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偶然见到了曾经留给我印象极深的左向东老师,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回到了青春岁月的追梦时光。
故人重逢,忆往昔黄金岁月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属于七零后这代人的青春时代,也是大众文化的黄金年代。那时的华语乐坛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文化馆,作为梦想的摇篮,吸引着无数喜欢音乐怀揣梦想的年轻人。
1995年,张店区文化馆的业余艺术团向社会敞开大门招收团员,我有幸与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一同加入艺术团的声乐队。我们的指导老师中,有一位特别引人注目的年轻人——左向东老师。那年他刚刚25岁,清秀明朗,玉树临风,眼神清澈明亮,声音干净柔美,颇有几分当时偶像歌星谢晓东和蔡国庆的风采,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我们所有团员心中的偶像。
艺术团活动排练中,他是伴奏加声乐指导老师,灵动的十指在琴键上飞舞,指尖就流淌出美妙的乐曲;在演出的舞台上,他更是活跃,无论是独唱、二重唱,还是主持、电子琴伴奏,甚至是客串小品和舞蹈,他都能游刃有余,展现出一身的艺术才华。声乐队的成员们都比他年长,但我们都尊称他为“左老师”。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那批团员各自成家立业,忙于工作和家庭,渐渐减少了在文化馆的活动,在文化馆度过的追梦时光,永远镌刻在了我们青春的记忆里。多年以后,我还能清晰地记得那年冬天第一次去部队演出时的情景,能随口唱出左老师用电子琴伴奏教会我们的那首小合唱陕北民歌《灯碗碗开花在窗台》:“杨柳树开花呀把手摆,东村的哥哥他到俺村来,石榴花摘一朵头上戴,哥是那好小伙妹妹爱,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还有那首欢快的《铃儿响叮铛》:“冲破大风雪,我们坐在雪橇上,飞奔过田野,一路笑声朗……
这些年虽未与左老师晤面,却常通过媒体看到他在群众文化阵地上取得的可喜成绩,从新闻中看到他指挥合唱的修长背影。看到他带领合唱团,在省级、国家级比赛中不停地争金夺银,把淄博声音唱出了国门,内心亦深感与有荣焉。
1971年出生的他,现为张店区文化馆正高(三)级研究馆员,民建张店区委副主委、张店区委政协委员。还有中国合唱协会会员、山东省合唱协会理事、山东省音协合唱联盟理事、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员、淄博市音协副主席、淄博市音协合唱专业委员会会长、淄博市合唱协会副会长、淄博市音协钢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很多头衔。
再次见到左老师,距当年跟他学唱歌已隔了近三十年,他的风采未减当年。时光似乎对他格外偏爱,没有留下岁月雕刻的痕迹,他仍然是当年大家心中那个芝兰玉树般的青年才俊。
终于有机会坐下来,听左老师讲他自己的成长故事。从一个热爱唱歌的少年到一个声乐、器乐、作曲、指挥全能型人才,从一个深入基层的群众艺术工作者到指挥合唱团走上国际舞台……我不仅看到了他个人努力成长的足迹,也从中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进步。
少年成名,开启音乐追梦之路
左向东的音乐天赋,从三岁起就显露无遗。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厂矿家庭,父母都是山东铝厂的职工。在他幼年时,厂里经常召开大型露天集会,播放红色歌曲。他从小就跟着父母去广场上开会,三岁那年,大人们惊讶地发现,他已经能唱出会场上播放的所有歌曲,而且唱得有板有眼。从此,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百灵”,从幼儿园到初中,他一直活跃在各种文艺汇演的舞台上。
作为一个国营大厂,山铝每年每逢节假日都要组织全厂性的文艺汇演,他总是作为学校和厂区的代表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演出。总厂每年新年晚会的舞台上,也少不了他的独唱节目。雏凤清声,风鹏正举,因为在歌唱方面的才华,他从小就名声在外,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爱唱歌的孩子心里总是充满了阳光。收音机里每周一歌是他的老师,一首歌他听上两三遍就会唱。上学、放学的路上,他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边走边唱,全部身心都沉浸在音乐带来的快乐里。但是没想到,有一天,邻居的大娘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你别整天的瞎唱,得唱出个名堂来才行!”这句无心之言,深深地刺激了他的心,让年少的他陷入了思考。他意识到,自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登上更大的舞台,用实力来证明自己 “也行”。从此,他更加刻苦地学唱歌,积极参加各种音乐比赛和演出,在舞台上,用歌声讲述自己的故事,传递自己的情感,为更多人带去美的享受。
