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数字医疗产业蓬勃兴起,医疗数字化转型已成大势所趋。5G、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极大拓展了医疗服务的边界与深度,更为构建贯穿全生命周期、全方位覆盖的健康服务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石。
 新技术的融合发展,正引领着医疗健康产业的深刻变革,加速了中国医疗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为“健康中国”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这一背景,9月19日,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主办,轻松集团· 轻松健康支持的第十五届健康中国论坛-健康科普主题单元于北京召开之际,动脉网联合轻松集团·轻松健康共同主办“数字技术下的健康中国”论坛。
本次论坛汇聚了众多行业专家、医疗机构、企业家,以期通过共同探讨交流促进数字技术与健康产业深度融合,从而推动数字化转型、健康中国建设。

多家明星企业汇集,探索数字技术在医疗场景的应用潜力与发展前景


鹰瞳科技副总裁苏文以《健康中国之人工智能应用与展望》为题进行了主题分享。
鹰瞳科技副总裁苏文
苏文指出,目前,中国的医疗资源较为匮乏。并且,医院专注于“治已病”,对于处于亚健康的庞大人群来说,规避健康风险的手段则较为有限。而AI便是这一问题的破局者。鹰瞳科技的产品设备包括两个层面的检查,一是辅助诊断,二是健康风险评估。在后者,鹰瞳科技使用「AI视网膜影像分析」预测多种健康风险因素,实现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系统、神经系统及眼部相关的数十种健康风险指标的评估。
目前,人工智能在算力方面大多为国外巨头垄断,但中国在应用层面已经有很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其中,鹰瞳科技的视网膜数据库已经赶超行业内诸多企业。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在分级诊疗、精准医疗、辅助诊断、远程医疗等方面发展迅速。鹰瞳科技紧跟医疗AI发展大势,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辅助诊断软件在同类产品中首个获得国家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证,已在医疗机构展开使用。
目前,鹰瞳科技已经打造了眼底AI、近视防控AI、视觉训练AI三大诊疗产品线。鹰瞳科技将继续以人工智能为技术驱动,推动新质生产力、大数据规应用和智能个性化服务,并持续提高产品性价比,实现“让人工智能真正服务到千家万户”。
清赟医药创始人颜国伟以《AI赋能以医生为中心的全渠道营销》进行了主题分享。
清赟医药创始人颜国伟
颜国伟指出,个性化为临床医生赋能首先要能精准地触达医生。目前,临床医生的触达方式包括了私域、公域、线下等各种触达方式。清赟医药通过社交SCRM系统,把通过这些渠道与医生沟通的内容进行分析,标签化,完善医生的个人画像,熟悉其在学术、沟通、触达方式等方面的偏好,进而形成推荐算法,从而更好地为医生服务、赋能医生。在这之后,根据推荐算法的实践结果进行调参,进行优化算法。
目前,清赟医药主要将AI应用于医生需求理解、价值线索、特征标签分类、沟通技巧评估分类等方面,在数据清洗、语音转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覆盖了约80万个基层医生。同时,颜国伟强调,AI能力平台构建十分重要,相信不同的企业都会出现AI训练师的岗位,帮助企业在不同的细分职位上去构建AIGC能力。
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文贵以《生物制药创新链接数字化应用》为题进行内容分享。
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赵文贵
泰诺麦博已经掌握第四代单克隆抗体技术,而现有的单抗产品大多应用的是第二代和第三代单克隆抗体技术。由公司自主研发的TNM002注射液的新药上市许可申请(NDA)已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资格。TNM002注射液拟用于成人破伤风的紧急预防,是破伤风预防领域的全球首款天然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创新药。
不论从国际还是国内角度去对标,泰诺麦博均处于技术领先地位。赵文贵指出,围绕产品打造营销闭环,需要做好以下四点:第一,怎样去触达、触达什么样的客户、以什么样的方式、用什么样的有效内容;第二,如何建立可持续的联系;第三,反馈和分析;第四,收益和回报。
目前,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标杆企业,泰诺麦博受到了诸多主流媒体的关注,赵文贵将其归因于泰诺麦博的五个“新”:新技术、新靶点、新机制、新突破、源头创新。
宸汐健康执行副总裁李祺以《数字技术赋能“保险+健康”的创新实践》为题进行主题分享。
宸汐健康执行副总裁李祺
宸汐健康是国药控股旗下的健康管理和患者综合服务平台,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创新型“医+药+患+险”综合服务提供商。目前,公司惠民保业务覆盖近100座城市、服务超5000万保单、累计超70亿元保费,同时带病体保险已经在乳腺癌复发等专病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在健康管理方面,宸汐健康打造了一站式专案管理服务,自建“无忧管家”团队负责客户的防诊疗复全程服务。目前,新的保险国十条对于“健康保险+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提出了新要求,医疗+保险+数字技术也必将成为大势所趋。
宸汐健康顺应政策革新与技术迭代大势,联合推出7×24小时的“私人视频医生“,实现一键呼叫快速接通、居家差旅有急必应,使医疗资源打破了地域限制,惠及更多民众,同时也成为助力保险获客的好工具。
在甲状腺疾病方面,宸汐健康推行上门精细B超,设备在AI技术的赋能下可实现结节分类,为客户出具健康管理建议报告,并与保险产品端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在胃部疾病方面,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的阅片系统,开创了人工智能构建消化道专家级辅助诊断,通过无创、无痛、无麻醉、无副作用、无盲区漏检、精准舒适的优势,成为新兴的健康长寿治未病方式和保险客户健康风险减量手段,跟随移动检查车助力胃癌早筛、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
万木健康创始人、ceo程锦以《用AI点燃医学内容创作的价值》为题进行了主题分享。
万木健康创始人、ceo程锦
在过去的一两年里,国内至少有几十个医疗大模型进行了注册和发布。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陷入对于新技术追逐的焦虑中,进行快速的技术扩张和探索实践。万木健康也在促进技术与医疗行业的结合应用,但公司会经常反思,是否去认真思考了医生需要什么、患者能够接受什么、得到的最终结果又是什么?
万木健康的创业初心,是让知识变成治疗的利剑,帮助医生实现患者教育与科普。医生的成长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获取信息、主动学习、主动输出。经过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用数字化内容的输出进行大众科普。但其中,有六七成的医生想去做而没有去做,原因在于缺乏时间以及创作难度高,而AIGC可以在显著提升内容创作效率的同时降低内容生产成本。
程锦强调,各种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现阶段完全可以先降维到为不同专科、不同专病领域的专家更好地创作场景化内容而服务。如今的社会其实并不缺乏传播平台和渠道,而是缺乏真正优质、高价值的内容和创作者生态,AIGC可以帮助实现这一点。包括通过私域方式开展精准化、个性化的患者管理和随访成为可能。
未来,万木健康将坚定地站在中国医生身边,通过数字技术多快好省地帮助医生创作优质内容,探索打造医疗版“剪映”工具及生态,助力健康中国。
希格生科研发副总裁卓鉥以《类器官疾病模型整合AI赋能肿瘤创新靶向药研发》为题进行了主题分享。
希格生科研发副总裁卓鉥
希格生科关注如何利用新的类器官技术以及AI 技术,深入探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并确定靶点,进而针对该靶点研发针对此类疾病的药物。
长期以来,药物研究使用的多为传统的生物学模型,如果蝇、线虫、小鼠等,但这些模型与人体差异巨大,导致药物研发从低等模型转向临床人体试验的过程中面临许多阻碍,进而导致临床药物失败率高,40% – 50% 缺乏药效,30%由于毒性问题。
传统生物学模型难以兼顾经济高效与人体一致性。纵观近十几年药物研发历史,类器官技术可能是唯一能弥补这一缺陷的技术。希格生科希望利用类器官技术和 AI 技术,解决传统药物研发面临的有效性问题。
类器官行业的发展已经历十几年,其能够很好地模拟人体环境,具有较高的人体一致性。2022年,FDA批准了首个类器官药物进入临床。并且,FDA取消了对动物实验的限制,为类器官行业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类器官+AI技术,或将把我们传统在临床阶段遇到的药效安全性问题提前到临床前来解决。
希格生科目前有数条first-in-class的肿瘤小分子药物研发管线,其中全球首个针对弥漫性胃癌的FAK抑制剂靶向药已进入临床阶段,针对泛癌种的小分子药物处于PCC优化阶段,其它管线也向临床推进中,且已经申请了多项专利。

