮助孩子形成一种稳定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动态课程帮助孩子们寻找热爱和擅长。这三者,共同形成一个全面而有个性化的成长赋能圈。

图片



图片
把世界当教室,
把生活当学习,把游戏当探究

上面提到,学校有108个“好奇时刻课程。每周五下午第一节全校走班,全体老师一起齐上阵,有在五楼开烧烤的、有在校外农场挖土种地捉虫子的,有折纸、学粤语、拆电饭煲拆单车的……

“荒野求生”是“好奇时刻”课程中的一个,孩子们以“荒野求生者的思维”去探索:如何净化污水、如何钻木取火、如何搭建帐篷、如何钓鱼……学会求生技能不是本意,对世界万物永葆好奇之心,对生活永葆激情和探索,才是开设课程的最大意义。

所以,我们的课程开发有一个原则:学生需要什么,就设计什么。这就让好奇课程具有了生长性。

海量阅读:奠定宽广的文化基础


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的阅读量,决定了他有多少后发优势。我们将阅读深入融入课程体系中,并将其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一部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们鼓励学生挑战阅读百万字、千万字的目标,以此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

具体包括:
  • 一年级:读300-500本绘本
  • 二年级:阅读50本桥梁书
  • 三四年级:读100本童书,挑战千万字
  • 五年年级:长篇小说阅读、名著经典,读上下午五千年、了解李白、苏轼,读金庸小说,读四大名著等

这样的阅读量给孩子宽广的智力背景,奠定宽厚的文化根基,面对未来的新中考、新高考,也可以从容应对,不为考试而赢得考试。

教育戏剧: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人生


每年6月,我们都会举办戏剧节或戏剧嘉年华。一年级的哪吒闹海,关乎勇气与成长;二年级丑小鸭,关乎成长、坚持谦卑与梦想;三年级彼得潘,关于责任;四年级绿野仙踪认识自己,寻找爱;五年级坚守信念;六年级的杜甫和音乐剧Matilda。

要把剧演出来,孩子们就得读完整本书,就得了解角色所处的时代背景、个性特征。把平面的字变成立体的展示,孩子们要自己写剧本、自己商讨角色,分工协作。能够把如此复杂的事情做得井井有条,其综合能力的提升不言而喻。

教育戏剧不是要求孩子表演,而是体验,以戏剧作为手段去解决虚拟世界中的角色问题,构建正确的价值和完整的人格。

项目式课程:在真实情景中解决真实问题


项目式课程有校级的活动项目,有年级的跨学科大项目(年级统筹,每学期1个大项目),有学科内的跨年级项目,还有解决问题的班级超学科项目。

比如,《大地与星空》让孩子像建筑师一样思考,为你喜欢的人或地方设计一个房子。《一出好戏》要把共读的书“彼得潘”搬上舞台,思考如何以戏剧美学来打造一台演出。

在数科节的班船历险记上,孩子们要向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制作小船——一艘能够承载2人,从学校湖里的一头划到另一头的小船。每天下课放学,就是三五成群一起造船,试水、不行再来,非常投入非常专注。
图片


图片

评价基于期待,

“预见”未来,奔赴师生成长


学校行动纲要中,关于评价有这样的一段表述:评价目的是促进学生和老师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我们希望拥有什么,就评价什么。

由此,评价遵循三条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多一把尺子量孩子;评价与学校价值观同频共振。

量规让孩子的步伐更清晰


过往,我们的学习和项目,大多数由老师或者家长评定,觉得好就是好,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标准。这种评价更多凭经验,是一种感觉。

如今,我们进行“素养导向”的评价改革,“思辨阅读、叙事表达、表达想法(艺术作品)、定量推理、方案策划与问题解决、SEL(领导团队 身心健康)”作为基石大任务,每个年级在做项目、任务活动,以及日常的学习时,都会往这六个基石任务靠,查看学生能够当下具备什么能力,他要提升一个水平,要在哪些地方努力。

比如在《西游有我》项目中,老师们把结题项目展的任务交给学生:要展什么、怎么展。我们先带着学生一起了解量规,读懂4个水平。

水平1:
  • 我可以分享我认为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的原因

水平2:

  • 我可以分享我对作者为什么创作这个故事的想法(例如:说服、告知、娱乐

  • 在故事中,我可以分享主要人物像我一样(或不像我一样)做事或说话的原因

水平3:

  • 我描述了作者试图让我思考/感受到的东西,并且我是可以批判思考我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 我可以使用文本中的细节来说出我认同/不认同作者或主要人物的方式

  • 我可以讨论缺失了谁的观点以及可能的原因

水平4:

  • 我可以弄清楚作者试图让我同意哪些价值观、信念或想法,并且可以批判思考我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 我可以将作者或主要人物的观点与资料中呈现或排除的其他观点进行对比

  • 我可以讨论不同的受众对这个故事的体验可能与我不同,以及为什么

然后,我们提供方案策划的模板,学生们在量规和证据模板的帮助下,自行策划,再把想法变成现实,形成作品。

图片

图片

读量规成为我们做项目、做事前的共识。量规让孩子们拥有更全局的思维,清晰前进的方向,让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有力。

只提供舞台,不定义成功


学校三楼平台有一个特别受热捧的地方,叫快闪小舞台。舞台没有固定的演员,只要申请就可以上。可以是一个人的专场、几个人的合作,也可能是全班的音乐会。从海报设计到节目策划、灯光调试、服装舞美、还有宣传推广,都是学生自己完成。

没有奖状,只有一个舞台,但是孩子们把能够举办一场音乐会当做是至高的荣誉和极大的认可。

每年四年级召开小说发布会,孩子们骄傲地兜售着自己的作品;数学科技节的logo征集,周年庆典的雕塑设计,学校场所的命名,都是来自孩子的声音,是他们的真实表达。

多一个舞台,就多一份精彩,多一把尺子,就多一种可能。

生命颁奖,给生命赋予意义

每到期末,我们都会给孩子们颁发隆重的“生命奖”。生命颁奖词由“奖项 具体描述”组成,奖项名称通常是本学期共读的人物或者孩子们熟悉的事物。

比如:为喜欢阅读的孩子颁发“毛毛虫奖”,为有梦想的孩子颁发“智慧的玛修奖”,为热爱创作的孩子颁发“图书馆老鼠奖”,等等。“具体描述”通常是本学期孩子成长变化的具体事例,以及老师对其的高期望。

每一次家委座谈,他们都会赞叹“生命颁奖词”,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老师们看到的孩子,是那么具体、深入、准确,每一字每一句都让人动容和值得珍藏起来。

这种情景化、具象化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孩子透过事物看见自己,帮助他们找到“可以伟大”的地方,并在通往伟大的道路上行动起来。我们希望评价是基于期待,奔赴成长,指向孩子的整个生命状态。

图片
来源丨第八届学校中层领导力主题峰会
责编丨张凯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