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H&W展览:豪瑟沃斯香港呈献美国抽象艺术家杰克·惠滕亚洲首场个展
相关阅读:H&W展览:美国抽象艺术家杰克·惠滕亚洲首场个展已于豪瑟沃斯香港揭幕
相关阅读:视频看展:「杰克·惠滕」亚洲首场个展@豪瑟沃斯香港

图片

杰克·惠滕肖像,© 杰克·惠滕艺术资产,图片:杰克·惠滕艺术资产、豪瑟沃斯


杰克·惠滕1939年生于阿拉巴马州的贝塞默(Bessemer),在1960年代初以前,他是一位活跃的民权运动参与者,此后,他移居纽约并就读于库伯高等科学艺术联盟学院(Cooper Union)。当时,他一边在市中心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们混在一起,深受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弗朗兹·克莱恩(Franz Kline)及菲利普·加斯顿(Philip Guston)等人的影响,另一边又在市郊与诺曼·刘易斯(Norman Lewis)及罗马勒·比尔登(Romare Bearden)交往甚密。但惠滕很快就开始专注于他自己独特的艺术实验,在技法与材料方面不断地取得突破,并在艺术作品及其灵感之间开辟了新的路径。有时,他追求可被快速应用的、类似摄影或版画的势态技巧;有时他深思熟虑的构造之手又清晰可见。从他1960年代的小型「幽灵」(Ghost)画布系列以及之后1970年代的「平板」(Slabs),惠滕转到了1980年代的拼贴式丙烯作品「表皮」(Skins),并最终发展为他更为晚近的镶嵌结构——这些绘画看上去像是马赛克,但实际上是由干燥后的丙烯颜料片不均匀地镶嵌在湿丙烯中而形成的。

1960年代

作为非裔美国人,杰克·惠滕在1960年代创作的作品受到了当时种族政治及身份认同需求的驱使。这十年间的作品带有一定的私密性,有时也是传记性的。1964年从库伯联盟学院毕业后,惠滕决意创作出一种自主的视觉词汇,来将他的想像力、创造力与前辈艺术家及纽约的先师们区分开来。惠滕对上一代抽象表现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学习与回应贯穿了整个20世纪60年代。作为创作者,他必须把创作的工具具体化:他所选择的工具及随后的主题广泛多样——亦预示了艺术家孜孜不倦投身于探索、实验、发现与创新的艺术生涯。

图片

▲ 杰克·惠滕,《垂直景观#4》,1967年,水彩 铅笔 纸上,© 杰克·惠滕艺术资产,图片:杰克·惠滕艺术资产、豪瑟沃斯

1968年,惠滕创作了一组献给马丁·路德·金博士(Dr. Martin Luther King)的素描与绘画作品。艺术家为金博士的人格及演说所动容,开始使用花园这一隐喻来向其致敬。花园这一符号代表了发芽、培育与成长。「金氏花园」(King’s Garden)系列作品共14幅绘画,深入描绘了民权时代的希望、磨难与决心。此外,「花园」(Garden)系列亦致敬了艺术家阿希尔·戈尔基(Arshile Gorky)的作品《索契花园》(Garden in Sochi)。在这一时期末期,惠滕摒弃了具象绘画及习得的标记制作的传统手法,转变投身于纯粹抽象的实践中。

图片

▲ 杰克·惠滕,《垂直景观#2》,1967年,铅笔 纸上,© 杰克·惠滕艺术资产,图片:杰克·惠滕艺术资产、豪瑟沃斯


1970年代

1970年代,惠滕有意从自己的作品中移除所有势态性的标记,转而将关注更多地放在机械自动化凭借施乐公司(Xerox)的静电印刷技术,他得以突破传统的视觉语言,改变了平面与空间的观念。此外,他放弃了钢笔与画笔,开始使用非传统的工具来进行绘画,如木匠的锯片或一把非洲梳。惠滕把这些新工具称作“处理器”或“显影剂”,并借此重申了这些实践与照片处理的关联;借助这些工具他得以通过横扫的动作来创作抽象的构造。

