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记得上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肚子“咕咕叫”是什么时候?现代社会的我们,往往不是因为真正的饥饿而#图文夏日征集令#进食,而是遵循着既定的时间表享用三餐。加之运动量的匮乏,使得“饥饿”这一生理信号在许多人身上变得陌生而遥远。

但令人惊讶的是,“饥饿感”对于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延长寿命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研究表明,适度地让身体保持一种轻微的饥饿状态,不仅能够激发身体的自我修复机制,对抗衰老,还可能为我们带来更加长久的生命旅程。这一发现无疑为我们重新审视饮食习惯提供了新的视角

适当饿一饿,真能更长寿!

在2023年,备受瞩目的《科学》(Science)杂志揭晓了一项引人深思的研究成果——“饥饿对果蝇衰老进程的调控作用”。这项研究揭示了饥饿作为一种生理状态,能够精细地调节果蝇体内的生物机制,特别是影响它们大脑中某些关键基因的表达模式。这种基因表达的调整,出乎意料地起到了延缓果蝇衰老、并显著延长其生命周期的效果。这一发现不仅拓宽了我们对饥饿与衰老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也为探索人类健康与长寿的奥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线索。

研究使用几种方法诱导果蝇产生饥饿感,在饥饿处理后,果蝇的寿命延长了50%左右,并且存活率也更高。

最终,一项深入探究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发现:长期的饥饿状态似乎能够重新设定食欲调节的基准点,进而对生物体的衰老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的通讯作者,Scott Pletcher博士,对此发表了重要见解,他强调:“饥饿感本身,无需其他外部干预,就具备延长寿命的潜力。”

不仅动物研究,人群研究也发现,少吃保持饥饿能减缓衰老和延长寿命。2023年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衰老》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减少25%卡路里的摄入(约保持7-8分饱),可将健康成年人的衰老速度减缓2%-3%,死亡风险降低10%-15%

确实,适当保持饥饿状态不仅在延长寿命方面展现出积极效果,还能直接促进身体健康,减少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2017年《细胞代谢》杂志上发表的一项重要研究就明确指出了这一点:通过适当的饥饿处理,可以有效激活身体细胞内的自噬过程。

细胞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内降解机制,它负责清除受损或多余的细胞器、蛋白质聚集体等“垃圾物质”,并促进废物的代谢排出。这一过程对于维持细胞稳态、促进细胞修复与再生至关重要。而适当饿一饿,正是触发这一自我清理机制的有效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激活细胞自噬后,身体能够更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细胞负担,恢复细胞健康。这种作用不仅有助于提升身体的整体抵抗力,还能在多个层面上减少疾病的发生。例如,通过降低胰岛素抵抗和调节血糖水平,适当饥饿有助于改善代谢功能,从而有利于体重控制和减少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这3种病,适当饿一饿就消失了

“民以食为天”,这句古训深刻体现了食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然而,在中医的智慧里,饥饿也被视为一种调理身体、辅助治愈疾病的方法。具体而言,对于以下三种疾病,适当采取饥饿疗法,或许能让病症悄然消退。

1. 部分胃病

罹患胃病后,过量进食常导致反酸、烧心及腹部胀满。中医理论认为,脾脏主导着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旦饮食无度,脾胃的运化机能便会紊乱,进而引发胃胀、胃痛等困扰。那么,该如何改善这一状况呢?关键在于控制饮食量,避免过度饱食,同时也需警惕,勿因一时饥饿而匆忙进食。理想的做法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既不过度压抑食欲,也不让胃部过度扩张,保持一种轻微的饥饿感,有助于脾胃功能的自然调节与恢复。

2. 有些失眠

确实,不少人因为晚餐过量而导致消化不良,进而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频繁遭遇失眠的困扰。针对这一问题,其实有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调理方法:调整晚餐的饮食习惯。

具体而言,晚餐时应尽量控制食量,以七分饱为宜,避免过量进食给肠胃带来过重负担。此外,尽量将晚餐时间提前,建议在晚上七点之后就不再进食,给身体留出足够的消化时间。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减轻肠胃的负担,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还能有效避免因消化不良而引起的失眠问题。

3. 很多肥胖

如今,肥胖问题困扰着众多人群,尽管“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的口号不绝于耳,但忽视饮食管理,即便再勤奋锻炼,也难以有效减重。肥胖不仅是外观上的负担,更是健康隐患的温床,可能诱发多种疾病。因此,预防肥胖的关键在于调整饮食习惯,远离油腻重口,避免过量进食,适时体验轻微的饥饿感,这一举措对于维持健康体重至关重要。

少吃不是盲目节食,科学少吃记住这5点!

1. 控制好三餐的比例,晚餐可以适当少吃点

在控制饮食的同时,确保营养均衡是首要原则。建议遵循“三餐均衡分配法”,即将每日所需热量大致划分为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对于初尝“轻食”之旅的人而言,调整晚餐的热量摄入是一个良好的起点。鉴于晚餐与就寝时间相近,过量进食易妨碍消化,故晚餐宜选择蔬菜、全谷物及优质蛋白质等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并力求达到七分至八分饱的适宜程度,以促进健康消化与良好睡眠。

2. 试试东方膳食模式,健康食物有助于少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倡导了“东方健康膳食模式”,该模式以我国东南沿海的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为典范,其核心在于食物的多样性与烹饪的清淡少油。这一模式显著特点是富含多样化的蔬菜水果,强调多摄入鱼虾等海产品,以及充足的奶类和豆类食品。此膳食模式旨在有效预防营养素不足、肥胖症及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进而促进民众健康,提升整体预期寿命。

吃高度加工食物和吃健康食物也是不一样的,多吃一些健康食物更有助于帮助你少吃。比如:同样体积大小的一个汉堡或蛋糕,和一份糙米饭、蔬菜、肉类相比,健康的糙米饭、蔬菜、肉类的热量会更低,饱腹感更强。这无形中降低了热量摄入,更有助于健康。

3. 把餐盘换小一点的,吃饭调整下食物顺序

吃饭时把餐盘、碗等换成小一点的,可以避免多吃,也能帮助减少热量摄入。同时调整吃饭顺序:菜→肉→主食,吃饭的时候先吃蔬菜和肉,最后吃主食。这样的饮食顺序可以更好实现热量最小化,饱腹感最大化。

4. 吃饭时多咀嚼几下,专心吃饭不要看手机

用餐时应尽量避免匆忙吞咽,每一口饭菜都应细细品味,多加咀嚼,这样的慢食方式有助于大脑更快捕捉到饱腹的讯息。当食物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延长,大脑便能提前接收到饱腹的信号,从而有效控制食量,避免过量进食。相反,若是狼吞虎咽,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已过量,对健康不利。

同时,用餐时的专注也极为重要。放下手机,暂停追剧,让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食物上,这样大脑才能更清晰地感知到饱腹程度。若是一边吃饭一边分心于手机或电视剧,很容易陷入无意识的进食状态,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食物,长期以往对健康无益。

5. 感觉吃到七八分饱,放下碗筷并离开餐桌

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去探索并找到让自己感到七八分饱的适宜饭量,这需要我们在日常饮食中不断体验和调整。当我们的饮食时间能够保持相对规律和固定时,如果在某一餐中自觉控制了食量至七八分饱,那么到下一餐之前,我们或许能感受到一丝轻微的饥饿感,但这种饥饿并不会过于强烈或令人不适。此外,一旦意识到自己已接近七八分饱的状态,应立即采取行动,比如放下手中的碗筷并离开餐桌,以防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因久坐而再次伸手取食,从而导致过量进食。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