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佚名 《瑞莲翎毛图》
绢本 80×60 厘米
绘荷塘中荷叶碧绿如盘,粉色荷花或烂灿绽放,或含苞待放,含花瓣掉落,已结莲子;池塘中白鹅、麻鸭成对啄食、嬉戏,翠鸟、家雀或立于水草杆上、柳枝上,或盘旋于空中,一派生机盎然之景。
◁ ✥ ▷宋佚名《翠竹翎毛图》
绢本立轴185×109.9 厘米
《翠竹翎毛图》绘寒雪初飘,一对雉鸡蹲伏坡石上。翠竹数竿,山鸟三两成群,栖于枝叶间,另有一鸟振翅欲飞,沉寂的画面中又添具生动之趣。竹以双钩为之,竹叶全用战笔。此帧笔墨古朴,雄雉胸腹间微有异样,系原画绢破损,经后人补笔者。
收传印:宣和殿宝、司印半印、晋国奎章、晋府图书之印、清河珍玩、乾坤清玩、敬德堂图书印
◁ ✥ ▷
明吕纪 《花卉翎毛图》
绢本立轴 193.2×116 厘米
图绘杏柳迎风摇曳,八哥、山鸟一双穿梭其间;溪中游鱼成群,岸上鸳鸯两对,正是春暖花开时节,景候怡人。本幅无画家款印,观其构景、笔意,颇得吕纪之精神面貌,应是传承吕氏画风之作。
收传印:鉴藏宝玺: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无逸斋精鉴玺。
◁ ✥ ▷
明 俞天锡 《花竹翎毛图》 纸本 立轴 135×82 厘米
题跋: 包首签: 俞天锡花竹翎毛之图。
收传印:天锡图书,公勤端慎,麦氏图书
◁ ✥ ▷

明 边文进 《三友百禽图》
绢本立轴 152.2×78.1 厘米
此图绘山石、竹木,花枝,鸟儿近百只,种类繁多,鸟儿们聚在一起欢呼雀跃,相谈甚欢。此幅应当是二玄社仿真图扫描而成,非常清晰,可作临摹范本。此作自题:永乐癸巳七月陇西边景昭写三友百禽图于长安官舍。钤:湘府殿赐、怡情动植、边氏文边、多识于草木鸟兽 二白二朱四枚印。
◁ ✥ ▷
明殷宏克《孔雀牡丹图》
绢本 立轴 240×195.5 厘米
巨幅绘柳溪两岸,湖石矗立,各色牡丹与桃花盛开,水流不息,百鸟欢唱,其中两只孔雀最为醒目。观此画与吕纪工细画风相似,不知其二者谁为先后。《无声诗史》载其善画翎毛,在吕纪、边文进之间。(夏纯景)
款识:殷宏。
钤印:金台世家。
◁ ✥ ▷
北宋崔白 《秋浦蓉宾图》
绢本立轴 149.1×95.5 厘米
本幅绘荷叶枯黄,芙蓉展艳,一派秋光旖旎,花间鹡鸰腾跃,翡翠静静停留,两鸿雁振翅凌空,意在千里。无画家款印,旧传为崔氏之作。崔白(约西元十一世纪),安徽凤阳人,字子西。宋仁宗至神宗时为画院画家。精工画花卉翎毛,尤以枯荷凫雁得名,但亦精于道释、人物、鬼神。据说他作画时从不起稿,画长直坚挺的线条,无须使用直尺界画,操笔立就。
◁ ✥ ▷
南宋佚名《雪芦双雁图》
绢本立轴174.6×99.5 厘米
此幅绘雪落枯芦,一双雪白大雁,一伸颈,一理羽,又绘一翠鸟向右上方欲飞出画面。翎毛丝羽一丝不苟,落芦之雪以粉点出,极具轻盈之致,王季迁说此画宋人神品上上,诚是知言。后人见其精雅,遂归崔子西名下,无据。
收传印:苍岩子、观其大略、清内府诸鉴藏玺
◁ ✥ ▷
明 边文进《分哺图》
绢本立轴 63.7×43.9 厘米
画幅下部画有山冈土坡,左高右低,向右倾斜。土坡上长有花草,点缀着坡地,坡地长有数株翠竹和杂木,翠竹相互交错,向左右伸展至画幅上端,向右倾斜的竹枝叶横入画幅上端。沿坡地而下,还有数株野海棠,枝叶稀疏,有的挺拔,有的弯斜,鲜花盛开,间有杂草遍地。在画面中心,画有一只公鸡,五只雏鸡。雄鸡美丽的羽毛松弛,低首翘尾,两足有力踩地,啄蛾分食,这种正啄地呼哺的神态,特别传神。前面的四只小鸡,有的摇摆奔来,有的低首啄食,口中已含一虫,有两只小鸡在一起,相互配合啄食,一只稍大的小鸡,驻足扭首看望着公鸡啄地呼哺,作待食之状,神态生动,形象毕肖,充分展现了画家写实功力。全画设色鲜明,笔法严谨自然,很好表现出公鸡羽毛的华美感和小鸡绒绒的毛羽。画面上的坡地、竹子和花木作背景,布置得体,形态上有斜有横,有曲有直。
款识:陇西边景昭作。
作者印:景昭。
收传印: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宝笈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