进入高中后,左向东的音乐才华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现。1988年,左向东在山铝一中组织的校园歌手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同年,他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歌手大奖赛淄博赛区的选拔,以一曲《爱的奉献》得到了在场所有评委的好评。正是通过在比赛中的突出表现,校长发现了他在音乐上的天赋与潜力,于是特地安排了学校的两位音乐老师在课余时间对他进行专业辅导。王福禄老师负责教授他声乐技巧,马恩义老师则教他学习手风琴演奏。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他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熟练掌握了手风琴的演奏技巧,并听从老师的指导,根据自己的特长对未来的学业进行了规划。
高考前,他在老师的推荐下参加了市群文艺术馆的考前艺术培训,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在艺考的选拔中崭露头角,成功考入淄博师专音乐系,开启了他音乐梦想的新篇章。
回顾那段青葱岁月,他无比感谢山铝那片孕育梦想的沃土,更感谢那些在他成长道路上给予无私帮助与支持的师长。是他们,让一个厂矿子弟走上了追求艺术的道路,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在左向东大学毕业后的很多年里,他一直是淄博师专音乐专业那些师弟师妹们心中只闻其名不识其人的传说,专业老师经常拿他做榜样激励后来的学生。
进入大学后的他光芒依然耀眼。每一次学校的演出,他都会作为独唱演员站在舞台上的聚光灯下,赢得全校师生的瞩目与掌声。在大学期间,他心无旁骛地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学习音乐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如醉如痴的吮吸着艺术带给他的滋养,在艺术的海洋里向着心中的目标驰骋翱翔。
上大学之前他从没有接触过钢琴。进入大学的第一天,他看到有位同学用钢琴弹奏了一曲《致爱丽丝》,他的心立即被那清亮悦耳的音色和优美动听的旋律所征服,在请同学稍加指点后,不多时就模仿着将这首曲子完整弹奏了出来。当时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钢琴!接下来,他一发而不可收,全身心投入到钢琴基础的学习中。
大家都知道学钢琴“三分学,七分练”,想学好钢琴必须得多多练习。可是学校的教学钢琴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练琴的时间都是分配好的。左向东不满足于每天一个小时的练琴时间,就想尽办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去“抢”琴点。每当自己的练琴时间结束后,他就依依不舍地在各个琴房外徘徊观察,一发现别的琴房练琴的同学去上卫生间或有别的事离开,他立即争分夺秒地溜进去多练一会儿,直到同学回来把他赶走。也有的同学看到他这么如饥似渴地练琴,就索性把自己的琴点让给他一点。这种痴迷与专注,被同学们经常拿来“打趣”,成为眼中的“异类”,但他毫不在意。
不久,他发现周末休息的时间琴房空闲,便悄悄求了老师要到了琴房钥匙。别的同学回家休息、逛街游玩的时候,他就一个人在琴房练琴,一练就是四五个小时。练完以后走出琴房看周围的一切都是黑白色,晕晕乎乎的。有一次周末,母亲见他一直没有回家,便做了些食物让姐夫送到学校。当姐夫找到他时,才发现他因练琴太过疲劳,竟趴在琴盖上睡着了。还有一次,他练琴的过程中,发现白色的琴键居然变成了红色,当时还以为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再仔细一看,原来冬天的琴房里没有暖气,天太冷他的手指被冻得裂开出血了,而他因为练得太过投入,居然没有感觉到丝毫疼痛。
那段时间,痴迷于学琴的他就像一块吸水的海绵一样如饥似渴。他并不满足于跟随自己的专业老师学习,还偷偷观察并学习其他老师弹奏的艺术风格,博采众长加以运用。以至于教他钢琴的唐艺老师听了他的弹奏之后,误以为他私下里还拜了其他老师去学习。知道真相后,老师对他那份对知识的渴望与吸收能力也赞赏不已。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学期之后,他已经从刚入学时的钢琴小白一跃成为那一级新生中能够给同学们歌唱即兴伴奏的佼佼者,进步之快,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为减轻父母供自己上学的负担,上大二时他便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周末时间教学生弹钢琴,晚上的时间就去舞厅担任乐手、歌者。九十年代初,交谊舞特别盛行,也是老百姓最为喜欢的一种文化娱乐方式。淄博这个城市里曾遍布着大大小小的舞厅,这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也让他有机会偷师学艺。在舞厅里,凭借着过人的音乐天赋和感知记忆,仅仅通过几次的观察摸索,就快速掌握了电子琴的复杂操作技巧,并调出最佳音效,成为一名出色的键盘手。
