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东北旅游归来,好几个朋友见于我前几年外出回来总会写点东西,先后劝我写篇游记之类,我当时都立即摇头,不想动笔。原因在于一是当时诸多公事私事夹杂一起,难有心力;二是心懒手懒,怕思考,怕动手。然国庆假日过后某一天,清早起来忽觉得有写写划划之意。于是写写停停,前后用了七八天时间,写好又放了一段时间,今天终于完成。敬请各位朋友阅后指正。篇幅冗长,愿耐心翻阅。
经过半个多月的筹划,我们一行四人的东北之旅于7月19日开始了。
历时14天的东北之行中,顺道游览了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和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我们先后来到承德、沈阳、长春、哈尔滨、呼伦贝尔、丹东、大连、葫芦岛市兴城等地,尽览白山黑水上的大美风景,饱尝粗犷豪放的美味佳肴,同时更了解了千百年来这方热土上,东北各族人民反抗外来入侵、反抗压迫剥削、争取民族解放等等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旅途所见,犹如徐徐展开的一幅幅呈现东北千年沧桑的历史画卷。
(一)
我们是7月30日到兴城的。兴城,原名宁远州,隶属辽宁葫芦岛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是一座具有22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而城中之城便是明代著名的宁远古城。
行走在宁远古城中,古城墙斑驳的青砖,城门口锈迹斑斑的红夷大炮,青石铺就的街道,城楼上猎猎的战旗,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狼烟四起、刀光剑影、炮声隆隆、马蹄声碎的300多年前大明与后金的古城血战中!一座残阳如血下的沧桑之城,一段苍凉岁月,一场英雄悲歌!
最早知道这个地方是翻阅抗清名将袁崇焕相关书籍时。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明朝末年蓟辽督师。1619年(万历四十七年)35岁时中进士,初为福建邵武知县。
袁崇焕从小关心战事,最关注的是当时明朝上下都不太重视的辽东边防。当时努尔哈赤率领的后金军已开始崛起,八旗劲旅数次攻击袭扰,逐渐成为明王朝北方边境的心腹大患。
袁崇焕熟读兵书,精于布阵之道,立志未来能为国家尽忠效力。在做了邵武知县之后,他常在日常政务之余,找来辽东边镇回来的退伍兵了解边境的具体情况。尽管他38岁之前从未到过辽东,但他却对边地的地势、战事、人事了如指掌。这些经历为他日后在辽东的作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622年(明天启二年),袁崇焕进京朝见明熹宗皇帝朱由校,向朝廷提出了许多靖边之策,受到明熹宗的赏识,于是破格提升他为兵部侍郎,负责掌管策应辽东的防务。为了进一步了解辽东边境的实际情况,袁崇焕曾冒着被后金军队俘虏的危险,单枪匹马在山海关外考察了十几天。经过考察,袁崇焕更加加深了对辽东防务的了解。后来,辽东边事告急,袁崇焕自告奋勇要前往辽东前线。他被任命为兵部佥事,专门负责关外的军事活动,从此,袁崇焕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袁崇焕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辽东经略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身负重任的袁崇焕来到山海关以后,马上到各个城口实地考察,查找防务漏洞,重新布置防务。他深知,要守住山海关,就必须固守关外的宁远新城。上任后,他随即集中全部人力物力,修筑宁远城。并将母亲、妻儿等全部接来安顿于城中,誓与宁远城共存亡。从此,这座古城与明末传奇名将袁崇焕永远联系在一起。在他的精心修筑下,宁远成为山海关外的最坚固的一座军事重镇。
宁远城,当时称宁远卫城,始建于1430年(明宣德年间)。兴城古城是一座正方形卫城,这种形制在我国是不多见的。城墙周长3274米,高8.88米,底宽6.5米,顶5米。墙顶外沿筑垛口,内修女儿墙。古城城墙四面正中各设一座样式相同的城门,东日春和门,南为延辉门、西名永宁门、北称威远门。各门上修筑高耸的箭楼,各门内侧沿城墙修有蹬道。城墙外表用大块青砖砌成,里边用巨石砌成。
四座城门雄踞四方,雄伟壮观,给人以固若金汤的安全感。城门上都筑有两层高的门楼,门外有半圆形会城,城的四角设有方形炮台,用以架设红夷大炮。
1626年(天启六年)正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亲率八旗劲旅13万人进攻宁远。号称三十万人,兵临城下令袁崇焕投降。袁崇焕率领守军据城死战,士兵个个奋勇上前,百姓也纷纷走上城头帮忙,明军使用红夷大炮猛轰八旗军,使得善于骑射、长于野战的八旗劲旅被阻于城垣之外,攻城不得。数轮攻击后,后金兵将伤亡十分惨重,连八旗统帅努尔哈赤也被红衣大炮击伤,后金军队猛攻12天,一无所获,被迫撤退,史称“宁远大捷”。这是明军首次击败后金,军心复振,朝野欢呼。
说到在宁远大捷中发挥重大作用的红夷大炮,还有一段故事。红夷指红头发的外国人,这里具体指西班牙、葡萄牙人。由于大航海时代首先是由这两个南欧国家开始的,我国明朝中后期开始接触的欧洲人主要是他们,也就给其起了这个不太看得起的外号。由于大航海时代远洋航行基本就是武装航行,所以远洋航船上普遍安置了当时欧洲比较先进的近代火炮,这种炮相对于当时中国产的古代火炮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所以被明朝政府所重视并引进。大约162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独角兽”号战舰,突遇台风,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沉没。在1625年,有当地渔民捕鱼时,捞到了炮弹。时任广州府推官的邓士亮正在阳江巡视海防,获知消息后,立即组织打捞船、装备绞车和滑轮,雇佣精通水性的民夫,在附近海域打捞出18磅舰炮36门,其中的22门运到北京。其中有11门炮又从北京运到宁远,正是这些大炮助力,击退了后金的围攻。
