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为人处事时,既要利己,也要利他,这是一种系统考量的思维。利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生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利他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关心他人,愿意为他人付出的品质;利己与利他并非截然对立的概念,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基于这一理念,日本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在他的《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中提出了“自利则生,利他则久”的说法。稻盛和夫深信,一个人若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终将难以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反之,若能真诚地为他人着想,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促进个人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利己,追求个人利益并不意味着自私,而是关注个人成长和发展;利他,关注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通过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找到平衡点,可以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
社会交往中,“利己则生,利他则久”这一观点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众所周知,合理的利己行为能够确保个体在社交中的独立和自尊,避免被他人利用或忽视。同时,利他行为则是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自利则生,利他则久,才能在个人与社会之间找到平衡点,使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大凡有智慧的人,都懂得通过利他来成就自己。利他思维,是指在处理利益关系时,不但考虑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他人的得失,并且会将对方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先考虑对方的利益,再考虑自己的得失。通过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利益,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往往需要在利己与利他之间找到平衡点。一方面,合理的利己行为能够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利他行为则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友谊,为个体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自利则生,利他则久”,不仅是稻盛和夫个人的人生信条,也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稻盛和夫认为,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就,更在于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变化。这种利他的态度,使他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