1991年,大学毕业的左向东以艺术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了张店区文化馆,从事群文艺术工作。在文化馆里,他将自己全部的才华与热情倾注到工作中,在艺术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80年代末90年代初,流行音乐在我国内陆悄然兴起,通俗歌曲的演唱形式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好的歌手并不多见。从1992年至1995年间,他凭借细腻优美、深情动人、感染力强的演唱,连续在多个重量级歌手大赛中脱颖而出:全市“扬子杯”卡拉OK歌手大奖赛第一名、“巨星杯”歌舞大赛声乐组大奖、淄博电视台“海峰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通俗唱第一名、山东电视台、第五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荧屏奖”,“玉泉森信杯”95中华赛歌会山东赛区优秀歌手奖……充分展示和证明了他在通俗歌曲演唱方面的实力。
同时,他还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主持,表演,舞蹈,哪里需要他就哪里上,一专多能。有时在文化下乡的一台晚会中他能够参与六七个节目,每一次亮相都让人眼前一亮。在文化馆这个平台上,他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与磨炼,这也为他日后的艺术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1995年开始,他的创作才华便开始逐渐显现。创作的歌曲《飞吧、风筝》《叫声娘啊、儿的亲娘》等在各类活动中获奖,展现了在歌曲创作上的才华。同时,他还从传统民歌中汲取灵感,进行现代化的改编和创作。根据山东民歌改编创作的合唱作品《包楞调》,根据《沂蒙山小调》改编的合唱作品《再唱沂蒙好风光》在全国、省、市各大类合唱比赛中屡获金奖。
随着时间的推移,左向东的创作之路越走越宽。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和谐中国甜美的家》《神州江河》等也相继在全国性赛事中获奖,并多次获得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奖。近年来,左向东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和高产的作品输出,他创作的歌曲《母爱》《梦想在前方》《出征》等作品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底蕴,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通过多年的群众文化工作实践,他越来越发现,合唱这种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大众最为青睐的音乐艺术形式,有着一种能够凝聚人心、传递情感的独特艺术魅力和力量。于是,他一头扎进对合唱艺术的钻研中。作为合唱指挥,他转身背对观众,以更加精彩的方式诠释和传递着音乐的魅力。
2000年,左向东创立了淄博市第一支具备专业水准的业余中老年合唱团—— “淄博骄阳中老年合唱艺术团”。在此之前,市内的群众合唱比赛中演唱作品大多为单声部的大齐唱,而艺术合唱是多声部的,要求各声部之间密切配合,才能诠释出旋律的和谐之美。合唱团从成立开始,从人员的选拔到排练,都是按照专业合唱团要求进行,从二声部到多声部,逐步构建起艺术合唱的基础。为提升合唱指挥水平,他自费赴京向著名合唱指挥家娅伦·格日勒等名师求教,数年如一日坚持去北京上课深造。通过数年的刻苦学习与实践,他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指挥风格。2011年,左向东又成功组建了淄博市第一支中老年女子合唱团。
多年来,左老师指挥合唱团演唱了近百首中外优秀经典合唱作品和创作歌曲。骄阳合唱团多次代表省市出征,在全国、省、市各级合唱比赛中屡获殊荣,同时在国内外文化交流、艺术节合唱比赛中和辅导指挥的高校合唱团在全省合唱大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带领淄博骄阳合唱团从2002年开始先后六次参加国家文化部主办的 “永远的辉煌”全国中老年合唱节,荣获三金三银,实现了淄博市群众合唱艺术史上零的突破;率队骄阳女子合唱团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2013合唱颂中华”活动,荣获金奖、最佳指挥奖、最佳编导奖,登上合唱的荣耀之巅。
