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以来平均每天跑步20公里,月跑量700公里,在阳台上跑全马,参加比赛前还要跑20公里“热身”……
你见过这样的跑步大神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会如此痴迷跑步?
随着近日湖北大学首届半场马拉松的举行,湖北大学58岁的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周中汉这位跑步大神也被更多人看到。
周教授从2008年开始跑步,他说:“之前我几乎从不运动,2008年4月的一天,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位60岁老人蛙跳半年将肚子瘦下来的故事后,当时身体发胖的我大受刺激,于是暗下决心开始迈开腿。”
此后周教授几乎每天都在凌晨三点半起床,经过拉伸等热身运动后,4点半出门健身跑步,七点左右跑完回来。遇上周末,周中汉基本会跑一次全马。
疫情期间,几平米的阳台、几块泡沫地垫,成了周教授的跑道。3月的一天,周中汉也像很多跑友一样,在家中阳台上完成了一场马拉松。
3月526公里、4月706公里、5月884公里、6月823公里、7月834公里、8月751公里、9月659公里,10月648公里……

不过周教授也不是天生的跑者,说起刚跑步的时候,他在学校操场跟学生们一起跑圈,1圈、5圈、10圈 ……3公里、5公里、10公里……
现在的周教授谈起跑步会笑着说:“十几年的习惯说改也改不掉了,不跑我就浑身难受。”
跑步多年,虽然比起大多数跑者跑量很大,但他却没有受过伤,他说:“别人都说是奇迹,我也觉得是奇迹吧!”周教授自己非常注意身体反应,适量而行是他对自己的要求,每次发现自己的身体素质跟不上跑步的节奏,他就会直接放弃当天的跑步训练。
日常运动,周教授除了跑步,也很注意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力量,避免运动损伤;此外,跑前热身、跑后拉伸,也是他从来不会舍弃的环节,周中汉说:“宁可少跑几公里,我也不会不做这些准备。”
跑步12年,体重从最初的140多斤,到现在保持在110斤左右,血压也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周教授说:“每天中午有时间的话,就休息一下,如果忙,一天的精力也能顾得过来,这可能就是跑步最大的好处吧。”
周教授虽然跑量很大,又从未受伤,但还是不推荐盲目模仿哦。周教授最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是对待跑步严肃的态度,不忽略每一个运动环节,无论热身还是拉伸都有认真完成,且在运动中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根据自己的状态调整跑量。
跑步不难,跑好步却不容易,应该严肃对待,这样才能跑得健康、稳定、更长久! 你坚持跑步几年了?欢迎留言分享!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若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