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出兵朝鲜,是从三个地方过江入朝的
2019年的春节,我特意去了这三个过江点
丹东(安东)、长甸河口、集安(辑安)
本人的游记,大部分是从自己的视角写的流水帐
丹东
我是19年2月9日(正月初五)的下午16:15左右从黑山大虎山的纪念馆离开的,直接目的地就是奔向东港市,因为我想从鸭绿江入海口倒着沿鸭绿江游览三个志愿军过江点。
去东港一定要走高速,我走了一段省道到大市收费站上高速时大约是16:50左右。
大约晚上21点左右我进入东港市,一进市区我就到了东港的市政府所在地附近,在附近找宾馆费了点力气,因为宾馆少、不便宜。
这是小城市外加旅游地的特点,市场决定价格,人少,自然宾馆少,宾馆少,价格反而不会太便宜。
东港市很多饭馆都21:00封火,最后找到一家名叫“里遇 小食代 ”的烤串店,这家应该是通宵的,是几个女人开的店。
点了一些烧烤和一个炒饭,结果上来一看,太多了,吃得我头疼,实在吃不下去了,玩命吃还是剩了一些豆腐卷。后来的旅程中我又一次次领教了东北的饭量,太大了!
第二天上午消消停停地起床收拾下楼退房,早点是赶不上了,在屋里吃了点自带干粮,就出发了。
完事就去加了油,沿着城市准备到处转转。东港这个城市,以前我并不知道,小时候有一个反特电影《东港谍影》,达式常主演,我当时不知道有东港这么个城市,还以为是随便杜撰的。
其实东港就是丹东港的一部分,是鸭绿江入海口的把口,我来这里,除了好奇心想看看东港到底啥样,另外主要就是想看看能否看得到鸭绿江入海口。
东港不是民用港,也不让人随便进,所以没看成。直接沿着鸭绿江向丹东开!
顺着鸭绿江的江边的沿江公路一直向丹东方向开,不久就到了一个跨江大桥。停车到江边停车区观赏,意识到对面就是朝鲜。这个大桥显然是连接中朝的一个交通线,所以中方我身后有一个大楼叫“国门大厦”。
对面的朝鲜,看不出有什么设施和建筑,那里就是朝鲜半岛的西北角的最角落,属于朝鲜新义州。
沿滨江路溯流而上,开到一处大桥,边上是海关旧址,但未开放。我还未习惯对面是外国,但是显然,江对岸是朝鲜。
一般的江界,大都是从江心划界,友好国家,往往并没有那么严格,就会出现过界捕鱼等等的事情。
路在前方走向呈现一个大弧形拐弯,所以高楼大厦还是中国一侧。江中的小黑点是一群鸭子在徜徉,虽然今年是暖冬,我还是看着鸭子觉得冷,但是我后来总有一个念头,江水是不是温暖的呢?
放大照一张照片,手机摄影放大就丧失精度。
东港离丹东很近,没开多久就进入了丹东市地界。
前方繁华了起来,鸭绿江风景区就要到了。停车的地方都满了,我把车停在一处未开业的店铺门口的马路牙子上,徒步游览。
向东照一张,远处的桥就是我的目的地——鸭绿江铁桥,铁桥有两个,一个完整的是叫中朝友谊桥的铁路桥,一个是断桥遗址。断桥遗址,就是当年志愿军过江走过的通道。
向西照一张相,这里沿江的路有不少观景平台,很人性化。
附近的这种朝韩商店特别多,到处都是,但我没进去。
丹东,以前其实叫安东,后改名丹东,中国后改的地名还有不少,所以很多历史上的地名在当今地图上是找不到的,诸如湖南的邵阳,以前叫宝庆,历史上解放战争中的“衡宝战役”,其实就是衡阳和宝庆附近爆发的战斗。
但是不知道的人,在当今的地图上看就很难明白这个“宝”是指的哪里。这个“老安东面馆”看来是有历史的,旁边停着的就是我的“良驹”。
路边有一处中国空军雕塑,纪念抗美援朝中的中国空军,看下面的落款是几家国有公司。这样的情况常有,我记得曾经去过的一个纪念碑也是国有企业募捐建造的。
中国空军是在抗美援朝初期边打边组建起来的。旧中国的工业结构畸形,所以飞机这样的高技术工业是没有的,解放初期只能依赖当时的苏联。
当年决策出兵朝鲜,中央看重的一个决策的筹码就是苏联的空军支援(打仗的制空权很重要),但是,谈判初期,苏联变卦了(最开始苏方口头承诺过出动空军支援),不准备提供空军支援,因为苏联怕和美国直接冲突,但其实苏方还有更深的考虑。
斯大林像一个买卖人,对中方的借口是空军没做好准备,需要2个月以上的准备期。
苏联人很狡猾,2个月已经错过了决策时间,很多事态已经明朗化了。并且,当时斯大林曾提议让兵败的金日成退到中国东北境内组织临时政府。
这一招看似合理但也有深层目的,因为这样有可能将战火引入中国东北,到时候苏联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根据《中苏友好条约》出兵东北,上演一场二战雅尔塔会议后侵占控制东北权益的一幕。
但以毛泽东为主的中共领导人在痛苦地思索后毅然决然下定决心没有苏联的空军支援一样出兵。
中国空军是在当时紧急的情况下边打边建,并且年轻的中国空军有骄人的战绩。
对面是朝鲜新义州,鸭绿江铁桥附近对岸的朝鲜新义州是看起来最繁华的,我沿着鸭绿江一直走,对朝鲜一侧的印象就是荒凉冷清。这里有一些旅游项目,就是到对面观看一些朝鲜设施。
