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男子虽然可以取妾,但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带进家门的,而且一般对家中的正妻地位,要极其巩固。因此在历朝历代,妾是无论如何都爬不到当家主母身上的。

然而一件文物的出土,却让我们清晰的看到了真实发生的“切灭正妻”事件。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竟然让正妻陪葬“血衣”控诉呢?

(剧照)

一、湖北出土朱书文字上衣

这是一件对襟衣物,入殓时应当是墓主人的随葬品,在整件衣服上,从前胸到后背都用正楷写上了朱色文字,应当是使用了朱砂。全文总共701个字还有4个花押符号。而从这段文字当中,却让我们真实了解了当年发生了什么。

(朱色文字上衣)

1996年,当时湖北正在进行高速公路的建设。在蓟春县施工期间,偶然一次,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座墓葬。随后当考古学家到了现场之后,发现整个墓葬已经被破坏地比较严重了,甚至连尸体都这样赤裸裸的展现出来。

令人惊讶的是,这具尸体并未完全腐烂,当地村民就直接将墓主人掩埋了。专家通过判断,认定了这是一座明代的墓,而从墓中出土的除了2枚金簪,1枚金耳环,1枚金冥币之外,就是这件朱色文字的上衣。

(上衣)

工作人员立刻对它进行研究,因为要知道,丝织品其实是很不容易保存的,要么处在干燥的环境,要么处在极端湿润的环境当中。因此工作人员立刻对朱色文字上衣进行了脱水处理。明确了这是一件丝绸质地的无袖对襟。

由于保存还算等当,朱色文字上衣中的内容,大多清晰可见,只有少部分不太明确。但是从这些文字当中,深刻还原了明代“妾灭正妻”的故事。

(剧照)

二、真实发生的“妾灭正妻”的故事

在“血书”开头便是,“妻赋性贞静柔顺”,然后介绍了妻子为自己生育了一儿一女,但是儿子很不幸夭折了,妻子暂时无法生育。于是这才让自己迎娶了小妾胡氏,然而胡氏出身低微,性格泼辣,本想妻子多次以礼相待,反而遭到她的无礼对待。

比如后来冯氏又剩下了一个儿子和女儿,胡氏作为小妾不仅不顾及冯氏有孩子这件事情,反而在府中,对待奴婢叱责甚至语言羞辱。而骂得这些话,往往还会牵连到冯氏,冯氏每每不擅长辩论,也就随她去了。

(古代夫妻 图文无关)

胡氏对妻子冯氏多次嫉妒,丈夫都忍不住询问冯氏如此委屈,怎的不和胡氏辩论呢?结果冯氏反说,“我有子女彼方无出固当让而受之耳。”也就是说,我有子女在身旁,而胡氏无所出,我何必与他计较呢,听她说几句也就说了。

丈夫又说,我只听说过妾室受正妻嫉妒欺辱的,每没听说过正妻反遭妾室侮辱的,只好说一句“嗟乎命也奈何。”无奈啊无奈。随后丈夫在万历二十七年春天,被召谴上京。

冯氏,留在家中有了身孕,而胡氏则在家中为非作歹,冯氏只好闭门不出,日日流泪。

一起真实的“妾灭正妻”事件,妻惨死下葬后身上犹穿“血衣”控诉

(血衣字迹)

等到四月丈夫回来的时候,冯氏再次生下了一个女儿,但因受到胡氏欺辱一事十分忧虑,导致胸闷,甚至久久不能饮食,身体每况愈下,不久后便撒手人寰了。

在“血衣”的前襟部分中,还写出了丈夫对于冯氏的怀念,希望有下辈子,还要和冯氏携手做夫妻。为了在阴间也能世代为夫妻,于是这才写下上衣相陪在棺中。时间是万历二十七年的八月,同时还写出了冯氏的生平。

(后背)

冯氏的丈夫自称王鉴,从他书写的朱色文字上衣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胡氏的愤恨,还有对妻子冯氏的思念。冯氏原本就是湖北蓟州人士,在北直广平府,也就是如今的河北去世,王鉴应当是带着妻子归葬到了蓟春。

这是一个历史上真实发生过“切灭正妻”的事件,但其实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用作对明史的研究,对于明代的妻妾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参考。不过王鉴此人,在明代历史上不曾留下自己的传记与记载,可见只是普通官员。

(朱色文字上衣的分解图)

但令人罕见的正是正妻居然被妾欺负,而且最后活生生将自己给欺辱致死,可以说极其震惊。在古代,嫡庶观念是十分明确的,尤其是妾的地位,基本等同于买卖来的奴仆,对待正妻和丈夫,都是要低人一等的,妾的地位是远远不如正妻的。

可是为什么王鉴和冯氏,对于一个妾要如此的忍让呢?而且如果王鉴真的有心爱护冯氏,他就应当对胡氏进行看管或者斥责,这就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从朱色文字来看,王鉴对冯氏用情至深,甚至连下辈子都要做夫妻,可是就不能休掉一个胡氏吗?

(夫妻 图文无关)

王鉴是官员,不可能不懂法,如果有妾冒犯了正妻的话,一律杖责八十,甚至还要蹲牢狱。王鉴为什么不这样做?他憎恶胡氏也让人不免疑惑,而且他将冯氏归葬,按照我国古代的墓葬习俗,夫妻通常是合葬,但偏偏他却将冯氏归葬了。

因此从多个情况来看,王鉴和冯氏的情感抛开不谈,这或许是研究明朝丧葬习俗的又一个入手点。

(古代)

三、令人唏嘘的故事

在明代,其实对于纳妾的规定是很严格的,准确来说需要年岁超过四十,而且还没有孩子的情况下,可以纳妾一人。《大明律例》解释“此条大意重在尊嫡妻,言盖嫡妾贵贱本有定分。”可见明朝时期,是严格规定了正妻比妾地位的重要性,本就有贵贱之分。

只可惜冯氏对胡氏的忍让,成为了最终害死自己的工具,在冯氏本就失去了孩子的情况下,冯氏是从“里巷贱类”出身的,双方本来就有对比,毕竟能够明媒正娶的正妻,都是门当户对的。

(剧照)

可胡氏仗着自己性格泼辣,多次对冯氏进行羞辱。王鉴本人也是个没种的,嘴上说着正妻受到侮辱,但实际上却通篇不曾写自己是否对胡氏进行斥责。冯氏也是个可怜的人,只活了三十四岁,便这样撒手人寰而去了。

这实在是令人唏嘘,如果冯氏能够硬气一次,胡氏或许就不会这么嚣张,她的心里也不后悔一直郁郁愤懑,在生了孩子之后导致自己身患重病了。从这件朱色文字上衣当中,我们看到了千百年前真实发生的家长里短,也让人无限感叹冯氏的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