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担任过国军王牌新一军军长的郑洞国,以及在抗战当中被称为光头军长的刘玉章两人作战勇猛,但他们两人见到此人的时候,都会毕恭毕敬的叫此人一声军座,而且此人还被日军称为“铁拳”!就是因为在一场战役当中,日军被他打怕了。
此人的作战风格凶猛而且悍不畏死,那么此人是谁呢?他就是被称为“黄埔五虎之首”的关麟征将军。关麟征将军可以说是一位被忽略的抗战猛将,他的作战风格大开大合,带头冲锋,在抗战当中打了许多硬仗。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介绍一下抗战猛将关麟征的传奇一生。
(大家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欢迎各位用您发财的手指点点赞和关注呀,拜谢~)
长城古北口一战,他身先士卒最后晕倒在战场上,日军被被打怕称呼他为“关铁拳”
关麟征是陕西人,他在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的时候,与同为陕西人的杜聿明和张耀明是同窗。
三个人同时都为黄埔一期,但关麟征与张耀明走得更近一点。
两人此后在52军系统当中先后担任军长,并与他们陕西老乡、后来黄埔4期毕业的刘玉章关系颇好,隐藏52军的最后一任军长同样也是陕西人刘玉章。
而刘玉璋所带领的52军也被称之为国民党军的第六大主力,可见战斗力之强。
但是关麟征将军最先打响名声的,还属发生在1933年的古北口战役。
这场战役在1933年的时候就爆发了,而且还是跟日军精锐的师团作战。
此时关麟征担任黄埔嫡系第25师的师长。
他带领部队驰援接近1000多里,赶到了长城的古北口一带,顽强阻击日军一个师团的猛攻。
最开始,日军在将古北口的国民党军击溃后,以为中国守军就此失去了抵抗,可没想到关麟征立即率部赶到了这里。
要说关麟征这个人就是猛。
当时他率领第25师长途奔袭了将近1000公里,并在一周之内就赶到了古北口。
而日军以为国民党的中央军主力不会在这么快的时间到达,可关麟征却做到了,创造了当时的行军纪录。
他在到达这里之后,没有跟日军磨蹭,直接就对日军发起了猛攻,一点都不惯着他们。
而且在到达之后,他一边下令部队进行反击,一边命令部队马上修筑防御阵地并扎紧脚跟,准备跟日军在此进行持久作战。
而当时在第二十五师当中,有一位后来在远征军战场上的抗日名将,他就是被称为海鸥将军的戴安澜。
当时的戴安澜只是25师的一位团长。
戴安澜率领这个团被日军围困之后,师长关麟征立即亲自率部进行反击。
关麟征知道日军一向是非常的阴险,企图从侧翼对25师的防御阵地进行偷袭。
因为在正面,关麟征的25师作为黄埔嫡系主力,配置了大量的精锐武器以及重火炮。
尽管一路行军颇为劳顿,但第二十五师依然携带了大量的重火力来到了古北口。
日军正面突破不成,只好非常阴险地采用这种手段,但很快就被关麟征所洞悉了。
关麟征率部立即反扑,而且是带头冲锋。
看见师长带头冲锋,手底下的士兵立即士气大振。
此时,关麟征冲在最前面,被日军的一发炮弹碎片击中,瞬间倒地昏死了过去。
当时关麟征已经失去了意识,身旁的副官还有参谋长都在叫他,但他一直没有苏醒。
直到日军被完全击退之后,关麟征突然从血泊当中站了起来,并喊着口号:“一定将要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关麟征在喊完这句话之后很快又昏死了过去。
随后他被士兵用担架抬下了战场并送往后方医院紧急治疗。
而在这一仗当中,日军深感震撼。
在关麟征的第二十五师的反扑之下,日军对于古北口的进攻戛然而止。
在事后,日军称关麟征为“关铁拳”!