在和骄阳合唱团团员的交谈中,我总结出了左老师教学的几个特点:他注重情感与审美教育,不仅关注团员的音乐技能提升,更重视他们情感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他总是在不断创新,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他善于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团员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的声音条件给出不同的方法;在合唱团的训练指导中,他注重细节,从音准、节奏到发声技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展现出了对合唱艺术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女子合唱团团长李翠波是从淄博骄阳中老年合唱团成立就开始加入的成员,在合唱团初创的两年里,他们并没有任何参加演出活动,而是坚持每周进行两到三次的高强度专业训练。面对一群来自社会各界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业余老年人,左老师总是不厌其烦,从口型到发声,从音准到节奏,一句句一遍遍地耐心示范教唱。那时的他年仅二十九岁,在平均年龄五十六岁的团员们眼中还是个孩子,但他凭借卓越的专业素养与敬业精神,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与钦佩。团员们都觉得,有这样一位好老师引领,合唱团定能取得佳绩。
二十多年的时光里,合唱团历经人员更迭,而李翠波始终坚守如初。她随团到各地参加比赛演出,国内像北京、承德、重庆,远的到了韩国、维也纳。她亲眼见证了左老师在教学与探索中不断成长,也见证了合唱团在舞台上摘金夺银的辉煌时刻,台下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同时,她也深知左老师在提升合唱艺术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与不易。为了推动合唱艺术的发展,他可以说是倾注了全部心血,甚至到了绞尽脑汁的地步。他们的表演赢得了外国观众的高度评价,但荣誉背后的艰辛却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有时行程定好了,却因为有些人员因为费用等各种原因去不成,让合唱团面临巨大挑战。
李翠波最难忘的是2014年在“永远的辉煌”———第十六届中国老年合唱节中,骄阳合唱团凭借《丢手绢》这一曲目荣获“齐风杯”一等奖,颁奖晚会上她们的演唱赢得现场雷鸣般的掌声,把整场晚会推向高潮。她更记得这首曲目在台湾中山乐堂的演出时更是盛况空前,走廊上都挤满了观众,有的观众就是为了看这个《丢手绢》而来。她们这种集舞台表演与声乐艺术融合的方式,吸引了很多国内一线指挥的注意,也得到了若干好评。
李翠波对我说,左老师不仅是淄博市群众合唱艺术的带头人,开创了淄博群众合唱艺术的新纪元,他针对中老年合唱的教学方法在业内也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正因为合唱团有左老师这样的好好指挥好老师,她才在合唱团里坚持唱了二十多年。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她在本职工作中曾取得很多耀眼的成就,但是作为合唱团一员在舞台上获得的那些荣耀,却让她感觉自己的人生因此而丰富饱满。
春风化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我和骄阳女子合唱团的几位大姐聊起了左老师,她们眼中的左老师有几个共同点:“这孩子很正直,对艺术的追求非常执着,他不止教会了我们唱歌,而且提升了我们的艺术修养,还提高了我们的审美能力和精神世界”。
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退休的王淑兰大姐遇到了左向东,在此之前,她并没有唱歌的爱好。但是大体听了她的声音之后,左老师动员她参加骄阳中老年合唱团,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了,没想到这一唱就是近二十年。
王淑兰住在临淄。这么多年,长年累月到张店来排练,交通不便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来时,要换乘两个小时的公交车,晚上排练晚了,还要打车回家,这样的付出,别人可能不理解,但是她觉得很值。
从一个没有学习过唱歌的人,到后来被人以为是专业歌唱演员,在旅居青岛期间参加歌唱比赛还获得了个人独唱一等奖,王淑兰说自己这些年的收获远不止于艺术修养的提升,同时还有个人形象气质脱胎换骨的变化,以至于以前的同事见了她都惊呼,说她简直和以前上班时判若两人——身材好了、气质好了,穿着打扮时尚了,比同龄人看上去年轻了很多,这一切都是因为左老师的精心指导。
