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吗?在戈壁小城玉门镇老街十字路口座南向北,有一大间临街门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门店的招牌很是响亮,每到饭点都飘出了饭菜的香味,充满了紧张和热闹的气氛,连着厨房的的前厅,摆放着十几张桌子,餐厅中央有一个开票的柜台,顾客们有的在柜台前交钱交粮票开票,有的坐在餐桌边饥肠辘辘地等待,厨房里几位头顶白色帽子的大厨,此刻正忙得不可开交,锅铲在铁锅中碰撞发出响亮的声音,灶上的火苗窜起老高,一阵阵的油烟气扑面而来……随着跑堂师傅忙碌的身影和叫喊声,一道道热腾腾的菜肴上桌,顾客们吃得津津有味,这就玉门镇的国营食堂。
记得我小的时候,正值七十年代,那时坐落在玉门镇中心地带的的国营食堂,是玉门市供销社开办的全镇唯一的公办食堂,担负着为流动人员、人民群众提供饮食服务的重任,占据了餐饮市场的主导地位。走进那时的国营食堂,弥漫在空气中的是炒菜和酒香的混合味道,还夹杂着厨房里锅铲碰撞的声音,令人流连忘返。食堂成为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充满着浓厚的烟火气息,成了让人们向往的地方。食堂虽然规模不大,但环境整洁,主食菜品丰富,主食有各种面食、米饭、馒头,油饼,玉米饼、烧饼、饺子,包子、馄饨等。菜品有各种小炒,还有红烧肉、糖醋排骨、鱼香肉丝,回锅肉,烧鸡块,红烧鱼等美味的家常菜,食堂会根据时令调整菜单,确保食客品尝到最新鲜的美食。那时候的国营食堂,虽然装修简单,但干净整洁,菜品虽不算丰富,却都是用心烹饪,货真价实的美味。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生活比较艰苦,大家普遍工资较低,到国营食堂下馆子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人们只有在特殊的日子或重要的场合才会选择去食堂用餐。那时下馆子不只要钱,如果吃主食还要粮票呢。
记忆最深是10岁那年,同住一个家属院的发小大成带我第一次下馆子,当时他母亲在国营食堂上班,负责开票工作,我俩去国营食堂,自然有所照顾,我们吃了食堂的招牌饭大肉面,一碗是一角2分钱2两粮票,当大肉面端上桌, 份量很足,大肉面里油汪汪的肉汤,碗里猪肉片熬得又香又软,此时正均匀地铺在面条上。汤汁艳红,面条婉约 ,葱花清翠,芫荽凄楚,它们排列有序又互相缠绕。它不似如今各种调料各种色素的堆砌,就是纯粹的肉香四溢,很直接地就触动了我的味蕾,吃起来真解馋啊,那是个每年过年的时候才能在菜里见到一点肉的年代,冬天只有白菜土豆萝卜酸菜,主食是面食和杂粮。我当时心里那个感觉无法用语言描述,至今都忘不了大肉面的那个味道。
七十八年代,能够去国营食堂品尝饺子,那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香气四溢,令人垂涎。记得当年我过12岁生日时,母亲给了我2元钱和粮票,我和两个小伙伴一起去国营食堂吃饭,我们点了木须肉、一盘猪头肉、一份西红柿蛋花汤,还吃了六两羊肉馅饺子,在那个时代,下馆子可真是风光无限啊!如今,我和那两个小伙伴已经成为了挚友,时常相聚,还会提起我请他们吃的那顿饭。那时,每逢“六一”儿童节学校举办运动会时,家长通常会给一些零花钱,如一角钱或两角钱,我会拿着这些零花钱,到国营食堂买两个大肉包子解馋,咬下去时,那股香气充盈口腔,那时候的肉包子是货真价实的皮薄肉多,又香又好吃,至今都在怀念它的美味。
那时上小学,早晨上学前还经常跑到国营食堂吃早点,买一块爱吃玉米面烤饼,两面烤得金黄,里面镶嵌着红枣,酥脆香甜,再喝一碗蕨麻稀饭,到校上课时心里踏实很多,肚子也不饿。我还在国营食堂买过五分钱一个的油饼,四分钱一个的烧饼,三分钱一个馒头,四毛钱半斤的酱猪肉。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经常给班级和学校办黑板报,有时出黑板报一忙就到天黑,父亲骑着自行车到国营食堂买几个烧饼送来给我充饥,倍感亲切和温暖,那长方形的烧饼虽然面不白,但比现在的烤饼好吃多了。在那时,对于年少的我,总觉得国营食堂的饭菜就是最好的美食。葱香、肉香、面粉香,烧饼香,那烟火气让回味无穷。
那时每个居民一个月才供应一斤大米,很少吃上大米饭,父母是南方人,经常吃不上大米饭心里发慌,当时只有食堂里有米饭,父亲就带我们一家隔三差五就到国营食堂下馆子,让厨师沈发德师傅炒上个青椒炒肉和笋片炒肉等肉菜,搭上几碗米饭,花两块钱和一斤粮票,我们一家就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和丰盛的菜肴了。尤其食堂沈师傅炒的肉菜首屈一指,那可是鲜嫩可口,唇齿留香,印象深刻。
餐桌上的点滴,映射着时代的变迁,七八十年代,是玉门镇国营食堂最辉煌的时候,经常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进入九十年代,国营食堂的光环逐渐黯淡,私人餐馆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经济复苏,人们的味蕾也愈发挑剔,餐饮选择出现多元化,国营食堂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风光不再。供销社也对国营食堂也进行了改制,承包给了私人经营,维持了几年,最终还是没落了,到二十一世纪初,玉门镇国营食堂停止营业,随后被拆除,修建成了购物中心和超市,从此,国营食堂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玉门镇国营食堂曾几何时享有尊贵的地位,其独具特色的家常菜成为人们口中的美味。然岁月流转,随着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我们下馆子也成了家常便饭,却总有一种深深的怀旧情节,让人心底涌动着对玉门镇国营食堂那段过去的眷恋,还有令人难忘的美食安慰。
作者简介
赖敏,男,汉族,大学本科毕业,籍贯,湖南醴陵,出生地,甘肃玉门市,国家公务员,文学爱好者,现已退休,曾在玉门市委宣传部和市委党史办任职,先后在《甘肃日报》、《酒泉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并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