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学校就运动会了。上午上完一节课,姚姚就对我竖起三个手指说:你歇三天半呢……满脸的幸福。其实,所谓的歇,就是没有课,周末的补课也没有,周末就是真的周末,可以两天完完整整地和家园,和家人,在一起。
算算这大半生,从七岁上学开始到五十五岁退休为止,每年至少经历一次运动会,数数也起码四十七次运动会啊。然而,身为主课教师之后,运动会的快乐,显然,已经不是运动的快乐了,而只是一点点,无课的轻松而已。
完整的双休,对于高中一线教师来说并不常见,三十年如是!所以,每一次得到双休的时候,办公室里是要欢腾好几天,最温拂的是,周五假期之前的,渴盼和欣喜,下个周一回校后的,回味和流连。
我这两年离开一线,也就休了两年双休。对双休的渴望,和迎接双休的欢愉心境,也就似乎寡淡了很多,陌生了不少。
开学五十天以来,运气不错,休过两个双休日,两次都被办公室同事们这点简单的快乐,被这份极简却难得的满足,感染到了,似乎,忽然又触碰到了欢欣的开关。
也许,正是因为难得,才会在双休到来的时候,让小小的办公室喷涌出浓密的幸福感。只是因为,我是用回眸的姿态来欣赏,于是,美化出了更多的彩蛋。
其实,这个周末的双休乐之鼎盛,完全是运动会的烘托,以及,国庆之后的忙乱衬托对比出来的。
是的,最近太忙乱了。忙乱的原因,都在,网上操作这件事情上。
原先每天早上坚持的健康打卡和强国学习不能停,新的忙乱又层出不穷地扑过来。
先是两次网上阅卷。一个月,来了两次,可见考试很频繁吧。
其实网上阅卷不是稀奇事,前些年就已经这么操作了,不过那时候是市级统一考试才要走的程序,而现在,就连年级的每一次月考,都用网上操作的方式进行。学校有专门的试卷扫描室,有校外网络公司派专人操作。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登陆的固定账号及密码。所以,这份操作就必然有太多的依赖。电脑及网络是一份依赖,账号和密码是其二,稍有不慎,弄错了字母或者数字,就无法进入操作平台。
其次是,继续教育。年底将到,每年必须完成的继续教育学时,又到了统计审核,考核过关的时节。于是,大家都不敢怠慢省市各级被教育局认可的官方教育网站的学习,于是,又多了一份登陆账号和密码,需要小心存好,不敢错一个字母,连大小写都不行。每天都要挂学时,还有阶段作业等等,都是网上操作。
再其次,教师资格第二次申报核证。这是最复杂的网上操作。要上教师资格平台去报名以及申报,这又是一份必须记牢的账号和密码。还要到继续教育网上去下载各种证明,打印。在自己的电脑上填报好,下载好,再通过校园网传送到打印室打印成纸质材料,装袋子。这番操作比这两天的秋雨冷风还要凌乱。因为网络操作的人太多,竟然还限制流量,于是,好不容易找到点时间想完成这点事情的,却又被卡在无法进入的端口。
还有呢,2.0技术学习,还有备课组集体备课,每一位老师各领课文备课,必须形成合乎规范的电子稿传给组长,待组长审核通过,再传到打印室打出来,印发给师生。这也是必须借助网络操作才可以完成的。
还有,学校各级工作群通过网络发布的各种教学任务…………
记录这些烦乱,本心的目的不是抱怨。只是想把这种完全不同于我刚入职时候的那种纸笔操作的慢生活教学,记录下来。 我们这一代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走出师范大学校门的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之时,完全就是网络白板。一直到将近三十岁,才开始将网络技术运用进教学工作。所以,面对朝气蓬勃的网络技术,的确,很多时候都表现出,应接不暇,狼狈不堪,甚至,气急败坏。
总之,我感觉这开学两个月不到,忙乱中,又似乎,在梦游。哈哈哈……
记录于此,即便成了未来同仁的笑柄亦有兴味。我们很骄傲,很幸运,经历过这些技术上的变化发展阶段,而且,尽管跌跌爬爬,但也基本上跟上了技术更新的节奏。网上操作,再凌乱的程序,我们也都是,自己操作的啊。
当然,也正是这么些凌乱,最近一直不得安静下来,不能一如从前,读点书,写点文字,心神不得安宁。
就把这两天在教学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一点点教学想法写下来,不为别的,就为凝神静心。
再研读李白这首诗歌,我发现四个新的切入点。
一 以梦游的方式离开
在学习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之后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这两篇在厌倦官场这个角度上,有相似的态度和接近的做法。
陶渊明对他在官场的经历,有直接的抒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而对回归田园的欢愉,有更直接的表达,“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而李白远离官场的表现,就是“梦游天姥山”。李白以梦游的方式离开,诗意隽永。
身在东鲁儒生们给他设置的告别宴上,然而魂魄已经先行远离。这份远离官场的心情,可见迫切。
他昂首阔步走出宫廷的气派,就是向东鲁这群还死守在宫廷门外等候步入青云的儒生们,宣示自己对官场的厌恶态度。他的高傲他的自尊,全在“梦游”里体现,挥手从兹去,我本寻仙人。
只是,李白的去向,与陶渊明回归人间“田园”的去向不同。陶渊明远离官场但亲近人间烟火,李白却不仅仅是远离官场世俗,他也想远离烟火世俗,这是李白的浪漫主义,也是不同于陶渊明之高傲的那点李白的狂傲。
二以登高的方式行乐
全诗三段,很容易让学生读到梦的三个过程:
1梦之因。
2梦之境。
3梦之悟。
第二段 “梦之境”,显然是全诗重点,应该是教学精读精解部分。在解读这部分之前,先读第一和第三部分,就会分析到两点:一是梦之因里叙述听闻的天姥山,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为了描述天姥山的高大,诗人不惜用五岳,用赤城山,天台山等七座山来衬托。
所以,梦游天姥山,也就自然,是一场登高之游。
二是联系第三段第一句对梦游总结的那句哲理诗句:世间行乐亦如此……,诗人要描述的登高之游,便也是一场”行乐”之游。
梦游天姥山,就是李白对”登高行乐”的描述。
三以美梦的方式诠释
有一个提问,孩子们很感兴趣:李白的这场梦,是好梦还是噩梦呢?
