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画黄山:在写生中感受山川气韵,领悟历代皴法

张大千 黄山图 纸本墨笔 纵89.5厘米 横27厘米 1933年 北京画院藏

张大千画黄山,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也体现了他对黄山的独特情感和理解。

张大千一生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艺术理念,黄山作为他艺术创作的重要灵感源泉之一,他对其情有独钟。张大千曾先后三次登上黄山,分别是1927年夏徒步登上黄山绝顶——光明顶;1931年9月再次登上黄山绝顶;1936年第三次登临黄山。这三次游历与写生,使他对黄山的烟云幻变、奇松怪石有了深入的观察和体验,并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画作。

张大千画黄山时,笔致奔放洒脱、痛快淋漓,画面气势撼人。他善于运用各种皴法,如披麻皴、折带皴、斧劈皴等,将黄山的雄伟姿态和磅礴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在传统的山水基础上加以变化,使作品的色彩更加清润,含有文人画清疏淡逸的格调。这种色彩的运用,使得黄山在他的笔下更加生动鲜活。

张大千笔下的黄山,万壑松云、飞泉流瀑、雾霭弥漫,高士坐山望川,怀古思幽,气韵生动。他通过画作传达了对黄山的深厚情感和独特理解。

张大千以黄山为题材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如《黄山天都峰图》、《黄山文殊院图》、《黄山九龙潭》、《黄山莲花峰》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黄山的奇特美景,也体现了张大千高超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黄山天都峰图》作于1944年,以墨笔勾勒绿色着染,描画出天都峰奇险之势和少见的造型及空间。作品构图宏大,笔法豪放,气势幽远,具有宋代的绘画风格。

《黄山文殊院图》创作于1946年,以水墨描绘黄山峰峦、绝壁峭崖、深谷幽涧。云雾如游龙腾舞,奇松彰显生命之活力。该作品构图奇妙,结构完整,细节刻画把握准确。

张大千对黄山的描绘不仅丰富了他的艺术创作,也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实地写生和深入观察,将黄山的奇特美景转化为笔下的艺术形象,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元素。

张大千画黄山:在写生中感受山川气韵,领悟历代皴法

1966年作 黄山绝顶

张大千画黄山:在写生中感受山川气韵,领悟历代皴法

张大千始信峰 纸本设色 纵135厘米 横62厘米 1934年 北京画院藏

张大千画黄山:在写生中感受山川气韵,领悟历代皴法

张大千 黄山蒲团松

张大千画黄山:在写生中感受山川气韵,领悟历代皴法

黄山莲花峰

张大千画黄山:在写生中感受山川气韵,领悟历代皴法

张大千 黄山写意山水图

张大千画黄山:在写生中感受山川气韵,领悟历代皴法

张大千 黄山云海图

张大千画黄山:在写生中感受山川气韵,领悟历代皴法

张大千 黄山纪游 1938年作

张大千画黄山:在写生中感受山川气韵,领悟历代皴法

张大千 黄山九龙潭 1930年作

张大千画黄山:在写生中感受山川气韵,领悟历代皴法

张大千 黄山观瀑图 1926年作

张大千画黄山:在写生中感受山川气韵,领悟历代皴法

张大千 炼丹台图

张大千画黄山:在写生中感受山川气韵,领悟历代皴法

张大千 黄山光明顶

张大千画黄山:在写生中感受山川气韵,领悟历代皴法

张大千 黄山文殊院 1935年作

张大千画黄山:在写生中感受山川气韵,领悟历代皴法

张大千 黄山云海

张大千画黄山:在写生中感受山川气韵,领悟历代皴法

张大千 黄山图 1933年作

张大千画黄山:在写生中感受山川气韵,领悟历代皴法

张大千 黄山九龙潭

张大千画黄山:在写生中感受山川气韵,领悟历代皴法

张大千 黄山绝顶行 1961年作

张大千画黄山:在写生中感受山川气韵,领悟历代皴法

张大千 黄山文笔生花峰

张大千画黄山:在写生中感受山川气韵,领悟历代皴法

张大千 黄山莲花峰 1938年作

张大千画黄山:在写生中感受山川气韵,领悟历代皴法

张大千 黄山始信峰 1931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