江边靠近铁桥的位置是旅游聚集区,这里一个貌似新疆人的羊肉串摊看起来很诱人。
滨江路北对面的繁华街景,这里是一个三叉路口。
这张旅游售票处的游览全图可以很清楚地一览这一带的全景,售票处的喇叭里播放着揽客的广告语,我记得对面的朝鲜景点里有一个类似于堡垒或者边境观察所的地方。
断桥收费,很显然,收费我也要上。
站在靠桥最近的江边先照一张断桥,断桥朝鲜一方已被拆除,中国一方是后来修建后开放成旅游景点的。
在断桥的东侧的一座铁路桥,叫做’中朝友谊桥’,主要是通火车用的。当年也被美军炸毁,但是后来马上修复了,军用物资列车就是通过这个桥进入朝鲜的。
现在的断桥是公路桥,最早也是铁路桥。志愿军部队入朝就是通过这个断桥进入的朝鲜。
买票后上去,在桥头,是彭德怀和志愿军的群雕(下面一层还有一个高射炮就不晒了),这一组雕塑我觉得很好,彭德怀是必须要让后代记住的。
中共很多军事将领,都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和贤善的内在,彭德怀就是其中之一,虽为军人,却能一直谦卑慈爱,对于下属士兵的生命非常爱惜。
彭德怀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后期回国,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向中央陈述潜在的危机,当时国内因为前两次战役的胜利有些人有轻敌和速胜思想。
彭德怀回国,就是想把双方的情况向中央做一个汇报,同时提醒我军的不足方面(主要是后勤),希望中央给予大力支持(后来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在打抗美援朝这一仗,全民做炒面支援志愿军粮食补给)。
可见,如果没有谦卑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他可能就像麦克阿瑟一样得意洋洋了。
他作为一军的最高统帅,不仅考虑战胜敌人,更要考虑少牺牲将士的生命。
他曾经说过,一个战士的父母,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就有责任让战士少牺牲少流血。同样的情怀刘伯承也有,据说刘伯承的儿子曾经问过他父亲为什么很少提及淮海战役。
刘伯承想了想说:淮海战役胜利了,但是我想到的是无数的父母和寡妇向我要孩子、要丈夫,我们牺牲了十几万人,国民党兵也死了几十万人,这些人在家就是劳动力,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家庭破碎。。
可见,没有责任心当不了人王,我相信这些将帅,如果不是投生在战争年代,他们可能不会从军,因为他们从军的动机并不是喜欢杀戮和沙场,而相反是为了祖国的振兴和百姓不被涂炭。
如果没有贤善的内在和智慧,他们也不可能获得那么高的成就。
鸭绿江断桥的题词是迟浩田题的,迟浩田曾经是军委主席,他在任的那些年也正好是开始修复建造很多红色旅游地和纪念馆的年代,所以他的题词多也就很好理解了。
但是,迟浩田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只是一名华野部队的营级政工干部。
当年播报他履历的时候我就特意留意过,我当时就想,他是如何走上来的呢?当然,现在我的答案是他有综合实力。
这张图,可以很清楚地看懂两个桥的关系。
桥上地面铺了地胶,很干净,两边的钢梁上,挂着很多上方带灯的镜框展板,里面的内容从右侧(符合大陆交通体系右侧是路边的顺序)开始一直到头再转一圈都是在讲断桥的历史和一些重大活动的情况。
断桥原为鸭绿江上的第一座桥,始建于1909年8月,竣工于1911年10月,历时两年,桥长944.2米,宽11米,12孔。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以四号圆形桥墩为轴,可旋转90°,便于过往船只航行。每次旋转须20分钟。
鸭绿江上最早的几座桥大都是日本驻朝殖民当局铁路局建造的,1905年即提出这一方案,第二年开始预算计划建造。
建桥历史也体现出旧中国地位低下的特点,因为日本殖民政府并未和中方商议,直接做了蔑视中国主权的建桥工程。期间还有辱国的一些细节,这里不详述。
随后的1943年4月,日本当局又在此桥以东不足百米的位置修建了一座铁路桥,而之前的这座桥遂废弃铁路改为公路桥。
1945年日本战败,鸭绿江上的桥归属于中朝两国。
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率志愿军从三个过江点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很多人看到的一些军乐团伴奏入朝的照片其实都是后期入朝的情形,因为最早入朝是秘密的,并未大张旗鼓。
