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以前走过的路,我们不忘初心,披荆斩棘,穿越多少激流险滩,经受多少挫折与磨难,不骄不馁,奋勇向前,成就了今天的强大与辉煌;展望未来征程,我们牢记使命,信心百倍,胸怀光荣与梦想,朝着伟大复兴之路再出发!
河南地处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刘少奇一向重视河南在抗战中的政治、军事地位,一直密切关注着河南抗日斗争形势的变化,及时对河南的抗日斗争进行部署和指示。
1941年1月25日,日军以4个师团兵力,自信阳、商丘、宿县分三路向河南进攻,国民党军队节节后退,豫南、豫西南及豫东、皖北大片国土沦于敌手。面对河南局势的突然变化,刘少奇迅速作出反应。2月3日,他与陈毅致电彭雪枫:“敌大举进攻河南,汤(指汤恩伯)部西撤后黄河以西空虚,何柱国受损失甚大,我应乘机向西发展。雪枫部应即以两个旅向西活动,以新四军名义相机消灭反共军,发展自己,建立政权,并准备以一个旅配合多数地方干部,于适当时机渡过新黄河,到达项城、沈丘、新蔡、汝南、息县地区活动,建立根据地。”
左起:刘少奇、罗生特、陈毅
同一天,刘少奇、陈毅还指示新四军第四支队乘机向西发展,到大别山活动;指示指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李先念、陈少敏:“敌寇大举向河南进攻,你们应向豫南发展。主力应即向豫南行动,创立根据地,发展自己。”
彭雪枫
2月5日,刘少奇与陈毅电示彭雪枫、刘子久:“在河南豫西及陕南建立根据地,也是你们及李先念的任务,必要时克诚再加上来,华北亦可能增兵来。但必须你们首先到新黄河以西去建立一根据地,为我华中、华北部队打开一条西进出路。”2月6日,又指示彭雪枫、刘子久:“你们应不顾一切西进到阜阳、太和、颍上地区,并准备以三四四旅配多数地方干部过新黄河以西活动。”2月10日,刘少奇致电张云逸、邓子恢、罗炳辉,郑位三,指出:“河南是全国战略要地,已令李先念、彭雪枫用全力向河南发展,黄克诚即率4个团向皖北发展前进,情愿减弱皖东北与苏北的兵力而去发展河南”。
根据中央和刘少奇的指示,李先念命令豫鄂挺进纵队主力一部和信、应地方武装向信阳、应山、随县、确山、桐柏、唐河、泌阳等县敌后进军,开展游击战争。1月30日,彭雪枫率八路军四纵主力向西挺进,收复涡阳、蒙城等地后,迅速推进到新黄河以东的江口集、王市集、张村铺一线。
李先念
这时敌情发生重大变化,2月10日前后,日军突然停止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退回原防,豫南战役结束。据此,刘少奇与陈毅于2月13日指示彭雪枫:“日军对河南的’扫荡’已完结。汤恩伯部损失不大,并有再度向我们进攻的可能。因此,新四军暂时已不可能向河南发展。”虽然,这次新四军向河南发展的战略行动因形势的变化而暂时停止了,但刘少奇仍然在等待时机,并为此做不懈的努力。
1941年春,新四军四师因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从豫皖苏根据地向津浦铁路以东地区转移。在此情况下,刘少奇于1941年3月27日致电彭雪枫,指示要长期坚持新黄河以东的睢县、杞县、太康、萧县等地的游击战争,“实行广泛的统一战线,少树敌人,多交朋友,尽可能采取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建立政权和武装,争取维持会、伪军。我们在敌人据点间,要有长期(至少三、五年)坚持的打算,要保障三、五年内敌人无论用什么办法也消灭不了我们”。据此,豫皖苏边区党政机关的主力部队在转移津浦路东的同时,留下一批干部、武装坚持水东地区的抗日斗争。后由于水东党组织和抗日武装与新四军四师联系困难,1941年12月中央军委决定水东地区由冀鲁豫边区代管。
刘少奇从华中返回延安,途经冀鲁豫根据地时,特意指示冀鲁豫区党委要加强对水东地区的领导。他说:“水东地区是八路军与新四军联系的枢纽,是以后反攻的战略基地,应加强领导。”冀鲁豫边区为此先后多次派出干部、武装加强对水东地区的领导。1943年2月,刘少奇先后致电杨得志、彭雪枫,明确水东地区归冀鲁豫边区领导。4月7日,刘少奇又致电冀鲁豫边区党委:“关于水东工作,中央已决定归你们领导,华中局亦决定所有四师派到水东的干部完全受区党委及地委领导。”

