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的遵义古城,一场改变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重要会议悄然召开。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这场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同时也确立了毛泽东在共产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就在这个重大时刻之后,毛主席的身边人却发现,他的下巴上突然长出了一颗神秘的痣。这颗痣的出现,引发了众人的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上天的预示,有人说这是革命的印记,也有人担心这是病变的征兆。究竟这颗痣有何玄机?它的出现与遵义会议有何关联?

少年毛泽东

毛泽东的童年在韶山冲度过。三岁那年,母亲将他送到外婆家唐家沱,希望他能在那里得到更好的照顾。小小的毛泽东在唐家沱遇到了他的启蒙老师舅舅文玉钦。

文玉钦是当地有名的读书人,他在家中开办了一所私塾。好奇心旺盛的毛泽东常常跑到私塾里,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听课。文玉钦发现这个小侄子非同一般,三岁的孩子竟然能背诵《三字经》,便开始悉心教导他。

回到韶山冲后,毛泽东又遇到了对他的第二位老师堂哥毛宇居。不同于文玉钦,毛宇居是一位见多识广的开明之士。他曾走出韶山,了解外面的世界,接受过先进思想的洗礼。

跟随毛宇居学习,毛泽东的眼界大开。他不仅学习到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开始认识到旧社会的腐朽与黑暗,看到了劳苦大众的疾苦。

少年的毛泽东常常下地劳作,与农民父老交谈,切身感受贫苦农民的生活。正是在韶山冲这片土地上,毛泽东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8岁的毛泽东,立即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他参加了湖南起义新军,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很快,毛泽东就发现仅仅参加革命是不够的,自己还需要更多的知识来武装自己。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的下巴为何突然长出了一颗痣?

1913年,他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他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一同探讨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思想。

1919年,毛泽东与何叔衡、彭璜、贺民范等人在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这份刊物全部采用白话文,发表了大量富有革命激情和批判精神的文章,介绍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新思想。《湘江评论》犹如一颗璀璨的红星,在湖南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巨大影响。著名革命先驱李大钊盛赞《湘江评论》是"全国言论界的一大收获"。

随后,毛泽东与何叔衡等人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播撒革命的火种。他领导和参与了工人运动、土地革命、南昌起义等一系列革命活动。这位韶山冲走出的农家子弟,正在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位出色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遵义会议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在这期间,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党内矛盾日益尖锐,革命前途面临严峻挑战。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会议伊始,博古、李德等人仍然坚持错误路线,主张红军长征应向川西方向发展。但是,毛泽东等正确主张的同志,坚决反对这一错误意见。他们提出,红军应该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双方争论激烈,会议一度陷入僵局。

关键时刻,周恩来站了出来。他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的意见,指出博古等人的错误路线已经给党和红军带来巨大损失,必须坚决纠正。在周恩来的支持下,张闻天也改变了立场,倒戈向毛泽东一边。

最终,遵义会议做出了重大决定:停止执行博古、李德的错误路线,成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这一决定,扭转了党和红军的危难局面,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实际上成为了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在他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开始向陕北进发。尽管困难重重,但是毛泽东运筹帷幄,引领红军突破重围,克服种种险阻。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开始肩负起领导全党的重任。从此,他与党中央一起,带领红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遵义会议,成为毛泽东崭露头角的历史舞台,开启了他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新的征程的篇章。

神秘痣突然出现

遵义会议结束后不久,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发现,他的下巴上突然长出了一颗显眼的黑痣。这个发现,立刻在红军高级将领中引起了热议。大家纷纷猜测,这颗痣的出现,是否预示着什么特殊的意义。

有人说,这是天意的显现,是上天对毛主席领导地位的肯定和祝福。毛主席经过遵义会议的洗礼,带领党和红军走出困境,这颗痣就是他领导才能的印证。

也有人开玩笑说,毛主席为革命操劳,废寝忘食,脸上都长斑点啦!大伙儿听了都笑,笑过之后,又带着几分敬佩和心疼。

不过,也有人表示担忧。他们怀疑,这颗突如其来的痣会不会是什么疾病的征兆?毛主席是党和红军的核心,他的健康至关重要。

毛泽东本人却并没有太在意。不过,为了安众人的心,毛泽东还是请医生为他看了看。医生仔细检查后,表示那只是一颗普通的黑痣,并无大碍。但对于痣为何会突然出现,医生也无法做出解释。

就这样,毛主席下巴上的痣,成了一个谜。1936年,红军来到了陕北。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让毛主席下巴上的神秘痣,第一次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这位客人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他受中共中央的邀请,冒险来到陕北革命根据地采访。斯诺在这里见到了毛泽东,两人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

斯诺对眼前这位传奇的共产党领袖印象深刻。他请求为毛泽东拍照,毛泽东欣然应允。就是在这次拍摄中,斯诺拍下了后来声名远播的毛泽东戴八角帽的经典照片。从那时起,毛泽东下巴上的痣,便成为了他形象的一个标志性符号。