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源兵变是导致唐德宗李适时期的奉天之难失控,并使形势完全糜烂的主要事件。兵变发生后,发动兵变的泾源军迅速夺取的长安城,拥立太尉朱泚为皇帝,将叛乱席卷到了唐朝的整个北方地区。而李适则不得不弃城而逃,率领数百王公大臣前往奉天避难,唐朝朝廷遭遇到安史之乱后的最大危机。很多历史爱好者读到这段历史时都会感到很疑惑,为什么仅仅数千的泾源军,就能攻陷长安城,迫使李适弃城而逃呢?要知道当时长安是世界第一大城,防守堪称固若金汤。之前的长安失陷也是面对数十万大军围城,而不是仅仅数千人的乱兵。

关于泾源兵变发生的过程,前文中已经有了详细叙述,这里不在赘述。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发动兵变夺取长安的泾源军只有五千人,由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带领。这种情况对于长安这样的超级大城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荒谬的。长安的城防设施天下第一,镇守长安的是中央禁军的核心精锐神策军,这些都是唐朝朝廷投入巨资打造的。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和吐蕃入侵后,朝廷和皇帝越发觉得藩镇军不可靠,朝廷禁军需要加强投入,所以对神策军进行了全方位的改组。改组后的神策军总数超过十五万,受到皇帝李适的直接调动。

区区五千泾源军攻打长安城,在防守长安城的十多万神策军毫无反击的情况下,就这么斩关夺城了,真是太令人不可思议了。因此很多历史爱好者都对此感到很好奇,这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十多万神策军毫无反抗之力?唐朝投入巨资打造的长安城防,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

要回答上述的问题,就必须从神策军的来历说起。神策军最初并非唐朝的中央禁军,而是归属于藩镇的军队。神策军的创始人是开元名将哥舒翰,天宝年间为了应对与吐蕃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境创建了八支军队,神策军为其中之一。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李隆基调神策军平乱,这支军队便被监军鱼朝恩掌控。

神策军创立之初只有数千人,被鱼朝恩掌控后兼并了陕州节度使的军队,军队膨胀到数万人。鱼朝恩是唐肃宗李亨和唐代宗李豫的心腹宦官,他掌控军队后使其成为皇帝的护卫军队,并加入了中央禁军的序列。安史之乱平定后,由于藩镇势力坐大,加上吐蕃入侵的威胁加剧,所以朝廷对神策军加大投入,将其发展成十余万人的皇帝亲军。唐德宗李适即位之初排斥宦官,以司衣卿白志贞为神策军使,神策军作为拱卫长安,压制各地藩镇的主要军事力量。泾源兵变中神策军不战而溃,导致长安失陷,其主要原因便是在白志贞身上。

因为李适在即位之初排斥宦官,所以白志贞与宦官没什么关系,而是正经的边军将领出身。李适任用白志贞为神策军使,本来是希望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最后却事与愿违。白志贞是中唐名将李光弼的部下,曾经给李光弼做过参谋官。李光弼去世后他被调入朝廷,先出任司农少卿,后迁太府卿。因为李光弼名震天下,所以白志贞也随之出名。唐德宗李适即位后很宠信白志贞,任命他为神策军使,全权负责神策军的招募和训练。本来按照神策军原来的制度,也不至于糜烂到一触即溃。但白志贞为了迎合李适,搞了一些花活,使得军队战力剧降。

白志贞掌控神策军后,没有积极的练兵备战,而是和宰相卢杞勾结,将军队作为聚敛钱财和迎合皇帝的工具。当时李适猜忌朝中老臣和王公贵族,白志贞便上表朝廷,请求让郭子仪、吴仲孺等勋贵家族的子弟率领家奴加入到神策军。他认为,一方面可以让这些巨富的勋贵家族出钱养兵,另一方面也能用军队来控制这些家族的子弟。于是这些二世祖们便成为了神策军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掌控了节度、观察、团练等官职。这些二世祖们平日并不在军中训练或执勤,一向以家奴代替,或者拿钱收买长安的贩夫走卒顶替执行任务。

