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里“和顺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但我搜百度,中国最大乡村图书馆只搜到和顺图书馆,不知道它和哪些并列成为之一,也许是说话谦逊预留余地?

图片

和顺图书馆于1928年由华侨集资兴办,到现在接近百年历史。它位于进入和顺古镇后最醒目位置,为中国传统的楼房建筑,前置花园,美观素雅,图书馆中藏书万余册,其中尤以许多古籍最为珍贵。

图片

大门的“和顺图书馆”是建立博物馆时,本乡举人张砺所书,“文化泉源”是建馆60周年时,旅缅华侨会所赠。
图片
“民智泉源”​是建馆10年时,熊庆来所书。

熊庆来(1893年9月11日—1969年2月3日),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中国函数论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云南大学校长,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函数论研究室主任。
图片
二门的“和顺图书馆”​是胡适所书。“文化之津”是当时中法大学校长李石曾题写。
图片
前楼(借书楼)建于1938年,建筑风格比较“中西合璧”,现在看来依然雅致。楼门上的“和顺图书馆”​是廖承志所书。

图片

图片

图片
后楼(“藏珍楼”)建于1998年,普通的混凝土砖混结构。
图片
藏珍楼旁边,有馆史介绍。

图片

和顺图书馆的源起可追溯至1905年的一次乡贤议事。同盟会员和倾向革命者聚集成立了“咸新社”,并开始举办面向公众的资料室。如今“咸新社”三个字还在图书馆内(我看到了,没拍)。
1924年,崇新会的前身“青年会”在家乡成立时,即由寸仲猷、李清园发起,得到全体会员的赞同,成立“和顺书报社”。

1928年和顺图书馆成立,并搬到现在的馆址。

1942年至1944年腾冲沦陷期间,和顺图书馆因乡人及时疏散图书,没有受到较大损失。在1944年7月攻城阶段,和顺图书馆成了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司令部,总司令霍揆彰在此指挥攻城战斗。

在和顺图书馆旁边院子,也就是文昌宫的后身,有一座小楼,写的是“和顺乡编辑室”。
图片

1934年,在局势日益紧张之时,图书馆利用华侨捐赠的收音机,创办了《和顺图书馆无线电三日刊》,并分发至几公里之外的腾冲县城和临近地区。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因为经费短缺,他们经由旅缅华侨的帮助,在缅甸发行奖券(彩票),募集资金后又顺应民意,将《三日刊》改为日刊,在滇西南产生巨大影响。

看介绍,现在的和顺有《和顺乡》杂志,仍定期出版。

然后看看文昌宫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主殿没开门,偏殿放了很多和顺的农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短波电台、发报机、打字机,应该是从前图书馆办报、接收讯息用的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看到这个打字机,莫名想起毛姆《月亮与六便士》,斯特里克兰德太太在丈夫弃家出走后,靠打字机支撑起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后来扩展成了两个打字室。

我想,打字机以及所有的现代科技、设备给了女性谋生的出路,鲁迅问“娜拉出走以后会怎样”,其实娜拉也有渠道、有闺蜜能走上自食其力的独立之路的,她不必妥协,不用委曲求全。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