图片

▲ 杰克·惠滕,1974-1975年,© 杰克·惠滕艺术资产,图片:杰克·惠滕艺术资产、豪瑟沃斯


在强调形式创新的同时,惠滕不仅构建了新的艺术工具,还改造了传统媒介的原始意义。到1970年代中期,他开始将干燥后的丙烯颜料用作拼贴的元素,而这种激进的绘画方法也贯穿了他此后的整个艺术生涯。艺术家的工作室某种意识上变成了一间实验室,为猜想与假设添砖加瓦。惠滕亦由在画架上作画转而将画布平铺与工作室的地板上。伴随着鸟瞰的视角,工作室变成了他带显微镜功能的新画板。

1980年代

惠滕没有追随1980年代受商业驱使的美学风潮,而是将注意力转向了精神与思考。机械自动化的概念与惠滕对神性的兴趣是直接相关的。通过使用自己建造的工具以及其他不同的支援设备,他开始重新评估“控制”这一概念。对艺术家而言,1980年代意味着一个实验与再生的时代,他对宇宙与量子的浓厚兴趣亦愈发强烈。经历了十年之久的地面作画,惠滕在墙上建造了画架,他的画布成为了现实世界的延伸。通过实验与延展材料与媒介的潜能,惠滕让形式的呈现独立于他的触摸与控制。相反的,艺术家的身体可被解读为一种宇宙数据的箔片,可以被传递,并转化为视觉的振动。

图片

▲ 杰克·惠滕,《几何集合 #1》,1981,丙烯 粉彩 压缩木炭 Rives纸,© 杰克·惠滕艺术资产,图片:杰克·惠滕艺术资产、豪瑟沃斯

惠滕常使用现成的物件——如格栅、网格与网状屏幕来创建整体的纹理和图案。在他的作品诸如《本地位置 #1》(Local Site#1,1987)及《无题》(Untitled,1988)等纸上作品中可以观察到他的擦印画(frottage)实践。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生成的图像都类似于自制的电路板。而与自动主义的理念相悖,自发性与随机性对惠滕而言亦举足轻重。主板的有效分层与拼贴效果为艺术家画作的切面镶嵌埋下了伏笔。对于惠滕而言,句法(人类对于相反思想体系的理解能力)至关重要。他的创作扮演了精神与物质之间的桥梁的色。

图片

▲ 杰克·惠滕,《本地位置 #1》,1987, 压缩木炭 Rives纸,© 杰克·惠滕艺术资产,图片:杰克·惠滕艺术资产、豪瑟沃斯

图片

▲ 杰克·惠滕,《无题》,1988,墨水 稀释墨水 宣纸,© 杰克·惠滕艺术资产,图片:杰克·惠滕艺术资产、豪瑟沃斯


1990年代

从惠滕1994年创作的作品《在场》(Presence)中,我们可以看到黑墨之美。这系列作品以其明显的偶然印记为特征,印证了惠滕对材料性的迷恋与投入。这款媒介的特点是,没有所谓的“抹除”。一旦墨迹出现在纸上,就没有回头路了。通过遍布宣纸之上的记号,艺术家创造出一种幻影般的形式,并呈现为某种转瞬即逝的实体。

图片

▲ 杰克·惠滕,《在场 I》,1994,Sumi墨水 宣纸,© 杰克·惠滕艺术资产,图片:杰克·惠滕艺术资产、豪瑟沃斯

从根本上来说,纸本创作是艺术家对观念与视觉多维性进行研究的一种方式。在二维平面上作画也为所有的颜料实验提供了可能。通过实验不同纸张与媒介的特性,惠滕发现了新设计的工艺与技法。而正是这些通过试验所发展出的技法,才滋养了后来的马赛克创作。用惠滕自己的话说,「素描是我绘 画中的骨架」(2014年11月)。

图片

▲ 杰克·惠滕,《明戈祭坛装饰画:纪念乔治·明戈(1950年9月14日至1996年12月6日)》,1996,丙烯酸 面板 乔治·明戈雕塑,© 杰克·惠滕艺术资产,图片:杰克·惠滕艺术资产、豪瑟沃斯