四镇之乱爆发后,唐德宗李适派神策军行营节度使李晟出兵平乱。这使得神策军原有的精兵强将被带走了,留在长安的是一群新招募的二世祖和贩夫走卒。这些人虽然数量不少,但都是乌合之众,根本没有任何战斗力。实际上二世祖和贩夫走卒加入神策军就是为了应付事的,二世祖是为了应付家里,贩夫走卒只是为了神策军的优厚待遇。他们平时根本不在军中训练备战,大多数时候忙自己的私事,甚至在长安的东西市做生意。姚令言带着泾源军攻打长安时,李适也下令让白志贞召集神策军御敌,结果却根本无人响应。

在这种情况下,长安与空城无异,泾源军轻易的就斩关夺城,攻入了长安城内。李适得到消息后迅速带着皇宫和朝廷的人员弃城出逃,只有右龙虎军使令狐建率领四百龙武军殿后护驾。而作为长安主要镇守军队的神策军,除了精锐随李晟在外征战外,留下来的二世祖们已经四散溃逃了。可以说姚令言带领泾源军攻入长安时完全没有遭到抵抗,甚至连神策军的影子都没看到。作为神策军使的白志贞,根本没有担负起防御长安的主要责任,第一时间跟着李适的车马逃出了长安城,将这个天下第一大城扔到了叛军手里。

从史料来看,神策军的衰败是源于白志贞出任神策军使后开始的腐败行为。他与宰相卢杞互相勾结,为了满足思域聚敛钱财,搞得整个军队乌烟瘴气。神策军在长期的打仗中会受到不小的损失,然而补充的不是贵族二世祖,就是拿长安的贩夫走卒充数,这些人都是毫无战斗力的。李晟出征带走了精锐军队后,剩下的神策军简直是不堪一击。这里面既有滥竽充数的,也有吃空饷的,看似数量庞大,实际上是战力空虚。朱泚作为藩镇军的宿将,对于这种情况是看得很明白的,所以很容易给他找到渗透和拉拢的机会。

姚令言区区五千人就敢攻打长安城,便是因为从朱泚之处提前得知了神策军虚有其表的本质,所以才敢于挑战天下第一大城。否则仅凭神策军十来万的数量就已经很吓人了,不知虚实的情况下谁敢举兵攻打?但有了朱泚的里应外合,需有其表的神策军在身经百战的泾源军面前自然是不堪一击的。

这个事情从根本上看,还是唐德宗李适自以为是造成的惨烈后果。李适即位后为了摆脱李豫时代宦官专权的态势,免去了掌控神策军的宦官,而是以白志贞为神策军使。他的这种做法看似杜绝了宦官专权,但实际上与宦官专权并无本质区别,甚至比宦官专权的危害更为严重。

宦官专权的本质是皇帝任人唯亲,将自己信任的宦官赋予掌控国家大权的位置,是皇权的一种衍生。但由于宦官集团与朝廷、藩镇向来不和,所以难以勾结成奸,只能在政治上互相掣肘,让皇权得以掌控全局。但白志贞不同,他不是宦官,而是军队出身的官僚。他背后没有宦官集团支持,想要坐稳神策军使的位置,就需要另找靠山,于是找到了宰相卢杞。白志贞与卢杞勾结后,本质上就成为了朝廷的打手,打破了朝野政治势力的平衡。这种情况既容易搞出权臣,也隐藏这巨大祸患,挖空国家的根基。

实际上李适任命白志贞也是任人唯亲,白志贞曾担任太府卿,就是长官宫廷中后勤事务的官员。李适本以为白志贞亲近自己,又是军队出身,是值得信任的,能够把神策军治理得很好,同时还削弱了宦官的权力。实际上却忽略了李亨和李豫重用宦官的根本原因,最终酿成了大患。从这个事情上也可以看见李适昏庸无能和自以为是的一面,正是因为他盲目的破坏李豫留下的制度,这才使得朱泚等人有机可乘,也使他得到了抛弃长安的奇耻大辱。泾源兵变也彻底击溃了李适继续改革和削藩得信心,因此他在执政得后半段果断选择了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