王淑兰眼中的左向东,就是一个“拼命三郎”。做什么事都那么认真——“要么不干,要么干好”。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为了这份完美,他对自己对团员的要求都近乎苛刻。他对于指挥的每一个曲目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艺术处理,也希望大家将每一个音符、每一份情感精准无误地传导给观众。每次参加比赛前,为了最佳效果的呈现,他吃不好睡不好,坚持每周两三次高强度密集的排练,特别是夏天,排练全程汗流浃背,一天下来,那种苦和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王淑兰说,“这孩子”(左向东)很正直,很严谨。无论是什么身份,他都能用艺术的角度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团员,他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钻研合唱艺术上,带领大家不断攀登艺术高峰,收获了很多奖项,这也是大家愿意一直跟他学声乐合唱的原因。
樊玉珍大姐是从别的区县搬到张店后,经朋友介绍于2012年进入骄阳女子合唱团的。第一次参加训练就被震撼了,因为她听到团员们唱得都太专业了,左老师对团员的要求太严格了,根本不像她以为的业余合唱团体。后来克服了畏难心理,坚持学习,她也慢慢地进入了佳境。她说,左老师为大家排练的那些艺术歌曲,特别优美,每次在他的带领下,沉浸在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里,真是一种难得的艺术滋养和精神享受。
樊大姐眼里的左老师非常有个性,对合唱团及每一位团员要求严格,一丝不苟!这充分体现了左老师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对合唱的执着之心,对职业的不忘初心!用他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能亵渎合唱艺术。”他反复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合唱艺术观,不能张嘴就来。要想演唱合唱首先要敬畏尊重合唱、用心了解合唱、认真学习合唱。然后用严谨的态度去演唱合唱,最后才能获得和谐优美的和声,欣赏体验到合唱艺术所带来的神奇魅力!所以,他排练时格外严厉,但这也是他的可贵之处。
现在再听当年获得金奖的《丢手绢》那个节目,樊玉珍和很多人一样,仍然能回忆起当时那种感动到要掉泪的感觉。一群五六十岁的人,在台上用年轻纯美的声音唱出了童年唱过的歌谣,不仅感动了台下的观众,也感动了自己。当然,让她最难忘的,莫过于走出国门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演出的感觉,心里涌起的是满满的幸福和自豪。
王娟大姐虽然加入合唱团的时间不长,没有赶上多少参赛的机会,但是她对左老师的评价和那些老团员也差不多:“左老师很善于调节气氛,他每次给我们上课都是一种享受。课堂上从来不讲一些高深的理论,他总是针对不同的人,深入浅出地用我们能听懂的、接地气的方式去教。他那个人啊,太追求完美了,一点瑕疵也不能容忍,哪个声部的哪个人哪个音唱不准都逃不过他那灵敏的耳朵。虽然他排练时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不过,我们的声音经过他的指导之后,无论走到哪里张嘴一唱,人家都说非常专业。左老师为了提升团员的综合素质,平时也很注重培养和提高我们的审美和艺术修养,告诉我们要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自信满满的出门,这样站在舞台上的你才是最好的自己!在他的影响下,我们的形象气质都提升了,整个人都变美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如果有一段时间左老师因为忙别的工作没给我们上课,就感觉心里少了些什么似的……”
作为一名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者,左向东始终牢记责任和使命,不断在群众文化艺术领域的深耕。在群众文化的广阔舞台上,无论从晚会的精心策划还是到现场的卓越导演,他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各个角色之间,以卓越的艺术才能和不懈的探索精神,不断拓宽着艺术的边界。他经常参加各类公益活动、文化下乡及社区演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通过用他那既接地气又充满趣味的教学方式,将音乐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渴望艺术滋养的心田。他策划并举办了多届“夕阳放歌”业余中老年声乐个人教学演唱音乐会和合唱专场音乐会,更极大地推动了中老年声乐艺术的发展,让音乐之美跨越年龄界限,感动和温暖了无数人。
