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是白衣古寺,顺便完成一个City walk的小圈。具体线路是:
白衣古寺-华侨新村-湖滨路-逸仙湖公园-大墩村-青溪路(岐江)-兴中广场-孙文西路步行街-悦来路。
白衣古寺又名白衣庵、紫竹禅林,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距今已有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古寺在清嘉庆、宣统年间不断扩建和重修,1958年后逐渐被拆,现存白衣古寺正殿,于2004年重修。白衣古寺是中山市著名的寺院、禅宗胜地,感觉是中山最大的寺庙了(亦有一说,最大寺庙是西山寺)。
硬山顶、青砖墙,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白衣古寺是较为典型的明清庙宇建筑之一。据《香山县志》记载,庵前山原为插笏山,又名金山。自明末清初起,天门一带庙宇、祠堂林立,有白衣古寺、北帝庙、十皇庵等十数座寺庙,均香火鼎盛。因白衣庵之名,庵前石街被称为“庵前正街”,这个街名一直沿用了约360多年(现此街已更名为“莲员东路”)。
白衣古寺因供奉白衣观世音菩萨而得名。初建时是僧侣参禅的寺院,其后一度由尼众居住,所以亦称为白衣庵,后来再恢复由僧侣住持,其亦寺亦庵的特色在中国佛教史上别具一格。
关于白衣古寺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据传,宋朝国师赖布衣登金山,远看天门周边海滩连绵,海鸟低翔,渔帆点点;近看山脚滩塘内多生红莲、白莲,山下霭雾飘渺于阡阳之间,遂留下 “天门福地出天子〞的诫语。后明朝崇祯年间云游到此的高僧兴义禅师为广传佛法,教化世人,感化末来天子体恤爱民的慈悲胸怀,遂发愿在此兴建寺院。
“纡迳以上,高山林隈,烟村山郭,洵堪骋目。”如今烟村山(即现在的烟墩山)还在,但旧日风景已被城市景象替代,不变的是香火缭绕,佛音绵延。
我到达时正遇一群香客在礼佛听禅,案几上放着书籍,僧人领着信众诵经。
白衣古寺的斋堂很大很明亮,门前的对联也值得玩味。斋堂门对着大街,我进寺前先见到了斋堂。
离开白衣古寺,我便转向几百米开外的华侨新村,今天的第二站。
华侨新村是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为安置归国华侨和侨眷而建设的住宅区。
这个住宅区有浓浓的历史感。穿行其中,能看到当年归侨们的爱国之心,也能看到党和国家对侨胞的关怀。不过当时舒适的住宅区,历经七十多年岁月变迁,已经破旧落寞,如今大家关心的是“旧改”和“拆迁”。
岁月终会老去,时代总要向前。
华侨新村大门外便是口腔医院,热闹的湖滨路上店铺林立。我在熟悉的中垦民信吃一碗红豆满满的双皮奶,然后继续往前。
上次文化之行的时候,专程游览了这里,这次算是我二刷这个市民公园。长桥依旧,美景依旧。
我只是路过,我要去大墩村,看看介绍中提到的北帝庙。
这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老屋老店老榕树,巷子老旧而普通。
导航北帝庙,见到这个祈福树,却没有见到庙。有一大爷对我说:五点半才开呢。
我初时不明白他什么意思,看到老榕树后的荣记,我瞬间明白了。
这家中山老字号大排档——大墩村荣记,是中山人的记忆之一。
大墩村有棵老榕树,老榕树下有座庙,每到晚上,庙门口就摆满了桌椅,大棚里电扇呼呼吹着,三姑六婆、三两好友、扶老携幼……本地人的深夜食堂,30年的老字号,食材靓,价格亲民,它是附近街坊邻居的心头好,现在也是外来客的追逐对象。
那么下次我果真要来一次,招牌咸骨粥一定要的,红烧乳鸽、铁板牛肉、豉油皇虾就看着来吧。
不仔细看,都看不到荣记旁边的北帝庙,它的门脸太不像寺庙了,而像家常的住宅。
大墩村老旧,烟火气十足,但村里的道路却是高蹈出尘:步云里、青云街、书楼里……
沿着青溪路,过兴中广场,去到今天的最后一站:孙文西路步行街。
升级改造之后,国庆的人山人海之后,步行街大体还是旧日模样。
粉色的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往日来时,几乎没人,今天有了不少参观者。
唯一变化的是中山公园大门前,做成了开阔的香山剧场。
我由孙文西路折向悦来路,这也是一条老房子满满的老街。
经过岐海九曲文化城,这里是文艺的集聚地,也是怀旧的好去处。
食品厂的大烟囱(网图)
我把今日份的溜达终点定在了这里,从古寺开始,到老街结束,一万五千步,每一步里都有岁月的线索、时光的印记。
中山的老房子保留不错,这也应该是打开这座城市的密码之一。
这或是中山人的文化认同与文化坚守;又或许是财力不足,才没让一拆到底得以实现。
连续十日,艳阳高照,蓝天下什么都好看,适合继续走走走。
2024年10月9日石歧白衣古寺行记
-相关文章-
【中山徒45】五桂山长坑水库小环线,走走中山小九寨
【中山徒44】石歧南下村:睇庙睇南下,这里香火气与烟火气并存
【中山徒43】华佗山公园:在中秋节去健康平安的祈福之地走走,顺便看看大环村的碉楼
【中山徒42】翠马开跑,我去马鞍岛蹭个日出和暴雨
【中山徒41】三乡尖角岭森林公园半日行
【中山徒40】再走五桂山,翠山路-阜沙水库-孙文潭-逸仙水库-翠山路环线穿越
【中山徒39】孙文公园至金字山公园半日行
【中山徒1】紫马岭的五月花事:歌颂花是我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