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多了……

反反复复思考

究竟要对36岁的自己说些什么

18岁的两倍,三个小轮回

在爱里成长,在感动中欢喜
每个人,成长的每一步,都带着生命的善意

回想过去的岁月,有满满的收获,也有遗憾,可庆的是,在细碎的成长岁月中,和自己达成了和解,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内心平和宁静,但也没有放弃自己,依然保持着努力向上的心力

翻翻18岁的日记,我想对那个字里行间洋溢着洒脱飞扬的自己说一句,18岁的月月你好,我没有辜负你

时光芿苒,如今的我,已为人妻,为人母,更幸运的是,父母家人健康平安

睡梦中偶尔会有恍惚,觉得一切会不会回到某一个点,而这一切从未发生过,睁开眼睛掐一掐自己,看一看周围,安下心来,是的,这就是当下

每一个当下都是昨天的积累,此刻的决定,真实的世界偶尔充满无力感,但事实却又真的是当你认真专注时,就往往会有超出你预期的收获

回望过去几十年,想说的太多太多

最大的感受是感恩

我一直觉得自己如此幸运,爸爸妈妈给了我乐观的天性

我家是一个内蒙古的小山村,家里四面环山,山上都有杏树,每到六月,满山都会开满杏花,秋天则布满金黄和墨绿,随手一拍都像一幅油画,记得第一次带张同学回家时,他拉下车窗说,这里的空气真甜

在这样的美景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村子里的很多人,日出而作,在太阳☀的炙烤下汗流浃背,甚是辛苦

我家距离北京很近,夏天的时候常有人自驾游过去,于是有人感叹,你们这里好美,旁边在地里劳作的大爷说,美啥呀美,每天这么累

我爸说,这么美的环境,别人只能偶尔来,咱们一直待在这儿,岂不是更让人羡慕

这个小故事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的乐天派就是这样形成的吧

爸爸妈妈还很宽厚,小时候,亲戚朋友家的孩子们都会在我家玩,我们一起玩过家家,各种游戏,把被子,家里各种能用的纸笔,玩具折腾的到处都是,然后妈妈回去看见后,从来不会发脾气,只是说,玩儿完了吗?准备吃饭了,快收起来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妈就会让我自己处理各种自己的很多事情,放权放养

老爸老妈还会和我和弟弟一起打游戏机,大家一起笑作一团,抢成一团,每每想起来都觉得人生真的是幸福

爸爸妈妈也勤劳坚韧

爸爸给我讲过他深夜在外,自己开着三轮车路过坟地,然后放声歌唱的日子,冬天那么冷,深夜的寒冬,独自在外,辛苦可想而知,但爸爸总能讲出特别有意思的故事

……

儿时的所有,都是人生的底色,乐观松弛,宽厚豁达,善良坚韧,生活虽不易,但我的人生没有苦难的底色。

有一段时间也曾觉得,爸妈这样的性格是不是过于散漫?

再长大一些36岁的我才更深刻地觉得这是多么厉害的人生智慧。

我们永远不会遇到100分的现在。

但是我们可以尽量用100分的自己去应对。

无论面前是什么样的状况,都可以吃得下,睡得着,可以张弛有度,脚踏实地,云淡风轻。

此刻我突然想起。或许我们儿时的家庭状态,家庭氛围。就是长大后的我们所认为的正常的标准。而这个标准或许就会成为我们毕生所追求的常态。

举个例子,如果家庭里面时常抱怨。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抱怨就是常态的框架。即便我们长大成人,依然不认为这可以改变。所以我们逃不脱那个牢笼。如果家庭里习惯性的陷在苦难里,看不到生活的闪光点,那长大后,无论生活得到过多大的改善,也永远都能看到可怕的不足,并且陷入到这样的情绪里。以恶性循环的方式思考,直到可能的觉醒……

我想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和解的意义

我们都不完美,终其一生也没有完美的可能,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努力的机会,即便我低入尘埃,也有享受生命、仰望星空的权利,在享受生命的同时,从未放弃过寻找更好的自己,我想这才是更积极的人生状态吧

知足常乐,感恩惜福,我庆幸岁月为我安排的所有过往,珍惜我所拥有的一切,家人、朋友、事业,也不断的告诫自己,用最大的热情拥抱当下,用恰好的力气追逐远方,如此,心安,且无憾……

三十而立——建立内心秩序

何必无故争长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有各种解读,曾仕强教授说,三十而立,就是30岁就要开始有自己的原则了,然后摸索10年,40岁的时候就没有什么疑惑了

我想这大概是每个人成长的规律

我自己也确实是在30岁那一年突然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

那一年,横平竖直思维方式的我,面对各种复杂事情,开始思考,为人为事的原则,成年人有太多选择,而选择本身又没有那么多对错,究竟怎么选,心里没有标尺的话,就会纠结,痛苦,焦虑