1950年11月8日上午9时,美军派出百余架B29轰炸机对鸭绿江上的大桥进行了轰炸,大桥被拦腰炸断。
有一点要指明,就是美国人确实真心不想激怒中国人,严格没有越界,炸毁的都是朝鲜一方的桥梁。
在桥被炸断之后,这里一直封闭不开放,朝鲜一方在战争后拆除了残梁断架,中方一侧一直保留着原貌。
1950年的12月,还有朝鲜难民顺着断桥爬着断梁跑向中国一侧。1993年6月,中国的断桥修复工程全面展开。
断桥的修复施工都进行了一年的时间,于1994年6月28日,作为红色旅游景点正式对外开放。
桥面是凹陷的,原因是以前是铁轨的位置,旁边高出来的是人行道,可见改为公路桥后,保留了这一特征。现在中间铺了地胶,旁边挂着国旗。
桥内部的上方还有一个大型显示屏幕。
走了一段,看到了开闭梁的传动齿轮部分的结构,最早过大型船只时需要开闭桥面,我觉得这个过程还是很麻烦的。我有一个疑问就是,废弃了这个老桥改为公路桥,那么势必无法通过大型船只了。
走到头了,这里有一个石碑,很多人在这里照相,还有两个望远镜,需要收费观看,可以看对面朝鲜的设施,对面孤零零的桥墩就是朝鲜一方了。
转过身,这扭曲的钢梁就是当年被炸断的原貌。
往回走了,从大桥的一侧向中国丹东一方看去,确实和朝鲜一方鲜明对比。朝鲜的鸭绿江边的国境地貌,以山地为主,丹东对面的朝鲜还算是平坦一点的地方。
而中方一侧隔了一个鸭绿江,却是以平原为主。
正好有一艘船驶过桥下,可见,另一侧的新桥,高度和断桥是差不多的,显然,这种情况并不允许大船在鸭绿江上航行了。
出了桥,特意买了一份号称是丹东特色焖子的玩意儿尝了尝,就是软的北京的炸灌肠的路子,一般般吧。
下了桥,快下午两点了,我也该吃饭了。挑了这家朝鲜饭馆“松涛园”,号称是平壤的饭店,门口漆黑窗户拉着窗帘,看着跟没开业一样。
我试着进入了饭店,发现正常营业。从前台的女人看得出来,是正宗的朝鲜人,她们之间说话都是朝鲜语,对客人说话可以说简单的带口音的中国话。
朝鲜饭馆里散座不多,上了楼是一个一个的单间,穿旗袍的小姐带着我进了一间包间,看了菜谱发现价格不菲。
屋里挂着朝鲜人画的水墨画,文字都是朝鲜文。我以前看过一些朝鲜的绘画作品,比较中规中矩,但是水平还是不低的。
我点了一份紫菜包饭,一个平壤温饭,一个炒黄豆芽,我想看看黄豆芽朝鲜人怎么炒,结果上来一看也和中国差不多。紫菜包饭蘸料不是芥末,而是酱油类的小料。朝鲜餐以海鲜和烧烤类的为主,日韩有一些共同点。
我这顿午餐,虽然偏素,但价格不菲,我记得大约一百元人民币左右。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出了饭馆,开车前行,走了一段找了一个地方停车后又到江边看了看,这里是鸭绿江风景区,有雕塑有广场。
丹东对我来说,还有一个地方是吸引我的,那就是一个正在兴建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导航直接开到了这里,抗美援朝,是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奠基的一战,是步入大国的开始。
毛泽东在对印战争之前说的著名的一句话:战争和和平是一对孪生子,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我们打,就要打出五十年的和平!
但是朝鲜战争结束后的近几十年,中国的影视作品和书籍中,有关朝鲜战争的内容都消失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也是如此。
我理解是为了不埋仇恨,不触动他国的考虑。全国都没有一个抗美援朝纪念馆,现在,在丹东兴建这个纪念馆,我是非常支持的。
这里有纪念馆和纪念碑,显然都正在施工建设之中,好在人可以走近观看。
纪念馆前的广场上,有很多炮车,现在军事纪念馆附近都有这样的国防园,放置一些淘汰的飞机大炮坦克等等武器供游人观赏。
丹东也不是平整一块的地形,这里是丘陵地带,纪念馆的一侧是小桥和一个河道。
上了纪念碑的平台,俯瞰整个附近的城市,这就是丹东。
纪念碑,还没有涂外层涂料,有四组人物雕塑造型在四个角上,纪念碑主体造型很古朴,符合五十年代的风格。
说实话,我很喜欢中国五十年代的风格,因为那个年代是一个从旧到新的转变时期,人人都充满了理想和干劲。
这是纪念馆的后方,我看很像是一个新型坦克炮塔的造型,我只等未来正式开放的时候再来参观了。
这张照片是从纪念馆上向下照的,可以一览整个广场上的武器,停靠的火车头我猜测可能也是有纪念意义的。
我下午15点半左右离开了纪念馆,踏上继续前行的道路,沿着鸭绿江继续向上游走,准备去往下一个目的地——长甸河口。
15:45左右,我已经走在江边的公路上了,这里叫滨海公路,继续前行就是319省道了。前方的下一个过江点,长甸河口什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