1990年代,惠滕开始在深色的聚乙烯板上制作层叠的颜料片,而后将这些颜料切割成无数碎片。如果将惠滕的创作方法解读为一种科学实验,那么这些碎形元素则可以被看作是由艺术家的大脑及脏器对其日常生活作出回应的分子信号。如此看来,惠滕解构了颜料,却重构了绘画,并最终重新定义了身为画家的含义。他使用了一个木工术语——胶合——来描述这种构建与粘合丙烯块的过程。此外,惠滕有着很强的纪念冲动,因此他的绘画作品也常为向重要的文化人物或事件致敬而作,大多与艺术家关系密切,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在惠滕所创造的平行维度之中,丙烯颜料的可塑性与物质性才体现出了一个人身份及本性的构成与经验。

2000年代

在惠滕的职业生涯中,他持续创作了许多致敬之作,其中包括「黑色巨石」(Black Monoliths)、「图腾」(Totems)、「面具」(Masks)等系列作品。在世纪之交,惠滕作品中的图像与符号机制也开始参考信息时代中的新技术,并借用了现代数据处理方法中的形式和语言。在《奥巴马的应用程序》(Apps for Obama)这类型的作品中,艺术家采用了现在无处不在的智能手机设备上的视觉设计。总之,惠滕通过对颜料的渲染与掌控,完成了对数字设计的转译,并常在临时制成的模具中制作更大的丙烯浇铸,而这些成品之后亦会成为艺术家镶嵌马赛克的一部分。

图片

▲ 杰克·惠滕,《寻找本·拉登#7(第二套)》,2008,碳粉 宣纸,© 杰克·惠滕艺术资产,图片:杰克·惠滕艺术资产、豪瑟沃斯

尽管如此,艺术家的实验及其对创新的渴求并未就此停步。惠滕回到了画板上来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实验。例如,他开始在自己后期的画作中,试用文艺复兴蜡这种材料,而这或许也是对他之前木匠生活的一种戏谑的回应,因为这种蜡主要被用在奢华的家具上面。而这些深入探索、密切试错的重要时刻,亦充分说明了惠滕深刻的独特性,展现了他对艺术史微妙的致意以及他对人类境况的体验。
图片
▲ 杰克·惠滕,《杰拉基》,2006,聚酯薄膜粉 丙烯 粉彩 宣纸,© 杰克·惠滕艺术资产,图片:杰克·惠滕艺术资产、豪瑟沃斯

2010年代

相比去关注现代主义与时间前进有关的进步观念,惠滕发现通过回溯时间来教育自己似乎更加有利。他同义反复式的学习方法在「循环」(Loop)与「传输」(Transmission)等系列作品中得到了体现。若将身体视作宇宙数据的传输器,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这些画作解读为是对包含时空的刺激信号及其与人类大脑之间关系的一种阐述。作为艺术家,他将调整宇宙振动并将其转化为创作材料的行为,当作了自己的一种特权。

图片
▲ 杰克·惠滕,《B-7》,2015,文艺复兴蜡 干颜料 合成纸Yupo,© 杰克·惠滕艺术资产,图片:杰克·惠滕艺术资产、豪瑟沃斯
作品《线圈》通过将绳索按压在浸透丙烯的宣纸上制成,它是一个自传性的符号,其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元素。惠滕的环球旅行与全球艺术史通过艺术家自建的地图装置得到了说明,并在寻找个人身份的过程中,追溯着存在的重要目的地。数十年来对各种不同材料的创新性使用与转化,也让艺术家看到了这些复杂关系的运作机制。艺术家常年生活与工作在这样一个过渡的空间里,并通过孜孜不倦地工作,以求能更好地理解该如何生活。

图片
▲ 杰克·惠滕,《线圈(内外) #4》,2012,磁铁矿 丙烯 宣纸,© 杰克·惠滕艺术资产,图片:杰克·惠滕艺术资产、豪瑟沃斯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