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对书卷有感
陆游
人生如梦终当觉,世事非天孰可凭?
万卷虽多当具眼,一言惟恕可铭膺。
所闻要足敌忧患,吾道岂其无废兴?
白发萧萧年八十,依然父子短檠灯。

[注]①《论语·卫灵公》有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短檠:矮灯架,借指小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三联叙写了自己冬夜读书时的感悟,也可视为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首联以反问揭示世事是变化的,不能沉溺于人生的表象和天命的虚幻中。
C.颈联强调学习的意义和道的永恒,通过学习、追寻道能应对遇到的困境。
D.尾联以“依然”二字展现年老的自己对知识的执着追求和对传承的重视。

网传答案为C,以下是自媒体做的讲评PPT。

我们认为,15题B、C两项都不正确,都是对反问句的理解出现了问题。

世事非天孰可凭?

“非……孰……”相当于“除了……谁……”,是由反问承当一重否定的双重否定句,最终表达的还是肯定的意思。这样的表达在古代诗文中俯拾皆是:

钓道微矣,非圣人其孰能察之?(宋玉《钓赋》)

【疑似错题】无锡市2024年秋学期高三期中统考诗歌阅读

齐天下之所动,非圣人而孰能。(黄庭坚《位一天下之动赋》)

惟书尚开眼,非酒孰关身。(陆游《残春》)

“世事非天孰可凭”可直译为“世上的事除了老天爷还有谁可以来依靠”,等于说“世上的事只有老天爷可靠”。B项说“不能沉溺于……天命的虚幻”,是错误的。

当然,天命微茫难测,诗人无意传达宿命论,只是借天命这个唯一信念来表达对人间万事的无奈、无助之感,与上句“人生如梦终当觉”是一体两面。如果认为此句是说“天命虚幻”,那就成了成事在人,情绪就反过来了。

吾道岂其无废兴?

岂其,犹难道,表示反问。“岂其”加“无”,又是一个由反问承当一重否定的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有生俱有欲,情爱岂其无。(姜特立《鱼燕》)

“吾道岂其无废兴”就是“吾道有废兴”。C项的“强调……道的永恒”就无从谈起了。

另外,“吾道”和“道”不是一回事。

“道”是古人表示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的概念,对陆游来说就是儒道。在儒家信仰中“道”是不会消亡的,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吾道”意思是“我的学说或主张”,其能否推广甚至实现,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比如孔子难以实现周礼,晚年慨叹“吾道穷矣”。

“吾道岂其无废兴”是说自己观念的推行必然会经历起伏,或者说自己的人生必然充满波折。结合上句“所闻要足敌忧患”来看,“吾道”当下应该处在低沉期,但既然有“废”就有“兴”,作者还是坚守“吾道”没有放弃,所以通过学习来应对当前的忧患,而不是C项所言“追寻道能应对遇到的困境”。

图书推荐

公众号ID:jlzxzwxp

 

钟楼语文

    为学生立心,

    为教师立命,

    为语文继绝学,

    为教育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