数字化打造“检+医+药+康+险”闭环服务生态

在医疗AI多癌早筛全周期健康管理工程启动仪式之后,论坛开展了“数字化打造’检+医+药+康+险’闭环服务生态”的圆桌论坛。
轻松集团业务中心总经理张思成、阿兰贝尔CEO于军、清赟医药创始人颜国伟、锐翌生物副总经理兼营销VP李红霞、希格生科研发副总裁卓鉥、圆桌主持人远毅资本董事总经理宋依然参与了本次讨论。
从左至右依次为:远毅资本董事总经理宋依然、轻松集团业务中心总经理张思成、阿兰贝尔CEO于军、清赟医药创始人颜国伟、锐翌生物副总经理兼营销VP李红霞、希格生科研发副总裁卓鉥
在圆桌讨论环节,各位嘉宾就“如何用数字化打造’检+医+药+康+险’闭环服务生态”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同时,各位嘉宾以互联网保险、健康管理与抗衰、智能营销、无创肿瘤检测、药物研发等角度出发,结合企业的业务实践分享数字化技术与医疗场景结合所迸发的巨大价值。
例如,在肿瘤早筛领域结合 AI 的应用,可避免人为操作漏检、提升准确性;AI 制药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前景广阔,如可加速药物研发、优化临床入组等。同时,企业在使用AI技术促进产品服务升级的过程中,也需注重数据安全,建立自有信息防线。
整体来看,医疗与AI等数字技术的结合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存在诸多挑战,企业同仁仍需脚踏实地做好数字化基础工作,共同探索发展之路。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