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书友看来,怀素是最后一位称得上“草圣”的大师,唐代以后水平超凡脱俗,能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人已经没有了,毕竟苏轼曾说:“书法相传,至张颠后,则鲁公得尽于楷,怀素得尽于草。”但可能苏轼本人都想不到,他的弟子之中,又出了一位“草圣”,此人就是黄庭坚。

元代书家赵孟頫认为:“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明人沈周也说:“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当代草书大家沈鹏,一生临摹黄氏书帖,他也用“草圣”称赞黄庭坚。

黄庭坚草法取自于二王、张旭、怀素、杨凝式诸家,早年专攻行草,精研《十七帖》《神仙起居法》,基础深厚后转攻大草,以张癫为师,得其狂逸恣肆,晚年则学怀素,用笔清劲娴雅,笔笔不俗。

书界认为,黄庭坚发现了草书的新写法,比张旭更富创造力。张旭变魏晋行草为狂草,又从公孙大娘舞剑、担夫公主争路中悟出灵感,达到了“天人合一”境界,书写时情感饱满、悲喜双用,人书合一。

而黄庭坚则是吸取晋、唐诸家精华,并将唐楷处理融入其中。如果说张旭草书讲求连绵绞转、圆劲连带,黄庭坚草书则是以转折顿挫、奇态纵横著称,每一个笔画、每一处转折的处理都能看出骨力,这就是他能自成一家的新奇之处。而且,黄庭坚也从船夫摇橹中悟出了“荡桨笔法”,也达到了“天人合一”的高度。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黄庭坚一生中最畅快淋漓的一幅字,它就是《狂草千字文》。此作纵29厘米、横558厘米,共139行、1000余字,字径大小约3厘米,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无丝毫矫饰与迟滞,用笔酣畅尽兴,连涂抹批改痕迹也保留了下来。

黄庭坚《狂草千字文》笔法极为丰富,起笔或藏锋、或露锋,凌空取势,自然落笔,笔尖再按压、衄挫、调锋,中锋侧锋兼用,行笔灵活,笔画苍健古雅,顿挫分明,骨肉匀称。虽然笔速迅疾,但起笔、收笔、转折处动作很多,粗细、虚实、轻重形成对比。

此作转折处方圆兼备,外方而内圆,颇有张力与韧性。勾挑凌厉,出锋干脆。结字奇崛,因字赋形,字迹大小错落,左右收放、高低不一,上下结构疏密、轻重有别。章法致密但不闷堵,左右之间较为宽疏。用墨枯润相济,整体给人以苍茫古雅之美。

黄庭坚这幅字法度丰富多变,用笔细腻精到,蕴含着他对晋唐草法的理解与变化,是我们丰富技巧,开阔眼界的上佳字帖,值得毕生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