在他带领的骄阳合唱团于全国屡获佳绩的影响带动下,从2000年至今,淄博市的群众合唱艺术氛围日益浓厚,众多业余合唱队伍及音乐沙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张店区就成立了近百支群众业余合唱团。为帮助广大群众对真正的合唱艺术有更高层次的认识和了解,懂得并掌握正确地演唱合唱作品,整体提升全市群众合唱演唱水平,他经常带领合唱团深入社会各界帮助共同开展、组织、参加各类合唱比赛活动。
对于各个社区的合唱团辅导,他也是以极高的专业标准,严格训练每一个细节,从发音到和声,无不力求完美。而他生动、风趣的风格,独特的指挥魅力及精湛的艺术造诣,也赢得了各个社区合唱团的喜爱和敬重,让更多参与合唱的中老年人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与享受。
happy合唱团是活跃在张店区群众合唱舞台上的一支优秀队伍,主要成员以来自社会各界退休人士为主。团长兼指挥杨薇薇退休前是一位音乐老师。她说,“左老师的业务水平在淄博的音乐圈内那可以说有口皆碑,他是目前区县级文化馆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正高(三级)研究馆员职称,淄博加入中国合唱协会会员的第一人,是淄博市群众合唱艺术的领路人,功不可没,大家对他都很认可。没有左老师的指导,happy合唱团就没有今天的水平,他对音乐的处理和情感的把握,对我们的提升帮助很大。大家都能感受到,他对于合唱艺术的执着,是发自内心的挚爱。左老师不仅专业,而且非常敬业,大家都说,他排起合唱来的那种专注和忘我的状态,让人非常敬佩。”
祥瑞园合唱团的团长许跃新说:“自从左老师来指导几次后,我们的合唱团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经过他一调整,每个人的发声都不一样了,各个声部的声音都变得得格外统一、干净、好听了,越唱越愿意唱。他来上过几次课后,我们参加去年的’幸福张店合唱节’就拿到了一等奖。虽然左老师的名气很大,但是平易近人,从来不摆架子。到各个社区指导都是公益活动,没有任何报酬,但是他总是那么认真。夏天来上课时,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大家伙看着都很感动。他总说:’艺术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张店区和平街道通济社区合唱团的团长罗广文,退休前也是一位教师,他说:“张店区文化馆创办的’幸福张店合唱节’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三届,左老师对群众合唱事业普及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还定期培训合唱指挥,到社区为合唱团进行指导,又细致又有耐心。而且他特别认真,不厌其烦一句一句地教,有的学员都说唱累了,他也不嫌累,我们都非常佩服他。”
不忘初心,艺术之路永无止境
接踵而来的赞誉和荣誉面前,左老师始终牢记着“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准则。他说,艺无止境。在艺术这条路上,成绩只属于过去,在艺术的百花园里,百家争鸣,没有对错,只有更好。只有敢于打破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走得更高,更远,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他说:“感恩国家的好政策,感恩文化馆这个平台,感恩多年来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与鞭策,感恩骄阳合唱团团员们的不离不弃、一路陪伴,感恩社会和群众的认可与鼓励。作为一名群文艺术工作者,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尽了应该尽的责。”从他激动闪烁的目光和坦诚深情的话语中,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平凡的群文艺术工作者的艺术情怀与使命担当!
他就是左向东,我们心里永远年轻的 “左老师”,一个艺术百花园里的耕耘者。作为歌者,他唱出了跨越时代的动人旋律;作为演奏者,他弹出了青春活力的乐章;作为创作者,他写出了蕴含丰富情感与文化底蕴的作品;作为合唱指挥,他带领团员一起登上国际舞台,成为淄博群众合唱艺术领军人物;作为群文艺术工作者,他把音乐的种子撒满了城市角落,开花结果,推动了合唱艺术的普及与发展……他的人生历程,就是一首深情隽永山河辽阔的长歌。
他说,“我愿用生命、智慧和双手,采撷跳动的音符,来编织和装扮生命的乐章,为更多的人带去美好、温暖和希望,使艺术人生多姿多彩、灿烂辉煌!”
作者简介:张春玲,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淄博市作家协会理事,淄博高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淄博市散文学会理事,淄博市戏剧家协会会员,淄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报刊网络,出版有散文集《散板的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