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方姣
通讯作者:苏命、杨敏
通讯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论文DOI:10.1016/j.watres.2024.122509
through in-situ sediment resuspension”的研究论文(DOI: 10.1016/j.watres.2024.122509)。
针对我国水源水库中普遍存在的有害藻异常增殖问题,团队已识别出产嗅藻等典型有害藻生态位特征,并据此开发了基于水位、浊度调节的调光抑藻技术与基于水力停留时间的抑藻技术;在此基础上,针对无法实施上述技术的水源水库,本研究开发基于光照调节(原位底泥重悬)的抑藻新技术,全面评估技术控藻效果与机制,从而完善水源水库藻源水质问题的系统控制技术,提升饮用水水源水质保障与应对能力。
本研究通过实验模拟装置,评估底泥重悬对藻细胞密度、水下光照、营养物质、溶解铁以及沉积物氧化还原电等关键因子的影响,初步揭示控藻机制。此外,新技术被应用于五座水源水库,以现场验证技术可行性。本研究为饮用水水库中有害蓝藻的控制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模拟实验评估有害藻控制效果
Fig. 1 The dynamics
of Microcystis cell density (A) and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B) in laboratory simulators, comprising two simulators with Sediment
Resuspension (SR) operations (designated as LE1 and LE2), and one simulator
without SR serving as an untreated control (LC). Additionally, panel B
illustrates the phosphorus content within the cell.
实验室模拟实验表明,底泥重悬可以显著控制微囊藻生长。由图可知,对照组藻细胞明显生长,而两个实验组的藻细胞密度则明显下降,下降速率分别达3.39 × 106 cell L-1 d-1 和4.25 × 106 cell L-1 d-1。此外,底泥重悬可以促进水中磷的去除:对照组的磷浓度至第5天开始显著下降,至第8天降至最低为7.97 ± 8.56 μg L-1,而底泥重悬实验组的磷浓度则在第1天开始降低,并于第5天降至最低浓度为8.24 ± 9.32 μg L-1。
水库实际应用效果
Fig. 2 The figure
displayed the field applications of SR operations in five drinking water
reservoirs: SMH Reservoir (A), SXK Reservoir (B), NJ Reservoir (C), CX
Reservoir (D) and HM Reservoir (E).
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原位底泥重悬的蓝藻控制新技术,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有害蓝藻爆发,还可以削弱水中的溶解磷浓度,水库的底泥氧化还原状态也由此得到有效改善。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浙江省多座水源水库的有害藻控制,防控效果明显,综合水质显著提升,为水库有害藻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第一作者–方姣: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饮用水水源水质问题控制技术研究,近期以第一作者在Water Research发表论文1篇。
https://www./science/article/abs/pii/S0043135424014088?via%3D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