而关本人也身负重伤并住进了医院当中,一直治疗了很久才伤病痊愈。
经过这一战之后,关麟征在国军当中打出了名气,也慢慢的形成了抗战猛将的光环。
七七事变后郑洞国曾是他下属的师长,刘玉章只是他手下的一位团长
要知道,当时的古北口战役发生在1933年,距离1937年的七七事变还有4年的时间。
在七七事变之后,由于第25师的作战能力突出,人数也进一步的增加。
很快,第25师就慢慢的加强成了第52军。
关麟征自然成为了中将军长,而下面的第2师师长,正是黄埔一期的郑洞国。
郑洞国
郑洞国跟关麟征一样也是毕业于黄埔第1期,而关的能力突出成为了郑洞国的军长。
这就意味着,郑洞国在看到关麟征的时候,也要毕恭毕敬的叫一声军座。
而此时,他的一位陕西老乡、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的刘玉章也加入了52军,并在军中担任团长的职务。

在1937年的时候,不出意外的话,黄埔第4期毕业生大部分都是从淞沪开始历练的,经过了一系列的职务升迁之后,大部分都是团长。
像当时的黄埔4期同窗张灵甫和胡琏也同为陕西人,他们分别在74军的51师和第18军当中担任团长。而刘玉章作为后面的光头军长,他在第52军当中也慢慢的崭露头角。
特别是在台儿庄战役当中,第52军作为汤恩伯军团的主力,从徐州紧急的驰援台儿庄的外围阵地,跟日军的第10师团和第5师团发生了激烈的交战。
大家都知道,台儿庄战役的时候总指挥是桂系李宗仁,同时还有大量的西北军参战。
像是西北军的孙连仲等人,当时也在台儿庄一带指挥对日作战。
52军作为黄埔嫡系部队,是一支突击部队,被李宗仁安排在关键时候驰援台儿庄。
很多人以为关麟征作战的时候虽然很勇猛,但是却缺乏谋略,这就有失偏颇了。
关麟征这个人打仗虽然勇猛,但他在关键时候也喜欢动脑筋,并喜欢用一些战略性的思考来制定52军的作战策略,这在台儿庄战役当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当时52军在行军的途中遭到了日军一小股突击部队的袭扰,52军当中的很多人都劝关麟征要避开这支日军部队,以免打草惊蛇。
可是关军长麟征却直接果断下令,马上将在日军部队包围并予以歼灭。
因为他很清楚,这支部队也是台儿庄周围日军的一支援兵部队,如果等到他们与台儿庄周围的日军会合,那么在庄内的国军将会遭到日军的合围。
那52军的作战目的就是想要去驰援台儿庄的其他部队,等他们赶到台儿庄的时候,还是会跟这支日军的援兵发生冲突那还不如趁早在此将其歼灭,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于是当时关麟征果断下令,再加上第52军的精良装备,很快就将这支日军的援军给予歼灭了。
等到关麟征赶到台儿庄的时候,他的任务已经变成了切断日军的后撤之路。
同时,李宗仁要求52军作为追击部队,针对日军的第五师团主力发动反攻。
52军是黄埔嫡系,在台儿庄战役当中,关麟征所部总共歼灭了1万多日军。
而日军的指挥官对52军的打法也颇为忌惮。
在事后,日军的指挥官对52军的军长关麟征表示钦佩,并对52军的作战风格印象颇深。
而当时的刘玉章仅是52军下辖的一位团战长。
当然,作为后面52军的军长,刘玉章此时的表现也比较勇猛。
他的光头也正是因为在这一次作战过程当中受伤所遗留下来的。
抗战后期被“雪藏”,但他带出来的部队号称国军第六大主力,刘玉章在解放战争时期表现狡猾
52军在台儿庄当中的表现让军长关麟征很快就声名鹊起,在国民党军派系林立当中站稳了脚跟,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小派系,被称为“关麟征系统”。
关麟征系统当中的几位主要的骨干军官,包括黄埔一期的张耀明、黄埔四期的刘玉章、以及黄埔军校毕业的王作栋等人,这些人都是来自于陕西,都是关的亲信部队。
52军在后期对日作战过程当中,关麟征却突然间离开了部队。
而52军的军长则由他的亲信张耀明接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关麟征在当时得罪了一个不该得罪的人,此人就是被称为“小委员长”的陈诚。
陈诚这个人由于跟蒋中正是老乡,所以深得对方的信任。
而关麟征在私下底却看不惯陈诚,所以两人经常发生口角,在开会的时候互相都看不顺眼。
关麟征这个人性格直率,脾气又比较火爆,在战场上指挥作战的时候可能是一个优势,但是在与同僚的相处过程当中,这却是一个比较致命的缺点。
关麟征在国民党军当中脾气大,这是人尽皆知的,就连同为陕西老乡的杜聿明也都深有体会。
正是因为他与陈诚之间的一系列争执,导致他在军队当中失去了重要的职务。
可他留在52军系统当中的威信却依旧还在。
虽然后面52军并不是由他执掌,但在张耀明的带领下,该军相继参加了武汉保卫战、长沙保卫战等。
尽管关麟征已经不在52军当中任职,但他却依旧可以影响52军当中的人事任命。
因为张耀明、刘玉章的人在私下里都依旧以关麟征为尊。
刘玉章
关的影响力在52军当中一直延续到了抗战结束的时候。
当时身为黄埔4期的刘玉章,由第2师的师长被提拔为52军的中将军长,这件事情遭到了52军很多老资历的指挥官的反对。
但关麟征却在关键时候拍板,将52军军长的宝座直接交给了刘玉章。
而他也一锤定音,52军当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反对的声音。
解放战争时期的第52军表现得相当狡猾。
该军先是在辽沈战场上的营口一带,面对三个纵队的围攻,狡猾的成建制逃脱。
随后他又进入到了上海并在汤恩伯的指挥下,在浦西、大场和月浦一带对三野造成了一定的伤亡。
最后三野兵团追击52军,尽管已经将其歼灭了大部分,但还有一部分跟随着军长刘玉章一起逃到了舟山群岛。
52军也被称为国民党军的第六大主力,可见他的实力。
而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战斗力,跟他们的首任军长关麟征是分不开的。
1980年8月初,关麟征将军在香港的伊丽莎白医院因病去世。
而在前一天,当他被送入到医院进行检测的时候,他在抗战时期遗留下来的伤痕,遍布全身,让当时为他体检的护士都无从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