1944年4月18日至5月25日,日军集中近10万兵力,发动河南战役,国民党第一战区所部40万人一触即溃,豫中、豫西38座县城和大片国土沦陷,国民党军队损兵折将20余万人。
中共中央根据河南形势的变化,于5月11日作出《对河南工作方针的指示》,要求有关战略区派干部发动与指导河南人民开展抗日游击的争。
刘少奇(右一)与李先念(中)
6月23日,刘少奇和陈毅联名致电张云逸、饶漱石、李先念、郑位三,指出:“河南战役暂告一段落。我五师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益形增高,五师今后发展方向应该确定向河南发展,完成绾毅中原的战略任务。这一任务完成,使我华中、华北、陕北呵成一气,便解决了我党我军颠扑不破的战略地位”。“四师之部越过津浦路,可西进至涡、蒙、阜、颍等地、相机处理”。
刘少奇与陈毅
针对新四军五师关于进军河南的部署,7月10日刘少奇为中央起草了复郑位三、李先念电,指出:发展河南工作,应首先沿平汉路两侧向北发展,以求得和八路军打通联系。中央已令华北派部队到密县、登封、淮阳、西华一带活动,望你们由信阳、罗山逐渐向北发展。目前你们有一个团的兵力,并有一批干部组织河南工作委员去工作是好的,但须有得力干部去领导。
前排左起:毛泽东、朱德;后排左起:刘少奇、周恩来
7月25日,中央发出八路军、新四军向河南敌后挺进,开辟抗日根据地的指示。据此,冀鲁豫军区先后派出数批武装,扩大水东根据地,开辟了以西华、上蔡、商水为中心的水西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四师主力由淮北根据地向西推进,恢复了豫皖苏边区根据地,打通了与水东地区的联系;新四军五师派出部队从豫鄂边区沿平汉铁路两侧北上,收复了豫南、豫中地区,开辟了1万余平方公里的抗日根据地。
陈毅与彭雪枫
党中央从延安派出干部、武装,与太行、太岳、晋绥等地南下的八路军并肩作战,开辟了以嵩山为依托的豫西抗日根据地。至1944年10月,河南抗战局面一派大好,八路军在豫北不断对日伪军发起攻势作战,根据地日益扩大,沦陷区日渐缩小。在豫东、豫南、豫中、豫西广大地区,八路军、新四军遥相呼应,奋勇作战,捷报频传。
1944年11月19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举行专题会议,研究河南工作。刘少奇在会上慷慨陈词,阐述向河南发展的战略意义、方针、政策、措施、方法。他说:我们派部队到河南,任务是建立根据地,发动群众,建立武装,以便造成将来占领洛阳、郑州和配合新四军五师占领信阳的条件。到河南去,首先是占地方,改组政府,建立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然后再改造民兵。要尽可能地扩大武装,在一二年内扩大到三四万人。要建立地方部队,使之能守住地方。发动群众要快,不可误时,但是不要过急,争取在明年夏收秋收时做到减租减息。然后就可以大大发展民兵,大大发展党。要注意争取时间,一年半到两年的工作都要做好,主要是明年一年。河南搞好了,就保卫了边区。总之,要以为群众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方法来团结自己,战胜敌人,两年之内完成任务。
左起:毛泽东、刘少奇、聂荣臻、林彪
奋战在河南各地的八路军、新四军将士,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刘少奇的指示,以无比的勇气和毅力,不怕流血牺牲,大力拓展和巩固根据地。至1945年9月日本投降时,河南的抗日根据地面积达10多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2000万,建立了90多个县级抗日政权,18个行政专署,抗日武装力量发展到10万余人,民兵发展到20万人,收复县城40多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凝结有刘少奇的大量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