于是在那一年,我开始逐步建立自己内心世界的原则,其实任何得与失的判断,那根线就是内心的原则,有了这根线,就不会轻易的患得患失,我是如此的庆幸,在那么偶然的一天,那么偶然的一刻,我突然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并且在这么多年内,始终上下求索……

这个过程,让我愈加平静,也让我逐渐有一点点能力应对在作为女儿、作为儿媳,成为妻子,成为母亲后的更加富有挑战的角色,爱的能力来源于被爱,也来源于爱的宽度和广度,理解源于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当然这个过程也并不轻松,谁不曾经历过黑暗岁月,叔本华说,“人终极一生都是孤独的”,李松蔚说,“自由的代价是承担”,这些都是经历过,才能够刻骨铭心的懂得,我喜欢极了这样的孤独和承担,那种站在自己旁边不停雕琢自己的感觉,就是人生这场体验的最好诠释

人不能被说明,但人能够被感知,当一起读书的小伙伴,一起学习的小伙伴告诉我说,和我在一起感到安定温暖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这就是做自己的意思,这个世界上没有傻瓜,那些千方百计、费尽心机的表演终究太薄,真正的厚重,来源于内心,来源于行动,来源于浑然天成的知行合一

何必无故争长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随缘不是简单的随缘,臣服也不是简单的臣服,一切都像机械齿轮,只在你拥有足够能量的时候,才会按照你的意愿开始转动,所以才有修身为先,做好自己才是源头……

驱动成长的力量

理性支撑感性,感性驱动理性

使命与情怀

说使命与情怀似乎很大,但是我们在影视剧中,在很多感人肺腑的真实事件中,认真体会,会发现那些让我们热血沸腾的瞬间,背后总是充满着深深地家国情怀,甚至人性的光辉

我的大女儿三岁的时候,我开始为给她报什么培训班焦虑,那些看似不同,实则底层逻辑相同的爱好,兴趣,背后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只是多一项技能吗?

也恰恰是这个时候,我遇到了我的家庭教育老师,他告诉我,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道德、责任、梦想、信念、意志力

那个时候的我,回想自己过往成长的一幕幕光景,深觉老师讲的对,也是从那时候起,我不再焦虑,我和孩子商量她想要学什么,尊重她的想法,也给她更多的空间,几年过去了,事实证明是对的

其实孩子和大人一样,我的成长离不开我的孩子们,一边带她们,一边体会自己的内驱力从哪里来、意志力从哪里来、责任感从哪里来……

成年人的世界会更复杂,我们面临着更复杂的环境,更多的制约,我们要在打理好家庭、事业的同时,慢慢找到自己的更自洽的方向

那个真正能够驱动我们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

人是情感动物,回想那些真正驱动你变化的事情,很少有道理驱动的,例如,我们都知道,多运动能减肥,但是真正因为这个道理去行动的有几个

你的行动力或许来源于,当你某一天看到,同样的年龄,为什么她状态那么好,而你既胖又萎靡的时候,突然出现的内心刺痛

或许来源于,感觉自己年纪轻轻,居然爬个三楼都气喘吁吁

也或许来源于你突然发现镜子里的你真的开始衰老……

总之,不大可能是因为你懂得这个道理才去行动,更重要的是,你的情感被触动了,还有可能是,你内心深深地使命感……

正如罗素所说,对爱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三种简单而强烈的感情苦苦支配着我的一生

这些看似遥远,但如果你用身边最小个体来开始思考,原来是如此的正确

这就是孩子

孩子心中的爱和梦想,才是真正驱使她拥有源源不断行动力的原因,这不是简单的金钱和物质能够做到的

十二岁能够有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总理,因为有这样的胸怀和志向,坚定不移的献身革命

背后是深刻的使命感与家国情怀

就像一个公司里的不同职能一样,公司是董事长的,所以董事长才能站在全局思考,并为此奉献更多的力量

家庭里面,只有真正爱家,才愿意为家庭付出

每一个人,把什么范围当成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才会愿意为什么服务,才愿意不停成长自己

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

这背后不是简简单单的利弊得失,而是自己的情怀,自己是否对家、对更大的环境,有更加深沉的爱,爱才让我们坚定不移

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理性是法,而感性是道

很庆幸,在年近40的时候更懂得了一点点这个道理

每一天都是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段旅程,每一段旅程都是一段生命,每一段生命历程及在身边的家人、朋友都值得用心去珍惜

今天是我的生日,36岁结尾,37岁开端,我听着孩子们叽叽喳喳的玩闹声,写下一点点自己的心路历程

人生有太多变数,任何事不敢说永恒,惟愿我们都活在爱中,爱我的父母长辈,爱我的爱人孩子,爱我的兄弟姐妹……

也爱自己,感谢自己,愿日后的岁月里,每一天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