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嘉宾合影
9月22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北京画院、深圳美术馆、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雨亦奇——李可染写生70周年深圳特展”在深圳美术馆(新馆)开展,共展出李可染写生作品70件以及深圳美术馆馆藏作品3件,作品跨度长达70余年。展览分为“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精读大自然”“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三个板块,叙述李可染创作之旅。
开幕式现场
深圳美术馆副馆长王新妮主持开幕式。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丁中元,策展人、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刘莹,北京画院美术馆负责人薛良先后致辞。
王新妮表示,深圳美术馆自1976年建馆以来,一直发挥特区“文化窗口”的作用,积极推进海内外艺术文化交流。在新的发展时期,更是以“聚焦深圳,关注城市”为导向,积极创建近现代中国美术文脉的重要坐标,努力将深圳美术馆打造成为深圳的文化新地标。在深圳美术馆新馆即将迎来开放一周年之际,美术馆策划启动了“美术菁英在深圳”系列展览,陆续推出一批已故大师艺术展览,从城市文化发展史与美术史视角来梳理和讲述这些鲜活的故事,邀请观众走进美术馆,感受大师的艺术风采,为观众带来重塑传统的全新视觉体验。本次“雨亦奇——李可染写生70周年深圳特展”是“美术菁英在深圳”系列展览的开篇之作,展览将呈现李可染的探索之旅,一同回顾与重溯中国画的现代演进之路,一同思考新时代美术的人文内涵与时代精神。
开幕式现场
丁中元在致辞中指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作为一座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城市,持续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艺术氛围,以自身的巨变实现城市文化形象的华丽转身。李可染的创新与探索,与深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城市文化精神相得益彰,他的艺术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元素,与深圳这座城市开放包容、多元融合的文化特质高度契合。
刘莹在致辞中表示,李可染与深圳的缘分很深,将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和70多张作品呈现给深圳的观众,具有特别的意义。本次展览做了一个大胆的布展与空间设计,用了有着五种不同颜色、2000 多平方米的宣纸,使其有不同的透光度。深圳是一座年轻、充满活力、现代化和高科技的城市。希望用这种展陈方式向这座年轻的城市致意,同时也希望李可染经典的传统艺术能够和这座现代化的科技城市擦出绚烂的火花,结出丰硕的成果。
展览现场
薛良在致辞中表示,深圳美术馆与北京画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如今深圳美术馆已经成为深圳市新的文化地标,成为深圳市民日常文化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此次写生展,完整地梳理了李可染的写生历程,观众可以从中看到他在写生中不断寻找答案的过程。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李可染 松下观瀑图 79.5cm×47cm 1943年
李可染 家家都在画屏中 40.5cm×44.5cm 1954年
李可染 雨亦奇 44cm×59cm 1954年
李可染 鲁迅故居百草园图 58cm×43.5cm 1956年
李可染 嘉定大佛 59cm×43.5cm 1956年
李可染 德累斯顿暮色 53.5cm×44cm 1957年
李可染 苏州虎丘 45cm×37.5cm 1956年
李可染 万山红遍 79.5cm×49cm 1964年
李可染 漓江山水天下无 67.5cm×126cm 1984年
李可染 深圳美术馆书法 68cm×19cm 1987年
编辑 | 王 甜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安亚静
二审 | 贺 玮
三审 | 冯知军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