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众多城市中,成为直辖市是许多市民的梦想。关于中国第五座直辖市的话题在互联网引发广泛讨论,西安、大连和武汉等城市被频繁提及。然而,抚顺这座历史上曾经是中央直辖市的城市,却在这些讨论中鲜有出现。
抚顺,这个曾经的中央直辖市,如今在公众视野中显得存在感不足。尽管偶尔出现在媒体报道中,但往往伴随着“老”字的前缀。随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发布,抚顺因人口老龄化问题再次受到关注。根据国际标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即为人口老龄化。结合普查数据,抚顺和南通被认为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
抚顺市的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高达30.26%,这一数据显著高于全国18.70%的平均水平,意味着每10个人中约有三人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南通的情况也类似,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为22.67%。尽管南通的老龄化程度较高,但经济实力依然强劲,属于“万亿俱乐部”成员之一。相比之下,抚顺曾经在经济上取得过辉煌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抚顺曾因丰富的煤炭资源而繁荣,尤其是自1901年发现大量煤炭资源后,到1914年西露天矿正式开掘,抚顺迅速崛起,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14个中央直辖市之一。直到1954年辽东、辽西省合并为辽宁省,抚顺才转变为辽宁省辖市。这段历史显示了抚顺从资源红利中获益并快速崛起的过程。
抚顺,这座曾因煤炭和石油资源丰富而闻名的城市,其石化产业在60年代大庆油田的开发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当时,抚顺不仅成为国内最大的石油加工基地,还被誉为“石油大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长期过度开采,抚顺的煤炭资源逐渐枯竭,探明储量从鼎盛时期的近15亿吨锐减至当前的2.17亿吨。
作为一个传统的资源型城市,抚顺的发展模式长期依赖于煤炭和石油产业,导致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随着资源的减少和产业结构的单一化,抚顺的经济地位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据统计,2009年抚顺的GDP在全省14个地级市中排名第6;而到了2022年,其排名下滑至第9,被盘锦、朝阳和本溪三座城市超越。
这一变化反映了资源型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抚顺的例子突显了过度依赖单一资源的风险以及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
抚顺市的人口数量自2000年至2022年已减少约27.7万人。目前,该市街头年轻人的稀少,新开商场中老年人成为主要顾客群体,而受年轻人欢迎的消费场所如奶茶店和咖啡馆在抚顺日益稀少。公交车上的“敬老卡”提示音频繁响起,进一步突显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曾经,抚顺是全国著名的高生育率城市,尤其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工业发展,吸引了大量人才涌入,推动了当地人口的快速增长。当时抚顺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如今这一情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低生育率成为抚顺面临的新挑战。
在1963年,随着全国第二次生育高峰的浪潮,抚顺市也迎来了人口出生率的顶峰,达到了53.3‰。然而,这次生育高潮并未带来更大的辉煌。
辽宁的城镇化进程较早启动,得益于大量人口迁入和工业发展。建国初期,抚顺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37.02%,而当时全国的城镇化率仅为10%左右。到1980年,抚顺的城镇化率增长了近20%,相比之下,全国仅增长了8.7%。
尽管抚顺的城镇化水平较高,其居民的生育意愿却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抚顺的生育率远低于全国。特别是在计划生育政策在八十年代逐步明确后,抚顺本已低迷的人口生育率进一步受到抑制。作为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最为严格的地区之一,国企众多的抚顺便是典型案例。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的实施,“工人要为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的口号促使大量人口离开东北,南下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这一变化导致抚顺市的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从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每千人15人左右持续降至2023年的每千人近3人。2023年,抚顺市的新生儿数量仅为5541人,远低于当年的死亡人口数,后者为3.7万人。
这种新生儿数量少于死亡人口的现象在抚顺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教育行业作为培养新一代的重要领域,首当其冲地受到生育率下降的影响。无论是幼儿园、小学还是初高中,抚顺各类学校的在校生人数都在逐年减少。2022年,抚顺市基础教育阶段的在校生人数为16.3万人,而这一数字在2017年时还是17.6万人。五年间,减少了1.3万人,儿童数量明显减少。
抚顺市的教育系统面临着教师老龄化及青年师资紧缺的问题,这对其教育质量与发展构成了挑战。据2021年数据显示,该市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为48岁,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仅占8.17%,反映出新鲜血液的匮乏。此外,抚顺市还承受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养老压力。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抚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高达49.8%,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9.5%。
面对这些挑战,抚顺正积极探索解决途径。例如,通过与邻近城市沈阳合作,寻求共同发展机会。历史上,抚顺曾被称为“沈阳东大门”,并拥有全国最早的有轨电车系统。然而,目前抚顺不仅失去了这一交通优势,还成为全省唯一没有通高铁的地级市,这限制了其发展潜力。因此,抚顺急需采取措施,以恢复其往日活力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抚顺市在高铁网络布局上曾面临挑战,但随着沈白高铁的建设,其交通状况即将迎来显著改善。早在2016年,《沈抚新区总体规划》的完成便标志着抚顺积极融入沈阳都市圈的战略布局。由于老城区的限制,抚顺将发展重心转向位于两市边界的沈抚新区,期待通过这一区域的发展来吸引产业和人口,实现城市转型与振兴。
尽管新区在表面看来具有吸引力,拥有高端装备制造业、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等三大主要产业,但这一发展并未有效缓解抚顺人口流失的趋势,也未能吸引更多人口迁入。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除了沈抚新区抚顺片区的常住人口略有增加之外,抚顺市的其他县区人口普遍减少。
对于沈阳而言,沈抚新区只是核心区域外的九大城市公共中心之一,所受的重视程度相对有限。为应对这些挑战,抚顺正在探索通过养老产业的发展来缓解老龄化问题。养老产业的繁荣不仅能够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还能为年轻人提供回流就业的机会,形成双赢局面。
其他城市还在推广“公园20分钟效应”时,抚顺已经提前数十年提出“20分钟养老服务圈”,并于今年推出了《抚顺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从衣食住行和医疗方面全面保障居家老人的生活质量。未来,抚顺有望在养老产业的发展中实现逆势上扬,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先者。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人口流失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抚顺人口的流失,只是这一现象的一个缩影。然而,令人振奋的是,在2023年,吉林和辽宁实现了人口净流入,从而逆转了连续十余年的净流出趋势;黑龙江高校毕业生留省、来省就业人数也达到近年来的最好水平,显示出东北区域正在逐步恢复活力。
这些变化对于抚顺来说,无疑是一个积极的讯号。毕竟,在物价友好、买房容易、生活节奏正常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选择回归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