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在好多影视剧中臣见君、下见上是时刻要行跪拜礼的,以头拄地撅着,参见水浒传中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宋江。但是在另外一些剧中,臣对君几乎没有跪拜之礼,比如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和武则天。

那我们现在有必要探讨一下,跪拜礼究竟是何时产生,如何演化而成为定制的。

一,跪拜礼的产生

我国在先秦时期,是没有凳椅的,只有很矮的“几”。进食、议事、看书时,只是在地上铺一条用芦苇、竹篾等编成的席子,故称席地而坐,包括君王朝议也是如此。

正规的坐姿是两膝着地,两脚的脚背朝下,臀部压在脚后跟上,即正襟危坐,相当于现在的跪坐。之所以这样坐其实和古人的服饰有很大关系,先秦时期“上衣下裳”内有袴,而袴是无裆裤,如果盘腿坐、箕踞、抱腿坐那真是有碍观瞻也极其无理的。

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客人需要答拜,此时的拜礼表示的一种相互尊敬,与屈辱卑下无关。

二、跪拜礼的演化

先秦,大臣向君主行拜礼,君主也是要答拜的。臣下见君主时行稽首礼,君主空拜礼答拜。

《仪礼》公食大夫礼:宾入门左,公再拜;宾辟,再拜稽首。

《礼记》曲礼下

大夫见于国君,国君拜其辱。士见于大夫,大夫拜其辱。同国始相见,主人拜其辱。君于士,不答拜也;非其臣,则答拜之。大夫于其臣,虽贱,必答拜之。

译文:大夫进见主国国君,国君要行拜礼感谢他的屈驾光临。士进见大夫,大夫也要如此行礼。同国之人初次相见,就不论身份高低,应由主人先拜,感谢客人的光临。国君对于本国的士,因地位悬殊,不须答拜;但对于他国的士,因为不是自己的臣子,则须答拜。大夫不能和国君相比,对于家臣,无论其贵贱,都要答拜。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天子为三公下阶,为卿离席,为大夫兴席,为士抚席。于公卿大夫拜皆答拜。

先秦时期的礼仪在体现等级性的同时也体现了君主对士大夫阶层的尊敬。

《战国策 秦策三》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叔孙通建立汉朝仪礼

汉高祖刘邦立国,下令废除秦的仪法,代以简易的规范,但又厌于君臣礼节不严。叔孙通为汉王制定朝仪,采用古礼并参照秦的仪法而制礼。

刘邦坐御辇,谒者引亲王以下,按年薪多少爵位高低依然跪拜皇帝,朝礼完毕后,不许抬头看皇帝,祝酒时,按高低依次向刘邦敬酒,规定不许喧哗,不许粗鲁。因为这个礼仪,叔孙通立了大功,封为奉常,赏赐黄金500斤。此时的跪拜依旧是先秦跪礼,并不是清朝时期整个人都要趴下去。

汉朝君臣依然是席地而坐,丞相进见时,皇帝为其起立以示敬:皇帝在车上时,若路遇丞相求见,要下车以示礼敬。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汉制,皇帝为丞相起,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

魏晋六朝至于唐

随着胡凳的传入,这个时期的君臣常朝办公皆坐,所谓坐而论道。初一、十五朔望朝参,以及每年两度大朝会,大臣行再拜之礼·。《宋史》:先是,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唐及五代犹遵此制。这里的宋是南朝刘宋。所以,狄仁杰平时见武则天是无需行跪拜礼的。

而且,从先秦至于唐五代,中国民间朋友之交皆行拜礼,并无高下尊卑之意。

有宋一代

赵匡胤通过撤凳子的方式,使君臣坐而论道,变为君主高坐于御座之上(唐后期出现了椅子),臣僚站立其下,君臣之间高下分明。康有为《拟免跪拜诏》:宋乃立。

跪拜礼已经体现了明显的尊卑之意,不过宋代大臣非大朝会时,见皇帝并不需跪拜,作揖即可。文天祥被俘见忽必烈拒行跪拜礼,所谓“南揖北跪”。

此时普通社交礼仪也不再有跪礼,统统转为了揖、叉手。《宋史》所载“淳化三年,令有司申举十五条:常参文武官或有朝堂行私礼,跪拜,犯者夺奉一月;有司振举,拒不伏者,录奏贬降。”严禁下官对上官行跪拜之礼。

而且,从先秦自宋代,民见官是无需跪拜礼的,民见天子亦无需跪拜。

宋 天子出游图,众围观

自元耶律楚才始,规定百官见皇帝需跪拜,汇报工作时也需跪着,皇帝准许才可起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惟元乃跪,后世从之。

元代民需跪拜官,当时的汉人是作为下等人被统治的。

明朝也沿用了元朝的礼制,《大明会典》“凡百官奏事,皆跪。有旨令起。

古代望朔、大朝会时再拜变为五拜三叩。

“明洪武三年定制,朔望日,帝皮弁服御奉天殿,百官朝服于丹墀东西,再拜。班首诣前,同百官鞠躬,称「圣躬万福」。复位,皆再拜,分班对立。省府台部官有奏,由西阶升殿。奏毕降阶,百官出。十七年,罢朔望起居礼。后更定,朔望御奉天殿,常朝官序立丹墀,东西向,谢恩见辞官序立奉天门外,北向。升座作乐。常朝官一拜三叩头,乐止,复班。谢恩见辞官序立奉天门外,北向。升座作乐。常朝官一拜三叩头,乐止,复班。谢恩见辞官于奉天门外,五拜三叩头毕,驾兴。”

明朝,民见官为揖礼,下官见上官视品秩而定,可行拜礼、揖礼。

明 天子出行,百官作揖

清朝

这个专制统治最高峰,在皇帝面前,任何人是绝对别想站起来了。明朝的五拜三叩在清朝也变为了三跪九叩。而且跪拜的不只是皇帝,是整个皇权。据史料记载,清代有名的大学者纪晓岚曾因在陪太子读书时未采用下跪的姿态而遭到了皇帝的训斥。慈禧太后也曾让司机跪着开车。

清朝,下官需跪拜上官,民跪拜官。清朝拜礼不同之处是磕头,古代天子大礼“稽首”“顿首”,是拜而非磕。这时的跪拜礼和尊重仪礼无关,是彻底的屈辱的奴性。

清 天子出行,百官跪伏

写到这里本文大致可以结束了,归纳一下,跪拜礼最初是一种尊重互敬的礼仪,在民间更是朋友相交相敬的表达,和我们现在的握手、西方的亲吻礼并无区别。在国家层面,随着皇权的强大,专制统治的需要,而成为一种奴化人的方法手段,虚弱精神屈辱人格,精神上站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