争议的焦点就在:梦醒时分,怅然若失,且将梦醒时候的心理失落表述为”失向来之烟霞”,可见梦境是美梦。
然而,诗人却描述梦中恐怖阴森的意境,”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又感觉,此梦境是噩梦。
带领孩子们按登高的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第二段,就会分析出登高从黎明到夜间,从山脚到山头的时空变化,也在这个过程里逐渐品味出,登高之乐,也是一段不断升级的人生体验:
1登高之前的高之向往。表现为,一夜飞度镜湖和追粉偶像谢灵运的轻快。这和少年,追求人生理想的阶段体验接近。
2到山腰时之登高倦怠。表现为对山路弯弯没有尽头的迷乱,和走走停停,迷花倚石失去初心的登高倦怠,以及倦怠里也不失花草美景享受的人生体验。这和壮年仕途人生体验相似,想要的富贵人生没有尽头,迷迷茫茫,停停走走,登高只在机械行走。
3夜半时分之登高遇仙。表现为,别有洞天的华美仙境,精致奇妙,富丽堂皇,天人合一,自在逍遥。当然,依旧是表现,登高之乐的。
这仙境是第二段的重点,也就是全诗的重中之重。那么,在迷茫倦怠的登高体验和尽享富贵逍遥的遇仙体验之间,嵌入的那几句惊悚震怖,引人心理不安的诗句,当然也是登高之体验,但只是体验之一,且这份大压抑,显然是为了后一段的大兴奋。
理解到这一步,就自然明白了诗人李白的诗歌匠心。极乐的神仙世界是他未来要去寻找的世界,因而,眼下他所经历的”熊咆龙吟”的黑暗,也就不足挂齿,它只是我人生大欢喜的震撼前兆而已。他想告诉,东鲁这般满脸送丧表情来跟我告别的儒生们,我的惊喜在眼前之后。
所以,李白的”记梦”,记的就是一场美梦。是他对自己人生每一个阶段人生的浪漫诠释。
四 以梦醒的方式宣誓
其实,在第三段里,有一句话,我一直感觉很怪异。李白直接抒发完,”人间行乐如烟霞散去美梦醒来一去不返”的感悟之后,究竟是悲哀还是欢欣呢?他为何忽然来了一句,”别君去兮何时还”,这是谁问?答案在哪里呢?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也许不需要太过于纠结,或者也可以不言而喻。梦境里的登高行乐,是诗人人生“身登青云梯”的理想追求的过程体验,然而,最终的登高之旅,直上青云的仕途经验告诉自己,乐,不在登高,而在,一路的心绪变化,奇异风光和迷花倚石的攀登体验,当然,更在,感受惊吓之后,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后,与仙境邂逅。
诗人写此诗时,登高遇仙的梦境,还没有能够落实到他的人生阶段里,所以,那一段神仙聚会的梦境,自然只是诗人的浪漫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和诗人当时准备离开中原,浪迹江湖走访名山大川的愿望是一致的。
所以,这段梦境,其实,是他的意识形态,是他人生境界上的攀升。如此,再去梳理李白诗歌里的登高之乐,原来,还有一份登高,恰是人生感悟的升级。在此时,诗人感受到人生最高境界的欢愉,正是:人间青云俗梦醒,踏遍青山仙自来。
所以,他用梦醒宣誓,且放白鹿青崖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这是他的宣誓,更是他,登高路上,人生境界的又一次,清清醒醒的升华。
解读至此,忽然感觉,苏轼的《江城子记梦》,李清照的《渔家傲记梦》,都不如李白的这段记梦。
同样的“登高”,杜甫的《登高》,也远不如李白在这里的”登高”,更穿透历史,更撞击心房了。
半日无课,就写下这段教学随笔,对照自己,哑然失笑,感觉,在登高的路途上,其实自己一直停在“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状态,离”迷花倚石忽已暝”都还有一节呢。
还是,陶渊明的开荒守拙,犬吠鸡鸣更合适我,烟火人间的一点点清闲,才是可以容身可以真切欢愉的,属于我的,日子。
离李白太远,但,不妨碍,我欣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