实际上,明朝装备的大部分红夷大炮是明朝从葡萄牙人在澳门办的卜加劳铸炮厂购买的。后来明朝皮岛总兵毛文龙的部下孔有德、尚之信等人投降皇太极,之所以受到重用并封王,根本原因在于满清之前没有这种等级的火炮技术,所以攻城非常艰难。孔有德等人把红夷大炮技术带到满清,此后八旗官兵攻击明朝城池才势如破竹。
藉着宁远大捷后明军士气回升、开始敢于与后金军骑兵作战的机会,袁崇焕开始并苦练出了一支数量不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这支部队后来被人们称作“关宁铁骑”,这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后来能够正面交锋八旗军。
骑兵最重要的就是速度,关宁铁骑的战马不是从宁远城附近挑选的,而是专门的蒙古马。蒙古马虽然个头矮小,但是耐力好,体质健壮,行动快速,冲力大,而且不挑食,蒙古马具有很强的忍耐力,可以经受长时间的行军,如此优秀的马匹配合三眼火铳,让关宁铁骑鲜有对手。
袁崇焕在宁远大捷后,还着力构筑关宁锦防线。关宁锦防线分南北两段,各长约100公里。南段为自山海关到宁远的关宁防线;北段为自宁远经连山、塔山、松山、锦州,抵大凌河的宁锦防线。宁远作为关宁锦防线的中心,是整条防线的支撑点。后明军凭借关宁锦防线取得了宁锦大捷。
在抗击清军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袁崇焕被迫辞官回乡。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1629年(崇祯二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又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最终袁崇焕被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一位明代杰出的军事家和著名的爱国英雄,竟如此下场!又一曲英雄悲歌!无论怎么说,袁崇焕之死,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遗憾。
袁崇焕在北京被崇祯凌迟处死后,一位姓佘的谋士冒着生命危险,将挂于旗杆示众的广东同乡袁崇焕头颅取下,葬于当年广渠门外的一处荒郊野地。秘葬袁崇焕后,佘谋士自此隐姓埋名,临终前留下遗嘱:佘家人不准回广东老家,不准当官经商,要世世代代为袁督师守墓!这一守,就守了近400年。现在在兴城“蓟辽督师府”的袁崇焕纪念堂,存有两份没有标注的国外报纸,报道内容讲述了一位今年已八十高龄、名叫佘幼芝的北京女士与佘氏家族的悲情故事。佘幼芝及她的家族世代信守的“忠义”二字,对许多迷茫的现代人而言,不啻警世之告!
宁远古城作为山海关外明朝的重要卫城,见证了明亡清兴二十年的烽火硝烟和历史变迁,又历经300多年的风雨侵蚀,而今如一位迟暮的老人,默默注视着人来车往,风云变幻!
(二)
7月30日,我们赶到丹东时,正值鸭绿江暴涨。我们只好近身前几年我国新建的鸭绿江大桥,远望鸭绿江断桥及江那边的模模糊糊的朝鲜新义州。
丹东鸭绿江大桥位于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大桥其实有两座,相隔不足百米。1909年,日本侵略者为侵略中国掠夺资源,强行在鸭绿江上修建了这座大桥,成为鸭绿江上的第一座铁路桥;后来在伪满时期,1937年4月动工,日本侵略者又修建了第二座铁路大桥(今天的中朝友谊桥),1943年5月竣工后,遂将第一座桥改为公路桥。抗美援朝期间,两座鸭绿江大桥成为中国支援朝鲜前线的交通大动脉。为切断中方供给线,1950年11月8日至14日,美军多次派出数百架B-29型轰炸机对鸭绿江大桥狂轰滥炸,第一座大桥被拦腰炸断,中方所剩四孔残桥保留至今,被称为“鸭绿江断桥”。
如今桥身漆为浅蓝色,意为不忘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祈盼和维护世界和平。桥头上方曲弦式钢梁正中悬挂的紫铜巨匾上的“鸭绿江断桥”五个金色大字,为志愿军老战士、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题写。
回想起70年多前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先后有24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从这里跨过鸭绿江,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然而,他们中197000多名英雄儿女,却再也没能沿着这座桥回来!那天,我们同行的一位朋友在鸭绿江边,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拍起视频,惹得周围不少市民和游客连连点赞!这时,在我模糊的双眼中,仿佛又见到了一队队最可爱的人高唱战歌,浩浩荡荡奔向前方的美丽背影。
现在,断桥上的成千上万处弹痕,至今遗留宛然,成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见证。来到鸭绿江畔,远望断桥,我思绪万千,感慨良多。这座断桥,仿佛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象征!屹立于波涛汹涌江上,任凭风吹雨打,倔强不倒,直插天际。岁月的痕迹,历史的厚重,坚强的意志,勇敢的牺牲,都使每一位朝拜者心灵受到震撼,从中催生出澎湃的力量!
我想,旅游的意义,不只在游山玩水,更在于为心灵增添诗意,更在于对历史文化的追寻与探索,从而让我们汲取力量,继续一路向前。
戚光荣,男,出生于1966年3月,大荔县范家镇人。大学中文系毕业,初期先在本县高中、技校任教,后调入县广电局(广播电视台)先后任记者、总编室主任、新闻部主任、副局长等职。先后参与编写省技工教育语文教材、中学作文辅导等,有4部新闻作品在省市获奖,多篇文章见诸省市报刊。
总编:夏春晓
副主编:田小勇
顾问: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